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针对汉水侯的问题上,文官集团内部发生分歧,自然无法继续下去。
  同朝中诸公比,他就一小御史。
  跟著摇旗喊可以,想主导朝中决策,他还没那资格。
  按照内阁给出的处理方案,等三司衙门核实完身份,最快也要一两年时间。
  考虑到涉及到汉水侯,南洋地区驻扎的官兵不一定会买账,取证工作将变得极为困难。
  案件拖上三五年时间,都属于正常操作。
  多了这长的时间缓冲,安南都护府兼并各国,都成了既定事实。
  李牧不出手灭口,朝廷也会想办法,让这帮家伙闭嘴。
  任何朝代,“开疆扩土”都是大功一件。
  为了这笔政绩,内阁也会对之前的出兵行动予以追认,变成由中央政府主导的对外扩张。
  没有立即出手,那是大家无法确定,都护府能否在南洋地区站稳脚跟。
  毕竟,打天下难,坐稳天下同样难。
  “报!”
  “顺天府急报,永定河决堤了,大水正向京师席卷而来!”
  兵丁带来的消息,瞬间在朝堂上引发轩然大波。
  其他地方的灾情,对众人来说,只是一组组冰冷的数字。
  家门口的天灾,大家再也不能这镇定自若。
  参考历史上的历次永定河决堤,每一次都会给京师带来巨大的损失。
  “谁主持修建的永定河堤,此人该诛九族!”
  一名年轻御史忍不住开喷道。
  外面暴雨下个不停,已经给城中排水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城中低洼区域,已经出现大量积水。
  此时永定河决堤,无疑是雪上加霜。
  “王御史,你可冤枉好人。
  永定河堤是一百多年前修筑的,这长时间都没出现问题,岂能把责任归结在修筑者身上!
  现在永定河决堤,定是水量太大,超过了河堤承受能力。”
  工部尚书乐向松当即驳斥道。
  豆腐渣工程的锅,工部可不能背。
  相较于其他地区,工部在永定河治理上,绝对是下了功夫的。
  无论是河堤建造,还是后期维护,都算得上尽心尽力。
  就连朝廷划拨的维护经费,他们都下发了七成,就是为了避免出问题。
  “乐大人,河堤能坚持上百年,修筑的质量自然没什好说的。
  可现在决堤了,一句水量太大,恐怕交代不过去。”
  吏部尚书祝鸿轩开口质疑道。
  别的地方河堤出事没有关系,唯独永定河不行。
  每次河堤出事,倒霉的都是京师。
  大水进了城,下水道中的沉积的各种垃圾,都会被倒灌上来,那画面简直不堪入目。
  “祝大人,外面的雨有多大,这是看得见的。
  南方不好说,但京师之地,恐怕几百年难得一遇。
  永定河河堤修筑之时,就没有考虑到这种极端情况。”
  乐向松当即辩解道。
  河堤维护不能查,一查整个工部都要出事。
  对永定河河堤的维护,工部是尽了力的,但其他工程却是以敷衍居多。
  一旦开启调查,工部的烂事,全部都会被抖出来。
  到时候不光下面的小弟完蛋,他这个工部尚书,也要跟著一起倒霉。
  在分钱的时候,他这位工部尚书,可是拿了最大的一份。
  ……
  “好了,关于永定河决堤之事,稍后再进行调查。
  洪水已经过来了,想要拦截是不可能的,现在只能想办法善后。
  治水工程,一直是工部在负责,尽快拿出一套解决方案来。
  顺天府、五城兵马司、锦衣卫等衙门,全部都要动起来,全力维护城中的稳定。
  大家还有什要补充的,就赶紧说吧!”
  姜书翰神色凝重的说道。
  最近十来年,大虞朝仿佛受到诅咒一般,各种天灾就没有断过。
  能够安稳几个月,都算是幸运的。
  以往在下面的时候,总觉得是皇帝无能、内阁无能,才让天下局势恶化。
  现在自己做了首辅,他才猛然发现很多事情,不是努力就会有正向结果。
  “其他问题都好说,洪水入城之后,井水也会被污染。
  城中百姓的生火做饭,都会出现问题。
  如果无法解决,那是要出大乱子的!”
  高景风顺势接话道。
  他这位阁臣,在朝中存在感,相对较低。
  一般的事情,很少公开表明立场,现在也坐不住了。
  京师被淹,不光城中百姓的日子不好过,他们这些权贵的日子一样受影响。
  生火做饭,就是绕不开的难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