捞尸人

第一百三十五章 1/2(2 / 2)

最新无错章节,就在 追更人【www.zhuigengren.com】

而且,一般从事这一行当的人,普遍会被世俗认为比较晦气,他们自己也懒得硬往主流里凑,更懂得偏安低调。

这一点,和捞尸人很像,太爷家平日里也是没什么外客走动的。

哪怕是在当下,身为公家单位的殡仪馆员工,出去跟陌生人介绍自己工作时,也经常会遭遇有色目光。

但右侧纸钱上的文字,口气就不对劲了。

解家赏赐,这指出了门楣。

小鬼谢拜,这指出了尊卑。

说明解家在“阴阳路”上,很有地位,已经不是求小鬼们不要在路上捣乱的,而是我赏你点钱,识相的,自己给我滚开。

敢印这种字,证明解家的地位是真的,绝不是自我感觉良好。

因为干这行的,最忌讳这个,普遍都是把自己姿态放低些,能做十分只对外说七分,生怕风大闪了舌头。

没这真底蕴,你敢撒这纸钱,就等着那些脏东西主动上门把你全家给弄了吧。

这也是为什么“走江”这词,专属龙王家的原因。

文艺圈,可以圈内人自娱自乐,互相捧臭脚抬身价,没羞没臊。

古往今来,玄门里也不是没人这么玩过,但后来都沉入了江底。

“解家?”

有门楣,事情就好办多了,省得自己大海捞针般地找。

李追远指尖轻轻扣动自己太阳穴,他脑子里,还真有两篇记载内容,能和这解家对得上。

一篇源自于阴家族谱里夹杂的一位阴家先人的游记,他游历时,夜里曾宿在大庸城郊的一处客栈。

晚上,一位赶尸人带客来投宿。

正常的客栈,自然不敢留宿赶尸人,但有些客栈是有这种特殊背景的,以及……有些客栈可能真的生意差到快经营不下去了,破产比尸体更可怕。

客栈掌柜晚上提灯吩咐留宿的其它客人,天亮前就尽量不要出门了,暗示有赶尸人来投宿。

那位阴家先人,自是不在此列,他不仅出门了,还去寻那赶尸人,二人喝酒聊天,并“互为知己”。

李追远觉得,这里的“互为知己”是有水分的。

因为阴家自阴长生后,家族实力和地位,可谓呈两千年的直线跳水式下滑。

但奈何阴长生的名气太大,又隐约是酆都大帝本尊,所以历代阴家人出门游历时,论个先祖……总能凑上去喝酒吃席。

甭管对方来头多大,甭管你当下阴家是否有资格对话上桌,多少也会给阴长生一点面子。

也因此,阴家历代先祖的游记,还真挺有趣的,因为他们总能混上高端局。

就比如被这位阴家先祖引以为知己的赶尸人,他就姓解。

但很可惜,古人写东西比较简略,那位阴家先人只是把这段经历当作个小插曲讲述了一下,并未再详细描写。

因此,李追远作为后世看记载的人,唯一能从这篇记载里知道的事:

他去大庸和解家赶尸人,喝了顿酒,吹了一夜牛逼。

大庸,也就是现在的张家界。

脑海中另一篇记载,源自于魏正道的《江湖志怪录》,他在里面记录了一尊由邪修变成的死倒,这死倒生前姓谢,与解、卜、汪,并称为老天门四大赶尸家族。

薛亮亮说过,李追远的脑子就像一部百科全书,这确实不假。

以前这些记载,看过也就看过了,顺便也就都记在脑子里。

等真的需要拿出来反刍时,再做更细致的思量。

谢、解、汪、卜,老天门四大赶尸家族。

这里的老天门,应该指的是天门郡。

公元263年,豪梁山裂,千仞石壁之上洞开如门。

吴景帝孙休,也就是孙权第六子,东吴第三位皇帝,他将此视为吉祥之兆,把豪梁山改为天门山,并分武陵郡西北部置天门郡,郡治设在今张家界。

公元555年,南朝梁敬帝在位时期,朝廷罢天门郡,设澧州。

魏正道在写这书时,天门郡已经被改名字了,他就将这四大家称为老天门。

应该当时这四大家,也是继续保留着原称呼,无它·…老名字更好听。

李追远揉了揉眉心,其实,原本有更简单的方法,要是秦柳两家,能有完整的家族史流传下来就好了。

自己拿着诸位龙王的生平记载,去进行寻觅,效率更高。

但老太太说过,龙王家不会特意记录这个,都是别人家帮忙记。

这里表现出龙王家的傲气只是浅浅第一层,深层次的原因是,家里龙王出了太多,一代代龙王都干着替天行道的事,真把他们生平清晰记录下来···谁敢看?

这就相当于你家世代给天道当人间的白手套,你居然还背地里偷偷记私账?

真要是记了,再两个天道白手套世家联姻了,合成一家,两家背地里的私账再一合计……那后果简直太可怕了。

所以,秦柳两家流传下来的,只是历代先人口口相传的一些故事和事迹。

反倒是九江赵那种只出过一代龙王的,能便宜一些,可即便如此,所谓的龙王笔记,肯定也不是家族内公开的,年轻一代,怕是只有赵毅那小子能有资格去看,而且看这个也必然会付出一定的代价,等于窥探天机。

至于阴家····那家等于是破罐子破摔,无所谓。

而且阴家族谱最大的问题是,他们把阴长生的生平,记录得跟神话传说似的,严重失真。

无错乱更新快,收藏不迷路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