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启明回到北影厂后,未前往主楼,却突然萌生出前往楼房那边看看的念头。毕竟,他此前从未涉足那里。
向左拐进,两栋住宅楼赫然矗立,在那里显得格外醒目。楼下的一片设施与住宅楼仿佛自成一片区域,与北影厂的整体画风颇有些不搭调。胡启明站在楼下仰头望去,心中不禁生出一丝艳羡。他一直住在院子里,还得去挤公厕、用蜂窝煤呢。
再瞧瞧楼前,是一块已经推平的空地,目前并无继续开发的迹象。
胡启明深知这是个难题:要么选择讨好职工,出卖厂区盖楼;要么守护北影厂,保持其独立完整。他又不傻,接受东方公司的条件,就等于弄出一块租界,以后还不知道谁说了算呢。也不能小看一些职工的思想,他们当中有些人可是真的有信念的,要卖掉厂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胡厂长?”
正当他陷入沉思之际,忽听得一声招呼。抬眼一瞧,原来是刚从办公室出来的陈奇。胡启明回应道:“陈奇同志!”
在这种情况下首次碰面,两人都有些意外。胡启明露出笑脸,主动说道:“我没事过来瞧瞧,你这是要出门?”
“嗯,我得去趟文化部。”
“那可真巧了,我刚回来。你忙你的,改天再聊。”
“好好!”
陈奇摆摆手,拉开面包车门上了车。胡启明还得给让路,看着车屁股,撇了下嘴。他最羡慕东方公司的就是钱,人家有钱啊,磁带都卖疯了。
陈奇是接到丁桥的电话才赶来的。
他敲开办公室的门走进去,问道:“丁部长,您找我?”
“奥运冠军访港是你促成的?”
“我只是找霍震庭先生聊了聊,微不足道。”
“算了吧,我还不了解你?霍家来消息了,他们愿意支持这个活动,需要具体磋商。”
“能成么?”
“成不成要看港英政府,我们谈判正在关键时刻,这些东西都能变成施压的条件。我方占优,就可以去。不过这与我们没什么关系,毕竟是体育界的事情。”
“那我们可以做文化界的事儿啊,比如组织电影人交流。”
“你一天天精力太旺盛,搞得我都头昏脑胀。电影人交流不是什么大事,也不用放在今年,等等吧。”
“行,我听您的。我过几天就回港了,我得跟您确认一下,那个对港片开放的事可是大事,香港同胞很急切。我还是那个意见,开放对内地产业也有益处。”
“哦?这从何说起?”
“您有没有听过蝴蝶效应?”
“什么?”
“不是!青蛙效应,也不对…… 那个,哦!鲶鱼效应!”
陈奇滔滔不绝地解释了一遍,说道:“国内电影产业之所以如此,一个原因是自成体系、牢不可破。那我们可以引进外部竞争,打破这个体系,最起码也能钻出一个口子。电影从业人员近百万,这是他们的依仗,改革不好动。如果放港片进来,港片本身就有政治依仗,我们也能有一个好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