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二月下旬了?,皇陵之外?,阴雨连绵。
王导一脸肃穆之色,看着已长满青苔的建平陵?,沉默不语。
这里葬着大晋元皇帝(司马睿)及皇后。好多年前就开始建造了?,因为朝廷用度拮据,一点不辉煌,一点不大气,但也不错了。
王悦手扶墓前树干?,忍不住咳嗽了起来。咳着咳着,指缝间竟然渗出一抹殷红。
王导回过神来看着儿子?,神色又转为悲凉。
王悦已经不是第一次咳血了。这几年间,身体每况愈下?,药石无医。
就在前些日子?,王导甚至梦到了有神人登堂入室?,当着他的面说王悦时日不久?,宜早作准备。王导当时便醒了?,忆起梦中情形?,不由得老泪纵横。
再权势熏天?,他也是一个父亲。一点点看着长大的孩子比他先走?,如何受得了?尤其是这个孩子很让他满意,特别懂事。
“阿爷。”王悦悄悄擦了擦嘴角?,将丝帕藏起来后?,勉强笑道?:“今日怎不多喊些人来
此?”
“为父还不屑于用这等手段来让人屈从。”王导摇头道。
这倒不是大言。
最近几年?,他想在朝中推行的事情?,基本都办成了。有的阻力大,巧妙利用时势或干脆与人私下里做交易,最后也都完成了?,比如“土断检户”之事。
土断、检户、征兵、筹粮四件事其实是一体的。
即便是荆襄大战那会,土断都没停止过。数年下来?,已然多出了五万五千余户被编入户籍,其中甚至包括不少居住在侨郡内的江南本地百姓。
有了这五六万户百姓?,朝廷用度宽裕了许多?,甚至就连征兵都变得方便了?,可以直接征发操练。而如果这些人在豪族手中?,你办什么事都不方便?,操练只能由他们自己来?,质量可就参差不齐了?,有的还算能打?,有的就一塌糊涂了。
当然?,这几年江东豪族算是比较顺服的?,可能感受到了危机吧。不但出钱粮丁壮帮着朝廷修建台城--显阳、徽音二殿正在修建中--还主动出兵、出粮、出船,帮着朝廷抵御外
侮。
去年年底,就有顾、钱、张三家兵马五千余人随刘琨北上?,屯驻淮水一线。
又有朱、贺、周氏兵马七千人至合肥、历阳、庐江一带戍守。
就在本月?,还有虞、孔、许、陆等族兵马万余人西上武昌?,厚实荆州防线。
这些兵马无需朝廷负担开销,他们自己转运资粮、器械?,主动承担防务?,战斗意志比禁军还强一些。
老实说,王导觉得他们比南渡士人靠谱多了?,至少在保家卫国这方面的态度十分坚决?,而不像有些人那么首鼠两端。
不过?,王导也知道?,自己终究是南渡士族。
他可以与江东豪族合作,甚至主动给出一些好处。比如朝堂上现在有一半吴人了?,但多为中下级官员,王导可以适当多给一些中上层位置,但要有个度。
一味收买,轻则让吴人得寸进尺,重则让南渡士人不满,这个尺度还是很难把握的。
不过?,局势若此?,又有什么事是简单的呢?
“长豫?,这几日你便在家好好休养吧。”王导走到儿子身旁,轻声说道?:“多陪陪你娘。不要多想,不要多操心,静养即可。”
王悦洒脱地一笑?,道:“生死有命。若能为父亲多做些事?,延续家业乃至国祚,不比糊里糊涂过完大半辈子强?”
王导面露悲伤之色,他不敢想象儿子病逝那一天?,妻子会如何伤心。
见了父亲这样子?,王悦也有些叹气?,道:“阿爷?,儿知道了?,回去后就静养?,不过--”
说到这里,他紧了紧身上的衣物?,道:“而今这大晋朝正如儿的身体,静养还能支撑几年,说不定哪天还能迎来转机。可若折腾得太厉害的话,唉。诸葛道明暂不宜动,朝中有些人?,防琅琊王氏比防梁人还紧。阿爷若与山皇后联手,恐怕有些人就坐不住了?,于父亲要推行的大事不利。”
王导长叹一声?,摇头不语。
确如儿子所说,有些人防琅琊王氏防得更狠。
诸葛道明这人?,他素知之。或许有些小心思,但他不会主动投降的,这不是由别的什么决定的?,而是多年观察下来?,已经了解了诸葛道明的品性。即他会留后路,会为自家捞取财
货?,但他也深受先帝大恩?,又非狼心狗肺之人?,所以他会尽心守住武昌?,除非确实大势已去。
这样一个人,其实很不错了。如今谁没点小心思呢?
世儒?(王彬)镇湓口?,统领江州水陆兵马数万人。他在做什么?拿水师的船只做买卖。
但你说他要投降?,却也不对。
贼将张硕南下攻合肥时?,世儒尽心竭力?,调兵遣将。军资不太足的时候?,甚至自己贴补一部分。
他是爱钱?,是在为家业考虑?,但他也没有投降的念头。
忠于朝廷和贪图财货,两者并不矛盾。
王悦见父亲不语?,以为他不答应呢?,有些着急?,又道?:“朝廷可降诸葛道明官职,但勿夺其实权。贸然换个人过去?,鬼知道其什么心思?万一放开江防?,让梁兵大举南下?,则万事皆休。诸葛道明终究不至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