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京西宾馆大礼堂。
礼堂内肃穆庄重,深红色帷幕垂坠两侧,主席台正中的军徽在顶灯照射下熠熠生辉。
方言刚进入就发现,下午台下座位间隙多了几名胸前挂相机的记者,镜头盖捏在手中蓄势待发。
甚至,还多了两个机位的摄像机。
看起来下午的环节是要拿出去做宣传的。
他们刚才应该是在方言他们吃饭的时候就在布置的。
会场和上午还是有了一些区别。
多了一些花篮,横幅也换了一些,礼品区码放着系红绸带的牛皮纸箱,隐约露出搪瓷缸和笔记本的棱角。
当与会者陆续入场时,胶卷过片的“咔嗒”声与皮靴踏地的闷响交织成独特的背景音,方言刚踏入礼堂便觉察到这微妙的转变。
全体落座后,上午的领导们也上台了,接着扩音器传出清晰的电流声,领导的声音也传来:
“我宣布,现在进行建军五十一周年表彰仪式!”
现场响起掌声,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
接着领导拿起一张名单,念到:
“首批表彰项目,军工技术创新项目!”
掌声再次惊雷般炸响,第一轮,是军工尖兵。
被叫到的相关部队的工程师快步上台,礼仪兵托着的红绒盘里放着奖章奖状还有荣誉证书,还有每个人手里都有的一个礼包。
上台后领导们上来给他们戴上红绸带。
台下的照相机快门“咔咔”的作响。
陆陆续续的人上台。
第二轮是,通讯保障。
第三轮就到方言他们了。
方言与邓铁涛他们同时起身,深蓝色中山装白色衬衫与在场多数军绿色制服在光束中形成强烈反差。
掌声中,方言他们踏着红地毯走向主席台。
邓铁涛走在最前他下意识理了理中山装的下摆,这么多人看着还是有些紧张。
来到台上后,方言他们站成一排。
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还有时不时亮起的闪光灯。
礼仪兵托着的红绒托盘上,烫金的奖状边缘泛着柔光,秦开远过来给方言带上了红绸大红花,笑着拍了拍他肩膀。
然后,总后勤部政委拿起奖状,最上面一张。
方言目光扫过“中医战地医疗保障团队”字样。
这个时候领导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
“前段时间下发连队的《南疆热带丛林战生存手册》……他们让古籍里的‘治瘴方’,让青蒿秆,在雨林里变成了战士口袋里的保命符,把深山老林无人识的断肠草,做成了侦察兵一眼能认出的宝贝!路边的野草,也变成随时能开拔到蚊虫比子弹还密的好东西。”
“有人觉得中医是慢郎中?可就是这本手册!让热带雨林里中暑的战士少了三成!”
领导在讲话里肯定了方言他们之前的作用。
接着下来又提及了方言今天交上来的《南疆本草通诠》,奖状是奖励方言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全体参与人员的。
《南疆本草通诠》这本书后面在基层下发后,看反响再做另外的奖励。
接着领导开始发奖状。
方言弯腰接过奖状时,看到“战地良方,功在后勤”八个字。
胸前被别上奖章的瞬间,冰凉的金属贴着衬衫发烫,他瞥见邓铁涛的奖章正映着主席台的军徽,老教授抬手敬礼的动作虽不标准,却让前排几位首长同时颔首。
方言也有样学样的敬了个礼。
领导同样抬手敬礼。
台下掌声雷动,照相机咔咔的从各角度闪烁着。
接着方言他们也拿到了礼盒,里面应该就是纪念的搪瓷杯和水壶。
方言刚才看到其他人在下面打开过。
接着方言他们下台,轮到空军总院的人上台。
下来后,方言打开礼盒看了一下里面的东西,除了水杯水壶外,还有一本烫金封面的《解放军报》合订本,扉页印着“赠给为国防医疗事业作出贡献的同志”。
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战地照片,是某部卫生员正用手册里的法子给伤员处理伤口,角落还能看见芭蕉叶临时做成的降温包。
此外还有一支铜杆钢笔,笔帽上刻着细小花纹,笔身印着“八一”字样。
别在方言胸口的奖章,是枚直径约三厘米的圆形铜质奖章。
正面上方是金色的“八一”军徽,军徽下方交叉着两束图案。
左侧是稻穗缠绕的银针,右侧是橄榄枝簇拥的药锄,银针的针尖闪着哑光,药锄的锄刃却特意做了亮面处理,在灯光下像藏着片小小的镜面。
奖章边缘刻着细密的齿轮纹,背面用阴文刻着“1978国防医疗贡献奖”,最下方还有一行极小的编号。
没当过一天兵的方言,军队的奖章都拿了两枚了。
其他人这会儿也挺激动,他们有些人还是第一次拿这种奖励。
活了大半辈子,谁能想到当初因为帮助了方言,现在能让他们获得这样的荣誉呢?
……
随着表彰环节进入尾声,领导走上发言席,双手下压三次才止住雷鸣般的掌声。
他扶正麦克风,金属支架在静默中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在全场沸腾的掌声中,他立正敬礼,身后所有领导齐刷刷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