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山河

第466章 火药桶(2 / 2)

最新无错章节,就在 追更人【www.zhuigengren.com】

  “国书就能充当身份证明,你在这糊弄鬼呢!

  

  谁能够保证你们手中的国书,是不是从别人身上抢来的?”

  青年差役一脸不屑的说道。

  辩解没有意义,上面吩咐了要找茬,自然不能让这些番邦之人过关。

  按照上面的说法,这些番国多年未获得朝廷册封,国内王权非法更替不知进行了多少次。

  审核国书落款君主,肯定和鸿胪寺记载的对不上。讯息核对有误,使团身份自身不予承认。

  若是讯息对上了,政治后果更严重。谁家国王能活一两百岁啊,国书必定是伪造的。

  到了具体执行上,差役们嫌查历史资料太麻烦,直接开启了简单模式,要求对方自证身份。

  “上差,您看我们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身份呢?”

  说话间,老者果断将一个钱包递了过去。

  阎王不好惹,小鬼更难缠。

  为了达到目的,果断选择了破财免灾。

  “此事简单,你们先去礼部开使团身份证明,再去刑部开个人身份证明。

  各地官府发放的使团通关文牒,也要给预备上。

  最后再去五城兵马司,开使团入城证明。

  记住开具的所有证明,都必须用衙门用印,并且备注清楚,你们是过来状告汉水侯的。”

  青年差役一本正经的忽悠道。

  他敢打赌,只要把状告汉水侯的讯息备注上,这些证明就不可能开出来。

  砸钱都没用。

  官员们爱财,更爱惜自己的官帽子。

  最起码五城兵马司那边,不会给他们出具任何证明。

  搞不好为了向汉水侯邀功,还会直接让他们人间蒸发。

  类似的事件,又不是没有先例。

  当年过来告状的多家使团,在京中神秘失踪,至今都没有结果。

  看在对方懂事的份儿上,他才故意把五城兵马司放在最后。

  如果这些人够聪明,在前面碰了一鼻子灰后,就会自己离开。

  京中这多衙门,除了那帮头铁的御史外,没人愿意招惹汉水侯。

  “多谢上差!”

  嘴上道著谢,内心深处一众使臣,都觉察到了不对劲。

  能够在危难之际担任使臣,自然不会是等闲之辈。

  这明显的敷衍,聪明人都能够看出来。

  正常的番邦来朝,根本不用这多道手续。

  别的可以作假,准备的贡品,总不会是假的。

  大家不过来朝贡,除了大虞朝主动战略收缩外,主要是朝贡的成本太高。

  礼部也是看人下菜,贡品的价值越高,受到的待遇越高。

  随便敷衍了事,根本过不了关。

  大虞天子赐下的回礼,除了面上看起来光鲜,实际价值往往不足贡品的五分之一。

  巅峰时期的大虞朝,拥有上百个藩属国。

  若是为了面子,玩儿十倍回赠,那是会破产的。

  ……

  西安府。

  “这雨下了几时啦?”

  谭俊辰冲师爷询问道。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补偿前些年的干旱,今年从一开始,关中就雨水不断。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以为持续数年的旱情终于结束啦。

  怎奈这雨一下,就不想停了。

  “大人,暴雨已经连续下了两个时辰!

  检测到的雨量,快要接近一尺之数。

  这已经是最近一个月内,第三次遭遇极端暴雨天气。”

  师爷的回答,让谭俊辰的心凉了半截。

  一个月的降雨,比前面几年的降雨都要多。

  除了西安府之外,其他州府也传来了遭遇暴雨的消息,整个陕西大地都在降雨。

  这样的雨量,放在南方自然不算什,可对陕西来说却是灾难性的。

  城中排水系统,早就不堪重负。

  看院子的积水就知道,暴雨继续下去,巡抚衙门都要被淹。

  城中低洼处的百姓,估摸著此刻都能在水中游泳了。

  西安府尚且如此,其他州府想来也遭到了挑战。

  “传令下去,让城中兵丁去……”

  “算了,还是别大动干戈了!”

  命令下达了一半,谭俊辰也收了回去。

  城中兵丁是什货色,他最清楚不过。

  指望这些人出去救灾,那就是在天灾的基础上,再次叠加人祸。

  “大人,观其雨势,各地的灾情怕是不会小。

  粮食减产已成定局,部分地区甚至可能出现绝收。

  陕西遭遇暴雨,下游各省也会承压。

  黄河决堤过了一次,梳理河道的工作尚未完成,搞不好还会来第二次。

  抓紧时间向朝廷报灾,申请救助吧!”

  刘师爷开口提醒道。

  自永宁帝登基开始,北方的天灾,就没有单独出现过。

  陕西一省遭灾,朝廷还有能力救济。

  若是多省一起遭灾,那就只能提前准备镇压叛乱了。

  作为父母官,只能先顾好自己治下的一亩三分地。

  天下大局,那是朝廷诸公考虑的事。

  “师爷提醒的对,此事必须要抓紧。

  传令下去,让各地州府尽快把灾情报上来,本抚要上奏朝廷!”

  谭俊辰想了想说道。

  关中就是一个火药桶,最近几年爆发的农民起义次数,比之前两百多年都多。

  原本以为这次降雨,能够缓解一下旱情,没想到干旱直接变洪涝。

  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到了青黄不接的季节,百姓又会揭竿而起。

  下面老是闹叛军,他这个巡抚都不敢放开手脚搞钱,唯恐引发民变。

  别的地方官员,三年清知府,都有十万雪花银。

  他这个悲催巡抚,在扣除给上面的打点之后,结余还赶不上南方一知府。

  倒不是他多贪财,主要是想从陕西这个火药桶调离,好睡上一个安稳觉。

  职位到了巡抚层次,可供选择的岗位已经不多,其中不乏天坑。

  谭俊辰在朝中的政治资源有限,想要获得一个好位置,就必须砸钱运作。

  (本章完)

无错乱更新快,收藏不迷路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