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八月初一,夜风比前一日又清凉了许多,吹拂在人们的身上十分舒服,显然是在提示着人们,难熬的酷暑即将逝去。
然而,在河南……尤其是在开封府地界上,人们却仍是无心睡眠,即使有清凉的夜风吹拂,也难以吹散他们内心里的炙热。
无论官吏、军将,还是闯王、贼头,又或是隐匿于各处土寨和荒野间的百姓饥民,都是同样无心睡眠,因为他们的心中都在为明天担忧,为将来祈盼着……
从开封往京城方向……
从新城往汝州、鲁山方向……
从朱仙镇往杞县、许州方向……
从陈留往归德府睢州城的方向……
整个开封府境内,几乎各处官道、大道都是策马奔驰的信差,既有官府的、也有流贼的,既有官家的、也有勇毅军的、还有民间的,既有闯贼的、也有曹贼的、还有献贼的……
开封城下的这一场大战,牵动着大明上上下下各方势力的心,成为了全天下共同关注的焦点所在,无论是哪一方得胜,都必定影响着跟随其后的势力之强弱。
在朝廷文官和崇祯皇帝眼中看来,他们自然是期盼着张诚能够惨胜闯贼,最好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
如此,既能打败闯贼,保住开封和中原之地不落于贼手,亦可借此良机达到削弱张诚勇毅军的目的,可谓是“一举两得”。
而在张诚这一方看来,就简单了许多,以永宁伯张诚为首的上层官将们,希望可以打败闯贼,迫使其从开封城下退兵,达到借机收复整个开封府全境的目的即可。
如此,既可通过剿贼一事在河南长期驻军,同时在河南省境内大力发展军屯,以达到经营河南、霸占河南的目的。
至于闯贼一方,则更加简单直接,那便是消灭宣府张诚带来的勇毅军,并攻下开封府城,好凭此丰功伟绩,高举义旗来号令天下群雄,行改朝换代之伟业!
除了上面这三股主要参与方,还有其他一些势力也对开封战事,显得十分关切。
比如,作为切身利益相关方的曹操罗汝才,开封之战的结果,不止可以印证他站队选择是否正确,更是他将来下一步如何走的关键所在。
再有正在西安整顿陕西军政事务,操练兵马的陕督孙传庭,对于开封之战也十分关注,因为这边战事胜负,决定着他还有多少时间来做自己的事。
若张诚代表的官军胜利,朝廷就不会过于急切地逼迫他出兵中原,这样一来便有了充分时间,让他彻底整顿陕西军务,也能有更多时间来操练军卒,操演军阵,将来出兵的胜算自然会多一些。
可一旦张诚的勇毅军战败,那么朝廷和皇上必然会日夜相逼,他就没有了操练军卒的时间,一旦仓促出兵中原,也必然败多胜少。
更有英霍山中的八大王张献忠与革左五贼,也对开封战事十分关切。
张献忠、革左五贼同闯王李自成虽然都属流寇这一群体,但随着闯王一家独大之后,暴露出来的称霸野心,使得他们对于将来自己的处境,都有了一丝担忧。
此前,各路反贼势力相当,虽某一支队伍也曾强大过,但都不足以达到号令群雄的地步,大家在一起更多的是临时合作关系,并未建立真正的上下级统属关系。
便如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都曾先后强大过,而革左五贼抱团在一起取暖,也是一大股势力。
好比前时罗汝才联合张献忠,后有脱离张献忠,联合了李自成,也有现在的张献忠与革左五贼合作一般,都是公平的合作关系,并无上下级的领导关系。
他们分分合合惯了,各人也都是在自己营中说的算惯了,如何能够再低人一等,凡事都要请示报告,那不得憋屈死他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