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在半导体巨头公司AMD(超威)和LSILogic(巨积)担任晶片工程师。
1993年1月,黄仁勋用积赞下来的4万美元,创立了NVIDIA(英伟达),担任公司总裁兼执行长。
英伟达市值最高的时候应该是2007年的189亿美元。
随后因为2008年经济危机,暴跌到43亿美元,然后又一点点的涨起来。
目前股价为12.50美元/股,市值77亿美元,
也就是前几天,雷钧邀请黄仁勋为小米3站台,中文说得不太顺溜的黄仁勋,
一边向大家介绍英伟达,一边入乡随俗地对着台下呼喊「小米v5」。
当时的黄仁勋在台上努力说着中文,看起来竟然有一些讨好的意味在里头。
按照媒体的描述,雷钧一发话,黄仁勋就一路小跑冲过来帮忙站台,还说小米V5、雷钧是他的好朋友。
其实这样属于正常商业行为。 。
英伟达市值77亿美元,而此时的小米估值已经到了450亿美元。
差了将近6倍之多。
雷钧在全球科技产业的影响力比黄仁勋大多了。
戚昊有点不太明白,统子哥为什么奖励英伟达的股票。
为什么不是英特尔。
要知道,现在的英特尔手握X86这个王牌架构,自己又是一家IDM企业,能自已搞定晶片设计、制造全部流程。
2000年的时候,它的市值甚至到过5090亿美元。
现在虽然降下来了。
但是依旧能够做到年营业额533.4亿美元,盈利110亿美元,市值高达1200亿美元。
1200亿美元的英特尔<77亿美元的英伟达。
戚昊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也就是说,英伟达的股票私底下也可以再入一些!
既然有了方向,戚昊就开始动手了。
一方面让东昊创投分析英伟达,开始慢慢的吸收它的股票。
至于哪来的钱..—
雷钧那边会给的。
今年小米估值到了450亿美元,成为全球瞩目的独角兽企业,引得国内外投资公司蜂拥而至。
这个时候,手握10%小米股票的东昊创投就成了很多人的眼中钉。
不少人在雷钧的耳边念叻。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啊,这才到c轮,东昊创投就占了10%的股份,按照双方签订的协议,东昊创投每一次融资被稀释的比例都不高于2%,还有优先认购权,那以后这就是一尊请不走的神。
当然,雷钧不是一个容易听信谗言的人。
这些人到底想做什么,他这种老江湖怎么可能看不明白。
相比较有些投资公司,东昊创投可专业多了,在国内绝对是最优质的合作伙伴。
不过,雷钧和东昊创投还是存在巨大分歧。
甚至已经算得上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第一,东昊创投已经确定要做手机了,新品牌挂在北昊科技下边,独立的手机品牌,走的路线和小米差不多,主打一个性价比。
而且,依赖于越来越多的手机专利技术,北昊科技的手机明显更加黑科技。
有两项新研发的专利技术,北昊科技明确表示不对外授权,要用在年底即将推出的手机品牌上。
而且,因为东昊创投和比亚迪的良好关系,北昊科技在产能上明显会胜过小米。
不管是代工产量还是代工成本。
自前比亚迪以汽车为人熟知,实际上,比亚迪的手机代工业务几乎是与造车业务同时开始的。
2003年,比亚迪正式切入代工业务。
2006年到2009年,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在比亚迪集团的营收占比在37%~45%之间波动,维持了与汽车业务类似的高增长趋势。
雷钧和东昊创投的执行总裁安昱先生,还有北昊科技的执行总裁张楠先生,
私下里碰了几次面,都没能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如果不是北昊科技不接受融资,可能连小米的C轮融资都会受到影响。
即便如此,雷钧也感到了巨大压力。
这次不受影响,可一旦小米在竞争对手面前表现的太弱势,接下来的融资和估值早晚都会被打压。
还有一点让他觉得无奈。
那就是北昊科技开始涉足更高端的科研领域,有些已经触及到米果上游客户的利益。
小米很快就将面临选择的难题。
到底是继续用美日韩的零部件,还是用北昊科技的。
明明可以直接买,而且价格也不贵,为什么非得要研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