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重生了,还逼我做渣男啊

第五百二十一章 Grazie mille(2 / 2)

最新无错章节,就在 追更人【www.zhuigengren.com】

原本还安静用餐的客人们看到陈诺和老板一起合影签名,可能误以为是他在这里搞什么“粉丝福利”或“明星交互”,一时间,角落里顿时被各种西装革履、礼服高跟的客人围了个水泄不通。

有的人素质高,只是围观,而有的人素质就比较低,偷偷摸摸的拿着手机就开始拍了起来。

这个时候,陈诺注意到,他们这桌的那位年轻女服务员,一直站在旁边帮忙维持秩序。她一边拦住人群不让靠近,一边看到有人举起手机拍照,就立刻快步赶过去,挡在镜头前,让对方把手机收起来。忙得满头是汗,但脸上依旧保持着跟之前一样开朗的微笑。

陈诺签完名,合完影之后,问道:“她叫什么名字?”

餐厅老板顺着他目光看过去,有点紧张的说道:“她叫贝拉,是我们这边刚来的服务员。是不是她服务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对不起,陈先生,我立刻叫她过来向你道歉。我保证你下次过来,再也不会看到她。”

贝拉。

陈诺没有理会老板的话,他这时候酒劲有些上涌,一下子就想起了暮光之城。这部为他赚了最多钱的电影,里面的女主角也是叫这个名字。

这,或许还真是缘分呐。

2012年8月30日。

而对电影《大师》的评价,也纷纷出炉。

《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娱乐周刊》、《好莱坞报道者》、《滚石》、《影音俱乐部》、《基督科学箴言报》、法国的《电影手册》、英国的《卫报》以及意大利的《电影评论》等多家权威媒体,纷纷在第一时间给出让人瞠目结舌的高度评价。

“电影艺术的复兴之作,电影爱好者的终极涅盘。”

“近年来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对影象、节奏与情感掌控得炉火纯青,两位主演的表现堪称无懈可击。”

“导演以近乎挑衅的模糊叙事,将观众包裹在精神压迫与理性抗争之间,不断拉扯。”

“影片冷静剖析了美国社会中的信仰体系、父子关系与师徒依附,并将其融合成一部冷酷而灸热的心理巨作。”

“令人窒息的视觉美感,对传统叙事结构的彻底颠复,是对观众认知极限的挑战。”

“对个体崇拜、人性弱点、精神空虚的深刻揭示,让人不寒而栗。”

其中,作为欧洲三大影展场刊的《银幕》,不仅把《大师》的海报作为次日的封面,还在内文中写道:“这是一部足以让诺陈的大满贯之梦就此止步的佳作,虽然我们还没有看到他的新作,但是一个普利策克家族的三代业馀导演,他能够拍出佳作的可能性,远小于其他可能。是的,我是想说,一部讲述中国移民的美国故事,很难让人提起兴致。除了陈的名字之外,你还能找到你想观赏它的理由吗?”

对于韦恩斯坦影业来说,看上去这一切都很完美。

可就在这一天,大西洋彼岸的的早上,总裁办公室附近却陷入了一片低气压。来往的员工都能听到,从那扇厚厚的隔音玻璃后,传出一连串暴怒狂躁的咆哮:

没人知道他在骂谁,也没人敢问。恩斯坦对着空气中并不存在的某个“目标”,足足咆哮了十多分钟,直到气喘吁吁、声嘶力竭,才终于停了下来,但脸上的愤怒却依旧未消。

“闭嘴吧,鲍勃!”哈维怒声打断,“我现在没心情跟你开玩笑!”

他猛地一拍桌子,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指着面前的计算机说道:“看看这个!这么好的一部电影,这么多耀眼的评价,在我们过去的作品里都难得一见!”

“我刚看了威尼斯影展官方发布的媒体评分统计,在首轮参与评分的25家国际媒体中,有23家给了我们四星以上的高分评价!”

“这么一部十年难遇的佳作,我们把它送到了威尼斯,希望它在那里成为主角,成为焦点!事实上,我们也做到了。”

说到这里,他一拳砸在桌面上,咬牙切齿道:“可现在呢?除了这些杂志,谁在讨论它?啊?!现在他妈的网上那些人都在讨论什么?告诉我,鲍勃,是什么?”

“是”恩斯坦往哈维办公桌的计算机上看了一眼。

他当然知道那里显示的是什么。

事实上,在过来之前,他也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摔了咖啡杯。

为了这些媒体评价,他们动用了很多老关系、再加之影片本身的质量确实过硬,才堆出了这般密集而漂亮的高分好评。花了这么大的力气,目的当然不会单纯。

一方面,是他们惯用的操盘手法——先通过媒体口碑影响评委风向。

另一方面,则是为市场宣传铺路,用权威媒体的背书,吸引大众视线,为后续的全球版权出售、院线谈判争取最好的价格。

而第三层,也是最棘手的一层——普利策克家族的某些人,联系上了他们。面对那群真正玩资本游戏的狠角色,他们可是亲口拍着胸脯打了包票。

谁能想到,最后却是被这么一桩儿戏一般的插曲,把所有的注意力硬生生从他们的电影身上剥离。

更过分的是,那些发布《大师》好评的各大媒体账号,也纷纷下场,对那个中国人的话题事件连发好几条推文,三条起步,多的五六条,跟着造热度、蹭流量——

让人咬牙切齿。

哈维生气,当然有理由。可他鲍勃不也一样窝火?

鲍勃咬牙道,“哈维,我敢打赌,他就是故意的。他就想看到你我为此发火、抓狂。他想激怒你,他就想你不冷静。只要你失控了,他就赢了。”

“是的,哈维,我确信他在玩一场心理战。”鲍勃盯着他,“我们现在得换个角度思考。如果他愿意做出这么一个举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对自己那部电影没有信心。”

哈维不说话,眼里闪过一丝冷光。

“你想想看,这完全不象他的风格。”鲍勃继续道,“这说明他心里没底。他知道这部片子很有可能不是我们的对手,所以才要靠这种方式博关注,引开媒体的注意力,打乱我们针脚。”

说完之后,鲍勃看着自己的兄长终于冷静了下来。

哈维沉默了两秒,随即缓缓点了点头,声音低低地说:“鲍勃,你说得有道理很可能就是这样。”

“对,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生气,哈维。”韦恩斯坦,眼镜后的眼睛闪铄着凶恶的光芒,“是反击!”

当他坐回桌后的老板椅上,点了一根雪茄。

而后在烟雾缭绕中,他若有所思的按着额头,思考着。

如果《dorp》真的成为那个人演出生涯中的滑铁卢,那么,就如同刚才所商量的那样,相信只要他们用关系拿到一两篇有倾向性的报道,稍稍一带动,那么一定有很多媒体愿意跟风炒作一番,哪怕有一分的不足,也能扩大成十分的失败。

但如果不是呢?又该怎么办?

鲍勃把目光重新放在了计算机屏幕上。

刷新了一下,只见bbc新闻再度针对那件事,出了一个专题报道。

而这次,这些欧洲媒体显然比他们的美国同行更加占了地利和人脉的优势,这次的报道中不仅有帐单,还有来自当事人的口述采访。

看着看着,鲍勃的心倒是渐渐地安定了下来。

据他对那个中国人的了解,他不是喜欢出这种风头的人,会这么做,一定有其原因他的分析应该没有错!

“我是一个单亲妈妈,我真的没有想到。其实在我给他服务的全程过程中,陈都没有跟我多说什么话,我也只是做我应该做的,服务好每个客人,我只是尽了我自己的一分职责”

“当然,我看过他的电影,我很喜欢他。事实上,我能够服务他这一桌,我非常的高兴。但是我们餐厅的规定,是不允许在客人面前表现得过分热忱。所以,我从头到尾只跟他说过那么一句话”

“是的,我的生活很艰难。我不想多说我的私事,但是对于我来说,这笔小费绝对是一笔大钱,交完税之后,它也能够帮助我很多很多。我能够搬进一个好的公寓,能够给我的孩子购买很多玩具,我还能用这笔钱去米兰上大学,学我喜欢的服装设计”

“不,陈并没有多说什么,他只是签了一笔小费单,然后就走了。当我老板告诉我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真的,我甚至都没有来得及跟他说一声谢谢。我想在这里,跟他说真心地感谢你,陈,你用你的善举改变了我的人生。我不知道我以后还有没有机会为你服务,但我会把这件事一辈子铭记于心。谢谢你50万欧元的小费,grazie ille!”

当陈诺看完这篇报道,抬起头来,环视一周,见他的舅舅舅妈外公外婆都用复杂莫名的眼神看着他,

他一时无言。

转过脸,看了一眼站在一边看着他不停冷笑的他老爹,最后对沉着脸的潘程蓉,诚恳说道:“妈,我要说是我喝醉了,所以多按了两个零,你信吗?”

无错乱更新快,收藏不迷路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