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哪能保证,反正有奖就是了。能拿几个要看别的提名人,分蛋糕也要分得均衡才能长久嘛。”
说着,几人上了车,先到酒店安顿下来。庄澄还接受了一拨台湾媒体的采访,他谦虚谨慎,深切表达了对台湾的向往之情,哄得记者们喜笑颜开。香港电影人与金马奖,就好像潘金莲与西门庆的关系,各取所需。港星表示忠诚,金马给予嘉奖,就是这么回事。
比如有一部电影《假如我是真的》,改编自大陆的伤痕文学,由台湾投拍,谭咏麟主演,获得了 1981 年的金马奖影帝和最佳影片。这部电影大概讲的是一个被下放的青年,被地方误认是高干子弟,周围人一片趋炎附势、溜须拍马。后来他被拆穿,这帮人的态度又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 这种题材的电影当然能拿金马奖了!
采访之后,王应祥招待庄澄去夜总会,又是一番纸醉金迷,这里有一水的漂亮小姐。或许是因为压力在心头,庄澄有点放飞自我,玩得不亦乐乎。
转眼到了第二天。台湾现在没有什么大型场馆设施,大剧院和音乐厅都还没建成呢。首届金马奖在台北国光戏院举办,后来这个地方改名叫国军文艺活动中心。金马奖各方面都很想对标欧洲三大展,奈何在政治管制下根本无法实现。它最好看、最具权威性的阶段,就是两岸三地电影人共同角逐竞赛的时候,那也是商业价值最高的时候。后来金马奖自己作死搞 “台独”,大陆和香港都不再参加,赞助商也纷纷退出。组委会只能找本土厂商,准备所谓的 “金马贵宾礼品”,包括:电饭锅、相机、床垫、拌面酱、手机支架等等。而且还是入围的人才能领取,规格都比不上家电下乡。
傍晚,国军文艺活动中心。现在没有星光大道,也没有礼宾车,大家自己找车就来了,但着装还是要求正式的。王应祥帮忙搞了一辆加长林肯,缓缓停在了大门口。车门一开,庄澄带着三个女明星下来,冲两侧的记者挥手致意。他们迈入场馆,进入主会场,只见这里上下两层,能有一千来个座椅,在台湾算是比较大的了。几人入席就座,这一片全是香港电影人。庄澄左顾右盼,大部分还是台湾的电影人,多数他都不认识,只有林青霞、胡因梦坐在一起交相辉映,一个 30 岁,一个 31 岁,颜值尚好。
“啧啧!老板肯定会喜欢。” 庄澄内心吐槽,随即一想也不一定,人家正牌夫人是温柔婉约型的,林青霞和胡因梦哪个也称不上温柔婉约,都极具个性,感情史也很丰富。
“庄先生!”
“苏小姐!” 又有人凑过来,却是苏芮,她现在红得不得了,今晚是表演嘉宾。后面还跟着李寿全几人,都是音乐界大佬,也是入围者。更有导演虞戡平,主演孙越、刘瑞琪、李立群等等。
“一部片涉及多少人啊?” 庄澄忽有触动,再过几天不知他们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