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化,成为了区分华夷的标准。”
  
  “也正是靠著西周的礼法,以及源于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
  “才将大家拧成了一股绳,形成了华夏族群。”
  朱标点点头,这些之前已经讲过,他自然知道。
  他更好奇马钰接下来会讲什。
  “然而,只有接受过教育的人,才有华夷之辨的意识。”
  “普通百姓大字不识一个,每天都挣扎在温饱线上,是没有文化族群意识的。”
  “谁给百姓一口饭吃,他们就投靠谁。”
  “所以乱世的时候,会有大量的汉人百姓,投靠蛮夷政权。”
  “真正有族群意识的,是读过书的人,尤其是世家大族更是其中的中坚力量。”
  “虽然我很讨厌世家政治,但也不得不承认每逢乱世的时候,他们才是守护华夏文化的主力。”
  “他们始终坚守华夏礼仪,不肯屈服于胡人政权。”
  “两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世家南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后来也因为部分胡人政权主动汉化,才得到了世家的支持。”
  “但接受汉化,对一个胡人族群来说,就是灭亡的开始。”
  “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变成汉人。”
  “南北朝时期那多胡人族群,等到隋唐时期基本都完成了汉化。”
  “但是唐末世家被彻底摧毁,这种情况就变了。”
  “五代十国时期,无数的汉人接受胡人政权统治。”
  “辽、金、西夏、蒙古,都有大量汉人为他们效力。”
  “尤其是蒙古,一个拒绝汉化的异族政权,竟然能统治天下近百年。”
  “在世家存在的年代,这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朱标眉头紧皱,说道:“你不是说读书人也有族群意识吗?为何他们愿意为胡人政权效力?”
  马钰叹道:“其一,真正能够驱使人的是利益,世家大族坚守华夏文化,很大原因是出于利益考虑。”
  “普通读书人,是没有这方面利益考虑的。”
  “具体来说,世家属于贵族,那如何证明自己‘贵’呢?”
  朱标下意识的接话道:“文化。”
  马钰说道:“对,就是文化。”
  “权力和财富大家都有机会拥有,没有办法作为区分贵族和普通人的标准。”
  “那你说自己贵,贵在哪?”
  “文化礼仪。”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文化礼仪就是区分贵族和普通人的标准。”
  “谁掌握了文化谁就贵。”
  “华夏族群为什比蛮夷高贵?因为我们有文化守礼仪。”
  “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因为华夏族群是右衽,蛮夷左衽。”
  “你穿衣服的时候用左衽,就是不守礼的,是要被鄙视的。”
  “所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才会对当时的社会造成那大的冲击力。”
  “可以说,他挑战了当时大家的共有认知。”
  “但不管怎说,文化礼仪成了‘贵’的标准,这个思想被世家大族继承了下来。”
  “他们始终坚守华夏礼仪,即便是在乱世也不放弃,其实就在为了保持自己‘贵’的属性。”
  “但不管他们的目的是什,都在事实上保障了华夏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普通读书人出身低,对‘贵’的认识更加简单,就是权势和财富。”
  “对于他们来说,荣耀、地位等等一切,来自于所掌握的权力。”
  “谁给他们权力他们就效忠谁,文化礼仪哪有权势重要。”
  朱标眉头皱的更紧,这个解释有违他对道德的认识。
  但仔细思考确实有几分道理,他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马钰也没有给他反驳的机会,继续说道:
  “当然,我并不是说普通读书人就没有忠义之心。”
  “而是林子大了什鸟都有,读书人群体太庞大了。”
  “有文天祥这样的忠贞之士,也有秦桧这样的奸诈小人。”
  “有人宁死不为胡人效力,有人则为了权力认贼作父。”
  “元朝时期,很多汉人给自己取蒙古人的名字,就是为了讨好蒙古人获得出仕机会。”
  “也有很多读书人坚守华夏礼仪,但碍于实力很难掀起什浪花。”
  “这就不得不提第二个原因,能力。”
  “普通读书人就算当了大官,又能影响多少人?”
  “他们就算站起来反抗,也很难对异族政权造成太大的破坏。”
  “世家大族不一样,他们往往掌握著一郡乃至数郡之地,控制著数十万人口。”
  “轻易就能拉起一支几万人的队伍。”
  “再加上他们家族的名声,本身就是一块招牌,能吸引很多人投靠。”
  “百姓或许没有族群意识,但他们知道跟著谁走。”
  “世家拥有族群意识,又有能力将百姓拧成一股绳。”
  “间接的维护了华夏族群的统一性。”
  “简单说,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是普通读书人无法比拟的。”
  “所以他们往往会成为抵抗异族入侵的中流砥柱。”
  “东晋南北朝时期,这种表现尤为的明显。”
  “而这些是普通读书人所不具备的。”
  听到这,朱标终于完全理解了马钰的想法,也认可了他的这个解释。
  普通人或许有心,但无能为力。
  在乱世只有掌握庞大财富和人口,拥有巨大声望的世家,才有能力组建势力对抗异族。
  世家大族在地方上等同于小朝廷,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极强的动员能力。
  在朝廷失去作用的情况下,他们可以接过权力棒,动员地方力量反抗入侵。
  唐朝末期世家彻底毁灭,地方失去了拥有这种能力的势力。
  在朝廷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地方就成了一盘散沙,被敌人各个击破。
  事实上在原本世界,宋明两朝面对外族的入侵,总是焦头烂额,与此也有很大的关系。
  汉唐时期,地方大族会动员本地力量,与入侵的异族作战。
  每当异族打过来的时候,他们会进行第一波抵抗,为朝廷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
  宋明两朝就只能依靠千之外的朝廷。
  等朝廷做出反应,边境已经被祸祸了个遍。
  尤其是满清夺取天下,这种情况更加明显。
  期间无数仁人志士站出来反抗。
  然而他们的影响力终究有限,只能动员一城一地的力量,被满清各个击破。
  当然,马钰并不是为世家摇旗喊。
  世家的消亡本身就是历史的大趋势,没必要为他们招魂。
  但我们必须要清晰的认识到,世家在社会中起到的作用。
  当世家消失后,这个职能将由谁来替代?
  前世宋明两朝都未能意识到这一点,没能找到替代他的势力或者思想。
  马钰讲这多,就是要给朱标指出这个问题。
  而这个问题,也同样关系到打击宗族势力的计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