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央视经历了一次大改版,首次采用全高清信号播出,同步调整栏目结构。
这是因为地方电视台的崛起造成了收视率的下滑危机,同时新华社将要筹备电视台的消息也加剧了竞争压力。
在这一次的改版中,《实话实说》、《走近科学》等老节目被淘汰;
与此同时,《艺术人生》、《开心辞典》等口碑精良的节目从其他频道引入,打造精品栏目矩阵。
这一次的访谈营销,剧组本来是打算放在自家旅游卫视的《鲁豫有约》,后者是现在全国收视率仅次于《艺术人生》的访谈类栏目。
央视这一次为什么主动邀约呢?毕竟排队等着上节目的嘉宾和剧组还有很多。
主要是因为今年春晚的小小风波,让老赵和台里有了些小龃龉,两下需要缓和;
另外,改版后精品节目的头道菜,怎么也得有些“珍贵食材”吧?
否则叫主持人朱君有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恰逢剧组因为小刘意外怀孕,电影上映前的宣传路演强度很低,只有在上画后通过这种宣传方式打一剂强心针。
同时,也可以对近来评论界的一些观点做“友好交流”。
毕竟批评的权力还是要给成青松等人的,即便路宽的电影也从来不是一言堂,朱大珂等人各种恶评、差评也不是一两天了,总归观众眼明心亮。
网友和影迷们对他在舆论上不搞高压线的做法还是比较认可的,这一点,即便是黑粉都说不出个不字来。
21号下午两点半,守候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们终于等来了节目开播。
伴随着《艺术人生》熟悉而略带深沉意味的片头音乐,随即画面切回演播室现场。
主持人朱军身着笔挺西装,步伐沉稳地走到舞台中央的访谈区旁。
“探询艺术真谛,感悟人生智慧。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我是朱军。欢迎大家。”
稍作停顿,他将目光投向舞台一侧的大屏幕,指向屏幕上的海报画面:
“今天做客我们《艺术人生》的,是刚刚创造了国产文艺片票房奇迹的电影《山楂树之恋》的主创团队!这部被观众称为‘史上最纯净爱情’的电影,让我们在寒冷的初春感受到一份直击心灵的温暖和感动。”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山楂树之恋》的张一谋导演!”
“在影片中将憨厚质朴、又暗含历史创伤的村长诠释得入木三分的老戏骨——赵苯山老师!”
朱君的介绍抑扬顿挫,节奏也把握得不错,在此处稍作停顿,先请两位出场接受掌声。
张一谋和赵苯山联袂出场,步伐稳健地同观众致意,继而和主持人握手。
老谋子面对朱君和观众笑容憨厚:“我俩穿成这样,是不是有点儿像赶集的?”
赵苯山捧哏:“等那两口子出来就更像了。”
现场一阵爆笑和掌声,似乎谁跟这位小品王在一块儿都能特别适配,自然地获取喜剧天赋。
朱君笑着介绍:“接下来这两位,他们的爱情从银幕延伸到现实,也成为了这部影片独特魅力的注脚。”
“让我们欢迎在片中饰演老三的路宽导演,以及我们美丽的女主角,饰演静秋的——刘伊妃女士!”
在观众炽热的目光和镜头聚焦下,两口子笑着出场,路老板穿着得体的休闲装,体贴地轻扶着身边妻子的腰背,动作自然流畅。
小刘的衣物宽松,外搭一件剪裁简洁的米白色薄款开衫,更添了几分婉约与从容,也略微遮掩了一下孕肚。
他并没有因为上节目就把自己勒得很紧,整个人仍旧充满松弛感。
即便是怀孕的状态,她的整体身形依旧挺拔修长,穿着低调的矮跟平底鞋,“二次发育”后的身高已接近175公分,仪态娴静。
现场观众的掌声更大了,“老三”、“静秋”的角色呼喊不断,显然这部电影已经相当深入人心。
《艺术人生》现场录播的观众只有150多位,由当期嘉宾的粉丝通过热线、官网、杂志等渠道报名参与的社会观众、媒体代表和北平本地的大学生组成。
从今天现场举着的灯牌来看,小刘的粉丝含量极高,毕竟不是谁都像大学生这么空闲自由的。
“欢迎路导、欢迎伊妃!”朱君笑着上前握手,没忘记即兴提起刚刚赵苯山的玩笑:
“两位算是来《艺术人生》比较年轻的嘉宾了,确实如刚刚赵老师所说哈,跟我们像是两个年代的人。”
艺术人生、艺术人生,没有个四五六十岁的,又何来的履历和感想谈人生呢?
只能说路老板是个转世的老魔,顺带又催熟了一个现世的小魔女。
众人在沙发上坐下,路宽笑道:“赵老师就这点不好,夸人也不当面夸。”
“哈哈!”
朱君选择以给剧组打广告的方式开场:“上午刚刚出炉的票房数字很喜人,《山楂树之恋》取得情人节档、文艺片票房冠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先恭喜各位哈。”
“一谋导演,跟我们聊一聊当初接这部电影的由来吧,怎么想起拍这样一部爱情文艺片的?”
老谋子坐得离主持人最近,抬起话筒:“当时应该是六月份我记得,是吧小路——”
“对,六月,那天应该在大兴封闭彩排完。”路宽记得很清楚,因为那会儿他就想着怎么撬张卫平的墙角了。
张一谋点头:“对,奥运之后的电影,本来跟卫平我们俩商量,科恩兄弟的《血迷宫》,还想找徐正超当编剧,和苯山老师合作一把。”
“但是小路当时跟我聊,《血迷宫》的基调和喜剧没有办法共生共存,剧本很不好弄,后来他就把《山楂树之恋》的书推荐给我,当时问界已经买了版权。”
老谋子回忆道:“那天我记得很清楚,伊妃来给小路送衣服,奥运彩排到凌晨我们一块儿去吃了烧烤。”
“晚上回家我就看这本书,通宵看完,一直到最后静秋穿着红衣服喊爱人那里,眼泪直流,止不住地流。”
“我当即就决定,要拍这么一部纯净没有杂质的电影,似乎就是那一瞬间的事情。”
现场大屏适时地闪过诸多《山楂树之恋》的电影片段,大家看了几十秒,随即响起掌声。
访谈算是初步进入状态,朱君也顺势开始延伸话题的深度和广度。
毕竟《艺术人生》的核心思路是“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
目的就是通过深度挖掘艺术家的真实人生经历,将明星还原为普通人,引发观众对生命本质的共鸣。
很显然,为了《山楂树之恋》的宣传,今天的重点在这对“网红夫妻”身上。
“伊妃应该是比张导要更早看过这部小说的吧?”
镜头适时给到小刘特写,引起电视机前的粉丝们一阵激动。
女明星的俏脸圆润丰腴了几分,皮肤透出健康温润的光泽,流露出一种孕育生命独有的饱满之美。
然而胳膊和小腿依然保持着清晰的线条,显得骨肉匀停,整个人的体态管理得极好。
孕期的变化更多地体现在脸部的柔和感与身体散发的温润光辉上,丝毫不显臃肿笨拙。
“是,我也是第一时间就看了这本书,很感动。”小刘点头:“那段时间我在人艺上班,路宽忙奥运会整天不着家,我就自己看书追剧。”
“那这个角色是你自己主动想演,还是说张导、路导建议你来出演,继续挑战陌生角色的?”
刘伊妃笑道:“两者都有,我自己也想挑战一些不同时代、性格、面貌的角色,丰富自己的表演经验。”
“不过最吸引我的还是张导的建议,让路宽跟我演对手戏,这简直太有意思了!”
看着丝毫不加掩饰的恋爱脑美女,台下一阵哄笑。
大家对她这副模样也是见怪不怪了,或者说这位内娱顶流从来就没有掩饰过自己的心思,从生日那一天开始,敢爱敢恨就是她的标签之一。
朱君笑道:“我们经常都听说两口子最好别在一个单位工作、或者最好别从事一个行业,否则很容易有意见不合的时候、产生矛盾。”
“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我想知道二位的体验如何?”
他转向张一谋:“你们两位可能会粉饰太平,我先问问导演和赵老师怎么讲?”
“哈哈!”台下响起掌声。
张一谋咧嘴笑道:“说实话不是小瞧伊妃啊,但小路在导演和表演上的专业性,让我一度以为他们俩在剧组中的相处模式,就是前者说、后者听。”
“其实不是这样。”
老谋子成功吊起了大家的胃口,昔日的片场暴君还改了性子不成?
这种级别的从业者,无论做导演还是演员,应当是要求绝对的掌控力的。
“伊妃她经常会有自己的见解,有时候会很执拗地坚持、有时也是闻过则喜,总之不是我以为的乖学生的模样,这很特别。”
张一谋举例:“有一场戏是两个人不好意思牵手,老三拿一根树枝牵着静秋过河,大家应该还记得。”
“其实当初设计的时候,是老三一直把手往后伸,最后把胆怯的静秋吓得撒手,树枝掉地后,她被老三捉住了手。”
“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段戏,是老三一直往后伸手,静秋的手一直后退,但仍旧死死地抓住末端,捏到手指发白才被捉住。”
老谋子笑道:“我跟小路认为前者合适,但伊妃选择后者,实际表演出来效果确实也不错。”
朱君:“我们采访一下伊妃是怎么想的?”
小刘抬起话筒:“写静秋面色煞白地丢掉树枝,是因为时代的重压叫她心生怯懦,她不能犯错否则无法留校,这其实和赵老师话语权被剥夺等其他细节是一个道理。”
“但其实这部电影中的老三本来就已经很积极主动,考虑到静秋之后第一次叛逆地对母亲撒谎、请假去医院陪伴他这个情节,我认为人物在前面的反抗心理还需要铺垫。”
“那么在哪里铺垫,能体现出人物的害怕和渴望的矛盾?这个树枝过河的戏份是很好特写窗口。”
“静秋的乖和怕,是时代给她的外壳,但当她一直到退无可退地捏住树枝时,仍旧选择给自己、给老三一个机会,这是她自认为做了全部对的事情后,最后的期冀,也是对时代的消极抵抗。”
刘伊妃的话听得电视机前和现场的观众都频频点头。
朱君感慨道:“能说服这两位,伊妃看之前的工作看来是下了功夫的,很了不起啊!”
小刘谦虚笑道:“他们两位都是大导演,胸怀和视角都宽广博大,这种小女生暗恋别人的小心思自然不懂了,哈哈!”
“路导怎么看?”
男子从老婆手里接过话筒:“其实表演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或者说它本身就没有一个完全绝对的评价标准。”
“比如刚刚提到的细节,其实从专业表演理论来分析,小刘坚持的死抓树枝细节赋予了静秋主体选择权,符合斯坦尼体系‘角色的贯穿动作必须由内而外’原则,这是她作为演员本身实践结合理论的认知。”
“但每一位导演的工作习惯不同,像我在商业片里就习惯于给演员指定表演范式,直接告诉她需要什么,不需要演员有太大的自主性,因为我要把控整部影片的节奏和质感。”
“但像这样的文艺片,张导会提供给演员更多的表演空间、细节设计、心理活动外部化的模糊性指导。”
“还是回到刚刚的片段里,小刘的提议强化了人物在时代压迫下的被动抵抗,更达到了张导提倡的'心理活动外部化'效果,即让情感张力通过细微动作自然浮现,而非直接陈述。”
路老板笑着总结道:“要问我的评价,我只能说这是优秀导演和优秀演员之间的观点碰撞,也许这是每一位创作者都渴望的工作方式,非常难得。”
一番鞭辟入里、深入浅出的剖析,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颇有些上表演公开课的感觉。
朱君笑着总结道:“我们都看过很多路导的演讲和采访,今天亲眼看见才知道是真的才思敏捷。”
“这番话既肯定了伊妃作为演员的独立思考,也维护了一谋导演的权威,两头都顾上了啊!”
小刘捂嘴笑道:“他不做导演可以去搞男公关,蛮在行的,哈哈。”
张一谋等人笑着鼓掌,朱君转向赵苯山:“赵老师这次跟伊妃也有对手戏,有没有什么感触?”
赵苯山笑道:“说实话,原先以为是个温柔似水的姑娘,现在看特别有意思,骨子里有狠劲儿!有倔劲儿!”
“直到跟小刘母亲聊天才知道,小刘姥姥原来也是我们东北的,那这股劲儿就不奇怪了。”
老赵三两句话不要就要甩包袱:“后来我才算是知道小路怎么沦陷的了,这丫头厉害啊!”
刘伊妃嗔道:“赵老师,您不能瞎说啊,是路宽追的我又不是我追的他,这个真没有!”
“对对对,我这话容易造成误会了。”赵苯山看向台下的摄影,“要不刚刚这段掐掉?”
路老板咳了两声:“这个可以有!这期节目问界赞助了,这以后都属于珍贵史料。”
台下瞬间响起笑声掌声,觉得这几人坐沙发上跟演小品似的,什么话题跟苯山大爷搭上线总显得特别招笑。
朱君转向路宽:“刚刚张导和赵老师两位都表达过对伊妃的评价了,路总是不是也和我们聊一聊?”
刘伊妃嘴角弯弯看着老公开玩笑:“某些人说话要仔细斟酌啊,你的小孩现在在我手里。”
现场观众又是一阵轻笑。
“本来就准备夸你来着,这么一弄感觉有水分了。”路老板玩笑了一句,旋即神色轻松道:
“咱们这个节目叫艺术人生,其实对于小刘而言,我算是看着她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当然,既然谈论的是艺术人生,那抛却所有关于片酬、代言、出场费等等市场价值评估标准,单就她作为一个演员的‘艺术人生’来看,其实是经历了不同阶段的。”
今天的访谈慢慢进入了深水区,这个节目的受众想听、想看的就是这种来自专业人士的互相剖析、审视,从他们的视角去看各自在艺术生涯中的喜怒哀乐。
刘伊妃也表情温婉地看着面前的男子,这个她的灵魂伴侣。
“2002年,十四岁半的小刘到《金粉世家》剧组,一直到2004年《异域》拍完,在这个过程中参演的角色,除了白秀珠这个刚入行的尝试,都是王语嫣、陆雪琪、赵灵儿、小龙女这类清纯、仙气的青春偶像角色,在电影里也就是《爆裂鼓手》的女侍应生,或者《异域》中的功夫演员。”
“这段时间是她夯实表演基础、掌握基本表演能力的过程,在职业技能上从一个素人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演员。”
台下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一片哗然。
国内三大传统的表演院校对在校生不是没有提前出道的限制,中戏甚至出现了黄定于利用签字权寻求性贿赂的丑闻。
但这两年随着资本狂热注入与明星时代的崛起,娱乐圈就像是一锅被烈火反复熬煮的浮华浓汤。
沸腾的泡沫裹挟着名利与欲望,导致许多演员耐不住艺术创作的寂寞,连人艺都在遭受大量的人员流失。
但是当所有人回头再看,原来在2004年已经基本算是登顶内娱小花之首的刘伊妃,在这位大导演眼里也只不过是专业技能过关,初步成为合格的演员。
两相对比,可想而知现在这帮半路出家的科班学生们是有多不靠谱。
“从2004年以后,她的路就更宽了。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可以去尝试很多不同的角色,其实张纯如这个角色是比较取巧的,毕竟有现实人物作为对照,花费了一年时间来准备,最后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在这之后,我认为她自己选择去人艺进修、沉淀自己是非常正确的决定,她需要在这个阶段,把拿到第一个影后桂冠的过程慢慢地咀嚼消化,进行‘如何将个体生命体验转化为普遍艺术形象’这个命题的探索。”
路老板侧头看了眼刘伊妃,面带笑意:“一直到今天这个静秋的角色,从我的视角如何做出评价?我突然想到梅兰芳先生对曲艺后辈的期待——”
小刘好奇地看着他,在心里猜测这位表演路上的领路人会讲什么。
“静水流深,形魂相契。”
朱君捧哏:“路导给我们解释一下,展开讲讲。”
“静水深流是表象,就是用克制的外化表演,承载惊涛骇浪的时代创伤,这是用减法做加法的功力。”
“而形魂相契是内涵,指的是演员将角色的灵魂与自身的外形、气质完全融合,至少是在这个根据她的特点改过人物背景的静秋身上,我认为是做到了。”
台下掌声雷动,电视机前的粉丝们在他的娓娓道来中,回想一路走来刘伊妃的众多经典形象。
不同年龄、职业、爱好的人在不同的角色入坑,人们已经习惯于见到她在聚光灯下的巧笑嫣然,今天才猛然反应过来——
从2002年开始,小刘已经足足走过八年的演艺生涯。
在这个过程中,她如同一条蜿蜒的小溪,从最初的清澈见底到如今的逐渐深邃。
骄傲任性的白秀珠,不食人间烟火的王语嫣,灵动纯真的赵灵儿;
清冷孤傲的小龙女和陆雪琪,英姿飒爽的蓝月;
随即便是转型之后,注定要在影史留名的张纯如,以及这个纯净如碧玉的静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