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统起初对卫渊的说法并不以为然,但仔细思索后又觉得似乎有些道理。如今卫渊显然不打算交出八台法器巨弩,而以西晋目前捉襟见肘的国库状况,连编练新军的资金都不足,或许在三五年内都无法弥补这八台巨弩的损失。这就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涵阳关可能会沦为一个摆设,抵御巫族的重任只能依靠卫渊。
赵统深知劝不动卫渊,只能跺脚叹气,然后问道:“那你给咱家交个实底,让咱家回去好交差。你这地盘,准备扩张到哪里?”
卫渊拿过地图,沉吟片刻后说道:“我若说不会向东扩张,公公必然不信,大王也不会相信。但我接下来的主要目标是向西征伐巫族,在东方,我的活动范围将以涵阳关为限,不会越过涵阳关。不过有个前提,那就是涵阳关不能阻拦来自青冥的飞舟商队,也不能设卡征税,否则镇守使、副使们多半会遭遇意外。”
赵统吃了一惊,说道:“这可使不得!镇守使、副使那都是朝廷命官,官居四品、从四品。你怎么能对他们下手呢?”
卫渊笑道:“底层小兵就算死上几万几十万,那些大人物也不会皱一下眉头。你看我一战干掉许家三十万兵马,他们后来不还是来了吗?但我要是多杀几个四品、五品官员,多宰几个法相长老,把刀落到那些大人物头上,保证想跟我打仗的人会少一大半。再说,他们都是被马匪所杀,与我有何关系?”
赵统苦笑,说道:“适可而止,否则过犹不及,咱家也不好替你说话。”
“只要许家不发疯,我自然不会让公公为难。再说,现在与我有生死大仇的是巫族。”
“那就好,咱家回去复命了。”
等赵统离开后,卫渊才打开圣旨,草草浏览了一遍。圣旨上对卫渊擅自动用军队、越界抓捕一事进行了斥责,措辞相当严厉,把卫渊骂得狗血淋头,但实际的惩罚措施一条都没有。卫渊随手将圣旨丢进垃圾桶,返回了主峰。
如今主峰上他的居所已经翻盖,面积扩大了几倍。前院正堂是太初宫众修士例行议事的地方,左厢房摆放着界域的沙盘地图,是卫渊和众人商议发展策略的场所。右厢房则放满了整个人域的地图。
卫渊来到沙盘地图前,仔细观察着西北方向的地形走势,思考着在哪里修建新城,并将巨弩布置在上面。巨弩的射程极限可达两百里,弩箭可以追踪目标,威力足以击杀普通法相,堪称大杀器。它最擅长对付的还是飞舟等大型空中目标。
这次拆回来的八具巨弩,卫渊只打算在巫族方向布置两具,在许家方向布置四具,在界域中央布置两具用于防守。
卫渊在沙盘前站了整整两个时辰,画出一条西北向的进军路线,并做了多个标记。哪里筑城,哪里建立中继营地,大军分几路出发,甚至每路的人数以及前进速度都做了标记。在这条路线的前方,远在沙盘之外的地方,是卫渊的最终目的地 —— 红叶的雨之国。
拟定战略后,卫渊接到通报,八具巨弩已经运回来了。卫渊当即叫上余知拙,前去接收巨弩。
听到这个消息,余知拙立刻放下手中所有的活,还叫上了所有天工殿的师弟。运送巨弩的车队徐徐进入青冥,足有八十余辆货车,一台巨弩拆卸后需要整整十辆大车才能装下。
卫渊按照预定计划,将四台巨弩分别运往玄卫三和玄卫四。其余四台运往界域中心。这两座卫城都指向东方,任何人从涵阳关出兵,想要攻打界域,都必须从这两座卫城周围经过。卫渊已经提前命人在两座卫城中筑起两座高台,作为巨弩发射的台座。
当时拆卸巨弩时,卫渊已经命人绘制了每个零件的详图以及安装的位置和顺序。巨弩最主要的部件是由四片一模一样的底梁拼成的机身,其次是四支弓臂。主要法阵都铭刻在底梁上,且四片底梁的法阵各不相同。
余知拙一边察看,一边记录。几位师弟则各有分工,拿着工具测量所有零件,然后记录在图纸上,以便以后研究透彻后,青冥也能自制巨弩。
巨弩机身法阵主要是增加射程,追踪、破法、杀伤等阵法都刻在弩箭上。涵阳关为每具巨弩配备了十支弩箭,这些自然也被卫渊一并搬回来了。
众人忙碌了大半天,余知拙终于画完了巨弩全部部件的图纸,并将所有阵法也记录下来。然后几位天工殿弟子开始指挥修士们重新拼装巨弩。余知拙则整理全部图纸,同时不断计算着什么。
卫渊问道:“怎么样?我们能造得出来吗?”
“没问题。这些巨弩都是很老的设计,主要是材料难得,在设计上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给我点时间,应该能造出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