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闻天下的政事堂地方并不大,整体位于皇城之内、宫城之外,不过十余楹屋舍罢了。
四位宰相于此合署办公,也只带部分属官,他们还有各自办公的场所。
比如梁芬是尚书令,地盘在尚书省,六部官员皆归其节制,平日里也是在尚书省上直。
再比如王丰的门下省、温娇的中书省,以及王雀儿的枢密院一一原枢密监陈有根卸任此职,出任卫将军、太子少傅。
每个人都有各自一摊子事,没工夫在政事堂吵架,大部分时候还是“友好协商”。
但有时候也有例外,比如有关玄郡公慕容仁的事情。
王雀儿的态度很明确:“此等贼子,包藏祸心,多有不臣之事,何不讨之?”
梁芬端着杯热茶坐在窗前,出神地看着外间的花木,仿佛没有什么能打扰他一般。
温峤瞄了他一眼,又看向王丰,却不想王丰也正看向他,遂轻笑一声,道:“王相欲讨之,却不知发何处兵马。”
王雀儿早有定计,闻言说道:“棘城李重来报,可发辽东国兵三千、扶余都尉慕容翰部三千、
徒河、巫间二镇兵五千,外加宇文三部万人、高句丽兵五千、燕山都护府兵马三千、幽平二州世兵万人,合计近四万人,共同会剿。”
“兵源杂乱,人心不齐,一部不支,诸部皆退,反倒助涨贼人声势。”温娇摇头道:“不如暂且放下,后面再做计较。”
他没有说今年秋后要南征林邑国,不能两线开战这种没水平的话。
如果此时大梁朝的地盘仅限于河南,那么同时在南北两个方向用兵,比如一攻淮南、一攻邺城算是两线开战,不可取,盖因无论怎样都是调用河南的兵力、粮草、器械、役徒、车马。
但南攻林邑,动用的是安定多年的长江以南的资源,北攻慕容仁则调用幽平二州资源,撑死了再从冀州支援一些,根本算不得两线作战一一平日里这些地方的赋税都不会全数运往京师,大部分存于当地,器械亦多取自建邺、蓟城两大武库,号称天下南北二库。
所以温峤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反驳,即兵力来源太杂,很多部伍根本不想打,会存着保存实力的心思,具体表现到行动上就是巡不进,坐视别人先开战,自己等着捡便宜。
可若慕容仁凶狠一点,先集中兵力击破一部,那么就有好戏看了。
说白了,这个时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坐镇后方,统筹全局,让各部不得偷奸耍滑。
以前是天子担任这个角色,现在换谁?李重?他或许能指挥幽平二州的兵马,但宇文鲜卑、高句丽必定会阳奉阴违,辽东国也不好说。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温娇提出后,王雀儿一皱眉,道:“李重坐镇幽平多年,威望素著,君勿虑也。”
王雀儿这话倒也不算假。
李重在当地还是有相当威望的,可以号令相当一部分胡汉兵马,令其如臂使指一一其实这也是历朝历代选人,用人的重要之处,选不对人,没有威望,光靠朝廷体制可玩不转边疆复杂的局势,
效果方面是有差别的。
见王雀儿坚持,温娇又看向王丰。
王丰笑了笑,道:“慕容仁可打一一王雀儿、温娇分别看向他。
王丰顿了顿,又道:“也可不打。”
王、温二人同时皱起了眉头,
梁芬轻轻放下了茶杯,看向温娇,道:“泰真,听闻你有意攻打吐谷浑鲜卑?”
“正是。”温娇并不隐瞒自己的意图,直截了当地说道:“吐谷浑鲜卑人并不多,部落之间更有些松散,正可击之。若现在不打,给他们几十年时间,待整合了诸部,可就不好打了。”
“老夫以为不可。”梁芬说道:“征西域之时吐谷浑鲜卑非常恭顺,提供资粮、马匹、役徒若干,击之出师无名。再者,关西诸州积储为之一空,尚未来得及恢复。若强行为之,便要加派,恐不妥也。此事就先放一放吧。,
梁芬发话了,温娇便不再坚持己见,转而说道:“明公言之有理,此事确实可放一放。”
“慕容仁之事一一”梁芬又道:“其人恶迹不显,再遣人申斥一番,令其遣子入京谢罪即可。
若不愿,则夺本兼各职,废其爵位,诏令其部众取其首级,代领其职不迟。”
王雀儿还是有些不乐意,但在见到温娇、梁芬反对,王丰不表态后,他也放弃了,叹道:“给了一次又一次机会,还要给几次?昔年我坐镇平城,但有不从,立时诛之,而今你等心慈手软,久之必有大患。”
梁芬笑了笑,道:“大事要紧,这些都可以放一放。”
王雀儿不再说话,低头翻看起了其他奏疏。
午后,又一批奏疏被送到了政事堂。
属官们粗粗扫了一遍,然后分门别类,分置于各处,供四位宰相取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