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妖

第307章 赵有禄,经得起考验(1 / 2)

最新无错章节,就在 追更人【www.zhuigengren.com】

虽说没能扳倒王杰,也没能让朱珪彻底倒台,但成功将自己的“狗腿子”推上代理安徽巡抚宝座,这对和珅而言无疑是一次难得的胜利。

前往京师送文件并将前往安徽宣旨的侍卫明安泰出发时,和珅特地召见明安泰,对其吩咐道:“到了安徽见到赵有禄便对他说,安徽的差事办好了,本中堂安排他进京陛见皇上。若安徽的差事办不好,让他把脑袋自个递到京来。”

“嘛!”

明安泰应下之余有点羡慕这个赵有禄,因为进京陛见是地方巡抚面见皇帝的唯一机会。

大清开国之初沿的明制,规定布政使与巡抚每三年进京一次,然圣祖康熙爷时因政务繁重便废除布政使进京陛见制度,只准巡抚进京。

老太爷登基后,觉得这个陛见制度有点繁琐,近些地方还好,远些的地方巡抚一来一回得半年时间,极易耽误地方政事。

所以规定除直隶、山西、山东、河南四省巡抚须每年进京面圣一次,其余省份的巡抚除非有旨意,否则不准进京陛见。

出任巡抚的官员除京官须进宫陛辞外,异地调任的亦不用进京面君。

这个规定就使得如今大清二分之一的巡抚老太爷都没见过。

因此,能被老太爷召见不仅是这些巡抚的荣耀,也能让他们的官职更上一层楼,不乏就此步入中枢的。赵安以暂署布政代理巡抚仍是三品,本职依旧所兼的两个四品道台,所以和珅的意思很明显,只要赵安能把安徽的灾情和乱情解决,就让其进京陛见老太爷。

老太爷一高兴,至少一个实任布政使,和珅这边再给加把劲,未必不能让赵安超越年羹尧成为大清最年轻的巡抚。

但要是赵安没能把安徽的乱局理顺,那后果赵安自负,他和中堂已经仁至义尽,毕竞,到这会也不过才收你“赵有禄”八万两。

明安泰离开承德后即快马加鞭赶往京师,目的地是吏部。

接到明安泰送来的关于安徽巡抚朱珪交差卸任归京任礼部侍郎、安徽巡抚一职由暂署安徽布政使赵禄代理的相关文件后,负责大清组织人事的吏部一下炸开了锅。

都觉不可思议,荒唐的很。

朱珪救灾不利且隐瞒灾情被召回京师可以理解,可哪有刚代理布政使未过旬月就又代理巡抚的道理!文选司的几个满汉郎中只摇头,哪个心不说皇上简直是胡来,这般随意任用官员叫吏部以后还怎做事。

吏部当家的满尚书是和珅的亲家苏凌阿,此人已经七十多岁,原先就是一昏庸之人,只因生了两个天姿国色的女儿这才父凭女贵,被和珅大力提拔出任吏部满尚书,直接控制了四品以下满汉官员的人事任免权。也就是说四品以下的官员是升还是降,都是和珅一句话的事。

四品以上官员的任免虽然要报老太爷,但只要吏部控制在和珅手中,起码能影响到一半官员。吏部汉尚书之前由军机大臣孙士毅兼任,孙士毅就任两江后汉尚书人选并未任命。

吏部左侍郎刘墉是接任汉尚书的大热门,不过也正因如此这个任命迟迟没有下来,外界传言是因为和珅不太喜欢刘墉的缘故,实际这件事跟和珅没有关系,是老太爷刻意压著,想看看刘墉明年主持会试时表现如何。

表现好,就让刘墉升任尚书,表现不好继续压著磨一磨,七十岁的刘墉在老太爷眼还是属于年轻人的。

不过刘墉这些年办差也的确不上心,大错没有,小毛病一堆,惹得老太爷很不高兴,要不是看在他爹刘统勋份上,早让刘墉回家了。

按相关程序,军机处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且皇帝朱批同意用印后,这份谕旨就成为正式用人“文件”,须第一时间送吏部办理。

吏部人事这块,虽说满汉尚书并行,但满尚书起主导作用,八旗及满蒙官员的选拔、考核,武官转文官的调任都由满尚书负责。

汉官的铨选、考绩,科举进士的官职分配则由汉尚书负责,但重大事务必须满尚书签署才能生效。包衣这块的人事任免也由汉尚书负责。

因此收到明安泰打承德送来的文件后,笔帖式们就将文件送到了实际代行汉尚书职权的侍郎刘墉处。看完文件,刘墉有点纳闷,本朝若巡抚因故离任而职位空缺时,惯例由本省布政使或按察使暂代职务,这叫“护理巡抚”,就是临时顶替的意思。

第二种是署理巡抚,即短期代理,通常有半年到一年的试用期,此类代理需经吏部核准。试用期内代理人没有犯事,即能转正。

第三种是由总督兼任,或邻省巡抚跨省兼任,这种情况不常见,多见于特殊时期。

但军机处发来的文件既没有说让赵有禄护理巡抚,也没有说让此人署理巡抚,就是一个“暂代”二字。这到底是按护理巡抚办理手续,还是按署理巡抚办理呢?

刘墉拿不定主意,只得拿著文件去了满尚书苏凌阿的办公室请示。

到地就见满侍郎文孚也在尚书大人的办公室,不过正在发著牢骚,很是不满道:“赵有禄不过是个监生,去年还只是个九品学官,今年就给超擢到三品道台暂署布政使,提就提吧,可哪有刚暂署藩台就又代巡抚事的道理。”

文孚是满洲镶黄旗出身,干隆四十六年由监生考取内阁中书,去年升内阁学士,年初到吏部任左侍郎,虽是旗人,但性格耿直,为人颇为清廉,遇事敢直言。

“文大人,那赵有禄不是监生,他是皇上特赐的同进士出身,有此超擢待遇虽说有违本朝用人制度,但不是没有先例,如前朝李卫公嘛。再说,暂署布政代巡抚事前朝也有过,没什大惊小怪的。”苏凌阿笑著端起茶碗,他是和珅弟弟和琳的亲家公,是和珅身边的亲信之一,怎可能不知道赵有禄是和珅提拔树立起来的典型。

就冲和珅的面子他也不能表示异议,何况这还是皇上用印同意的任命,他这个吏部满尚书在相关文件上签字就行。

有什牢骚可发的。

文孚知道苏凌阿同和家兄弟的关系,就是实在想不通,闷声道:“再怎说赵有禄一个汉人骤升如此高位也是不妥。”

苏凌阿闻言不禁笑著纠正道:“文大人错了,这赵有禄不是汉人,乃是内务府公中包衣出身,文大人要不信自个看便是。”

无错乱更新快,收藏不迷路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