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对九十年代沿海地区情况有所了解的都知道,那时候的治安环境可不怎么样。
虽然经济发展速度不慢,可各种各样乌七八糟的事儿,以及捞偏门的人不要太多。
其他地方武锋管不着!
可在自家地盘,比如鹏城工厂集团总部,还有其他地方的生产基地,武锋都是以二零一零年以后的标准,来要求各方面情况的。
其他不说,对于职工子女的教育相当重视。
单单从托儿所,到幼儿园,再到小学初中以及高中,一口气建立了差不多上百所。
在眼下,绝对是了不得的大手笔!
关键,武锋对于教学质量还有教学纪律十分重视。
大老板重视,下面的人自然不敢马虎!
请的老师,要么就是刚刚从师范学校出来的优秀毕业生,要么就是口碑良好的退休老教师。
关键是学校的保安力量,看着就叫人安心!
教导主任,几乎全是有一定文化的退伍老兵担任。
学校不差钱,在体育和艺术,还有其他课外活动方面,都给于了起码最低标准支持。
而所谓的标准,是对标此时的港岛公立学校。
也是如此,虽然百多所学校建立的时间不长,可升学率却是一点不差。
关键是,工厂集团内部的职业技术培训,水平放在此时的内地,可是相当冒尖的。
事实上,就是一个给工厂集团,培养合格后备技术人才,不需要向外界大量招募那些良莠不齐新丁的地方。
可放在学生家长眼里,这就是自家孩子读书不成的最好后路啊。
别看后世小视频的文案,几乎就是人均清北,九校联盟就跟探囊取物一样简单。
可实际上呢,就是大学扩招之后,县城最好高中的升本率,能达到百分之三十就很厉害了。
更别说大学还是奉行精英教育,甚至学生都有补贴可拿。还包分配的九十年代,就是大专含金量都够够的。
若是考上三本大学,家里都得大摆宴席庆祝!
意味着家里,已经出了一个准国家干部!
在这时代,读书真的能够跃迁阶层!
不是每一个高三学生,都愿意复读个三四五六年的。
家庭情况允许不允许另说,高三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这时候,若是落榜的学生,可以直接转入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学一门专业技术和手艺,毕业后直接就能进入工厂集团上班。
就是不愿意在工厂集团上班,跑到外面也是相当有市场的。
话说,工厂集团作为鹏城特区的标杆企业,不仅仅只是名头好听那么简单,影响力也是方方面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