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第122章 其罪当诛(1 / 2)

最新无错章节,就在 追更人【www.zhuigengren.com】

   第122章 其罪当诛

  朱标花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才将重建国子六学、编写计官教材,以及重新制定度量衡的事情讲清楚。

  朱元璋思考了许久,才说道:“编写计官教材,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郗俊才、邓博通二人跟随马钰学了那久,应该学到点真本领了,此事就由他们牵头去编写吧。”

  想了想,他又补充道:“高启不愿意户部侍郎,那就让他去帮忙编会计录。”

  朱标皱眉道:“此人自命清高,户部侍郎都不愿意当,会来帮忙吗?”

  朱元璋说道:“你啊,还是不懂的看人。”

  “高启是纯粹的文人,这种人自命清高,以慢公卿傲王侯为荣。”

  “他们只喜欢研究学问,视凡俗杂务为洪水猛兽。”

  “只有名望才能驱使的动他们。”

  “所以他愿意出仕编写《元史》,却不愿意当位高权重的户部侍郎。”

  “编写《会计录》能让他名垂青史,他定然会加入的。”

  朱标一脸受教的样子,不过随即也提出了一个新的疑问:

  “可他是儒家出身,能编好会计录吗?”

  朱元璋笑道:“现在有几个读书人不是儒家出身?况且你以为咱为何让他当户部侍郎?”

  朱标有些诧异的道:“您是说他懂算学?”

  朱元璋不满的道:“朝廷主要官员的情况你都不了解,这太子是怎当的。”

  “下去后将五品以上官员的情况,全部了解一遍。”

  朱标惭愧的道:“是,让您失望了。”

  朱元璋只是点点头,接著说道:“高启自幼父母双亡,家道中落,是吃过苦的。”

  “这种人一般都比较务实,而且他和姚云心(道衍)也是至交好友。”

  朱标惊讶的道:“姚云心外表谦逊,实则恃才傲物。”

  “能入他的眼,这高启果然不是一般人。”

  朱元璋有些惋惜的说道:“但也正因为吃过苦,经历过太多,他反而不热衷于出仕。”

  朱标恍然大悟道:“我懂了,难怪他拒绝出任户部侍郎,您不但不生气,还赐给他好多钱财。”

  朱元璋表情一僵,怒道:“你什意思?指责咱气量狭隘不能容人是吗?”

  朱标连忙说道:“没有没有,爹您误会了,我明明是在夸您大度呢。”

  朱元璋:???

  虽然知道自家好大儿没有阴阳怪气的意思,可此情此景,怎听这话都像是在嘲讽。

  朱元璋只觉一股气直冲脑门,拿起一份奏疏就砸了过去:

  “咱打死你个不孝子。”

  朱标下意识的伸手接住:“爹息怒啊……咳,我等会儿就去通知高启,让他来编写会计录。”

  “您看还有什吩咐吗?”

  朱元璋冷哼一声,说道:“会计录的是就这样吧,尽快著手编写。”

  接著他又说道:“国子六学确实是个好办法,等册封功臣仪式过后就可以著手去办。”

  “最近咱会挑选一批合适的读书人当老师。”

  “算学就交给你了,至于其他五学就交给李善长吧。”

  朱标皱眉道:“您还准备用他?”

  朱元璋说道:“用功不如使过,正因为他刚刚犯下大错,更需要立功抵罪。”

  “将此事交给他,他会全力以赴去做好。”

  “且他以法家门人自居,不会偏帮理学。”

  “他认识的人才也非常多,各家学派的都有,可以更好的往那五所学院掺沙子。”

  朱标算是听出来了,什用功不如使过,归根结底还是习惯性依赖李善长。

  此时他愈发明白,为何马钰劝告自己,要对李善长等人表现出善意。

  对父亲来说,他们是从微末时期携手走过来的战友,十几年的交情。

  这种感情不是轻易就能消磨掉的,至少现在还没有。

  想通这一切,他也立即改变了说词:

  “也是,李相虽然这次犯了错误,但他的能力毋庸置疑,对爹您的忠诚并未动摇。”

  “也确实应该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朱元璋欣慰的道:“你能这想就好。”

  “以李善长的能力,国子六学是定然能办好的,咱也能省不少心。”

  接著他又说起了度量衡之事:

  “重新确立度量衡,此事之前确实是咱疏忽了。”

  “不过此事需暂缓执行,最好不要泄露一点风声出去。”

  朱标疑惑的道:“为什?”

  朱元璋说道:“重新确立度量衡,就意味著要重新测量各地相隔的距离,要重新测量天下田亩数量。”

  “南方那些掌握土地的宗族士绅,是不会同意的。”

  “任何政策都需要人来执行,如果宗族士绅联合起来反对,度田是进行不下去的。”

  为啥他特意强调是南方,而不提北方呢。

  因为现在北方几省的人口加起来,也就七八百万。

  且还是元末争霸主战场,持续数十年的混乱,这的秩序早就被摧毁。

  已经没有什势力能够对抗朝廷政策了。

  相对应的,南方受到的波及就要小很多,也是宗族士绅势力最盘根错节的地方。

  朱标皱眉道:“历朝历代建国之初,都会重新度田清查人口,大明早晚也要这做。”

  “岂能因为他们的反对,就放任不管。”

  朱元璋说道:“并非历朝历代都这干过,宋朝因为豪强地主的抵制,就没有真正完成过度田。”

  “所以他们选择了全面放纵,但也放宽了对百姓的人身约束,用别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现在的南方的地主士绅势力,比起宋朝只强不弱,想要度田很难。”

  朱标这才知道自己将事情想的太简单了,心中一沉道:

  “那怎办?总不能真就这样不管了吧?”

  朱元璋冷笑一声道:“不管?怎可能。”

  “不过需要先削弱他们的力量,让他们没有反抗之力。”

  “等时机成熟,重新确立度量衡、清查人口,清丈土地,三项工作可以同时展开。”

  朱标点点头,说道:“您准备如何削弱他们的力量?仅靠财税案恐怕不行。”

  朱元璋并没有回答,而是说道:

  “类似的事情,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

  “你自己回去翻书,然后写一篇策论给咱。”

  “不要去问马钰,你要学会自己思考。”

  朱标恭敬的道:“是。”

——

无错乱更新快,收藏不迷路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