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209章 著书立言(1 / 2)

最新无错章节,就在 追更人【www.zhuigengren.com】

春阳正暖,玻璃幕墙染了一层淡金。

  浮雪渐渐化开,摆渡车在跑道上拖出长长的水痕。飞机冲天而起,耳中传来震脆的轰隆声。

  去的时候大包小袋,回来的时候不但没见少,还多了许多。塞满了两台越野的后备箱,又在大奔的后座上码了两层。

  赵大开大切,赵二开大奔,一家四口上了第一辆。

  坐在副驾上,王齐志左瞅右看:“没见哪里扎坏啊?”

  单望舒瞪了他一眼。

  就林思成的性格,哪里会留到他们回来?估计年还没过完,车就修好了。

  但王齐志问的不是这个,而是林思成一改锥,把车窗捅了个窟窿。

  又不是纸糊的?

  不好在小辈面前乱吹,王齐志岔开了话题:“伯恒,你师父这几天在忙什么?”

  “就培训和总结:公开培训了两天,又内部培训了一天,之后写了两天论文,又和商教授、李助教把耀州瓷的资料汇总了一下……”

  王齐志一脸狐疑:“再没干别的?”

  “好像……没有吧?”赵大回忆了一下,“哦对,我二叔来了,我师父陪着喝了一场酒!”

  唏,这不对吧?

  自己故意晚了一个星期才回来,姐夫和林思成就没见一见,没擦出点火花?

  下意识的,他回过头,和单望舒对视了一眼。

  夫妻俩一样一样的:惊奇中带着狐疑,愕然中带着不解。

  叶安宁装没听见,低头不语。

  两人肯定没见面,不然赵大就应该知道,王齐志再没问。

  闲聊了一路,大概一个小时后,车开进了学校。

  带的东西大部分都用来送人,懒得往楼上搬,王齐志让赵大把车开到了中心的后门,准备放到库房里。

  刚下车,他怔了怔:不时有学生进进出出,依稀有些面熟,好像都是本院的研究生。

  看到王齐志,本能的一停,再躬腰问声好。

  咦,突然就这么有礼貌了?

  王齐志拦住了两个男生:“我记得你们是考古系研三的吧,往这跑做什么?”

  两人学生勾了勾腰:“王教授,林老师这边开培训课,导师推荐我们来试一试!”

  王齐志又怔了一下:中心要扩大培训这事他知道,还是他和商妍定的。目的是从临届的研究生中吸收几位,提前培养,定向培训。

  只是培训,不需要上岗,所以没工资,更没补贴,主打一个愿者上钩。所以王齐志就以为,报的人不会太多。

  但看这情况,也就两三分钟的时间,进来的出去的就有七八个。

  关键还在于,导师推荐他们来的?

  不是……林思成搞个培训,还得导师帮他们走后门?

  总觉得哪里不对,让赵大叫人搬东西,王齐志三步并作两步,进了展厅。

  人还是那几个人:两个实习生临时充当接待,但压根没发现进来人,隔着小吧台,头对头的嘀咕着什么。

  走近一看,两人拿着笔,一个咬着笔杆子,一个咬着后槽牙。表情一样一样的:皱着眉头拧巴着脸,要多愁有多愁。

  教了快十年书,一看就知道,这是碰到不会做的难题了。

  仔细再一瞅,工工整整的两行标题:

  古陶瓷无痕修复中耀州瓷刻花工艺复原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耀州瓷修复技艺活态传承路径。

  咦,可以嘛,过了个年的功夫,突然就知道上进了?

  看来林思成搞的这个培训挺成功。

  王齐志没出声,还刻意放轻了脚步。人都走过去好远,两女孩才发现他。

  刚要打招呼,王齐志摆摆手:“写你们的!”

  说着话,人进了办公室。

  赵修能坐在沙发,一手纸,一手笔,不知道在写什么。看到王齐志,他连忙站起了身。

  刚要寒喧,看到了茶几上的几张打印好的纸,王齐志当场就愣住了:耀州窑制瓷工艺及其发展脉络研究。

  不是……赵总,你是要闹哪样?

  外面的实习生写论文,你也写论文?

  不对,这何止是论文……这是要出书!

  看这个标题就知道,这是要从耀州瓷的起源开始,按唐、五代、宋至清末民国的朝代脉络,梳理耀州窑窑业技术的演变历程。

  至少要囊括六个朝代上千年,且要涵盖院馆珍藏分析、装烧工艺、覆盖及折射影响,国内外相关瓷窑关联性,及装饰技法、文化传播及学术史。

  这不但是综述,而且是论著,要讲明白了,论文篇数得以“百”计。

  不夸张,别说赵总,就这个标题,把林长青和商妍喊过来问一问,他们敢不敢动这个念头。

  再猜一猜,赵总什么文化水平?小学没毕业。

  所谓的地、富、反、坏,说的就是他爹他爷爷,他咋上学?

  正惊得一愣一愣的,赵修能一脸苦色,眉头皱的比展厅里的两个实习生还深:“王教授你知道,我就没上过几天学,林师弟非让我背这个?”

  啥,背?

  林思成写的?

  仔细再一看:除了标题,剩下的全是提纲,并非论文,也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这才对嘛。

  他暗暗呼了一口气,又有些狐疑:“林思成让你背这个干什么?”

  “林师弟说,等印书的时候,后面给我挂个名!”

  啥?

  意思是,林思成要出书?

  林思成,你厉害了,老师我不在才半个月,你就要放卫星?

  “赵总,他人呢?”

  “在三楼!”

  “好,赵总,你先背!”

  哪顾得上可怜兮兮的赵修能,王齐志“腾腾腾”的就上楼。

  刚出了三楼的楼梯口,他又是一愣。

  偌大的会议室,坐满了近一半。八九个学生围着讲台,神态恭敬。

  王齐志看不到林思成,但能听到声音。

  “师兄,你这篇不行:五代耀州青瓷具备的柴窑特征……我那天确实讲过,耀州青瓷与柴窑青瓷有相似之处,但只是因为部分制瓷工艺都来源于越窑……你不能光凭‘可能’,就将两者混为一谈……

  信不信一看标题,期刊就能给你PASS了……当然,做为研毕论文应该是没问题的……”

  “师姐,你这个也不行:宋耀州窑青瓷断代特征比较研究,你学的是保护与修复,却论证鉴定与断代,导师这一关就先过不了。不过可以试着投一投相关期刊……”

  “咦,这个好:宋代耀州窑五足香炉研究……师兄,你可以适当的将覆盖盖扩一扩:比如鼎式炉,花式薰炉,镂孔复层香炉……这些都是宋代耀州香炉中的经典器型……

  要不这样,研究范围也稍大点:宋代耀州窑香炉研究……数据和索引稍稍详实一些,做为硕士学位论文,基本没什么问题……”

  林思成基本是一目十行,但篇篇都是一针见血,飞快的扫一遍,就能指出论文中的问题所在。

  研究生有没有听进去,服不服还不知道,但坐在旁边的李贞和商妍早已心服口服。

  还有林长青,林思成但凡讲的多一点,或是特别一点的,他就会把学生叫过来,再和商妍看一遍。

  每看完一篇,两人就面面相觑,瞳孔中流露着异样的神色:就这论文的指导水平,比起他们俩,好像都不差?

  关键是贼快,三五分钟就指导一篇论文,还带修改意见的,见过没有?

  正惊疑不定,眼前一暗,两人下意识的抬起头。   

  “咦,王教授……”

  王齐志忙点头,把两人按了下来,又顺带着瞄了一眼:这不就是刚刚林思成说的,宋代耀州窑香炉的那一篇?

  大致扫了一遍,王齐志暗暗点头:确实不错,覆盖面稍广一点,做为硕士学位论文绰绰有余。

  翻到第二页,论文结尾的空白处,林思成写了几行:

无错乱更新快,收藏不迷路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