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原本是不太大的,但随着贸易繁荣起来之后,朱仙镇的规模也在随之不断扩大。
先是在镇子周边建造的许多货栈,逐渐被纳入到了镇子的里面,接着就是商铺的增加也扩大了朱仙镇的规模。
现在的朱仙镇别看只是一处商埠,但却已比一般的小县城规模大了许多,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向河道那边扩张,没有将那几处繁华的码头纳入到城镇里面来。
这当然也有安全方面的考虑了。
毕竟镇子里那许多商铺、货栈、居民的安全,才是首先要考虑的第一要务,而如果将码头纳入到镇子里,势必无法修砌寨墙加以防护,而贼人却可以从码头侵入。
虽然像现在这般模样,即使修砌了坚固结实的寨墙,那又能如何呢?
还不是被丁启睿、左良玉的官军,以及闯王的贼军轻松侵入镇子里么?
可凡事都有例外,试问一下,整个大明朝像丁启睿、左良玉这般规模的官军,像闯王大军这般规模的贼寇,又有几座州府,甚至是省城可以阻挡呢?
所以说朱仙镇的寨墙,防的并不是左良玉、闯王这样的大军,而是地方上的那些豪强和土贼罢了。
正是朱仙镇的规模很大,四面防守就十分倚仗兵力充裕,毕竟防守不像进攻,不能自己选择战场,而是要看进攻方选择的主攻地点在何处。
这也正是防守方的劣势所在,需要防守的地方越大,消耗的兵力也就越多,处处要留人,处处要设防,不敢有一处疏忽。
高一功拥有四万大军,却也有着一个规模庞大的集镇需要防守,四面受敌之下,兵力马上就分散开了,具体到每一处防守点位时候,已经没有多少人马了。
他原本估算官军至少也有两万人马,至多也不会超过三万人,就算按多的来计算,那也比自己的兵马少。
所以他判断官军不会真的攻打朱仙镇,最多也就是装装样子,打打佯攻罢了,然后再寻机会搞偷袭。
因此,当高一功得知官军真的四面围攻,且每一面都打得十分激烈的时候,当真疑惑了起来,不敢马上调派兵力,调整防守部署。
而这时,他已经百分之一万的可以确认,官军主攻的方位就在自己防守的北门东面那段寨墙。
但为时已晚,一切都晚了,当高一功开始重新调派兵力,调整防守部署的时候,就已经来不及了,他的牛鼻子已经彻底牵在陈铮的手里了!
周三平率领的三百人几乎都是铳兵,他们利用豁口两边的土堆、砖石为掩护,迅速建立了防御阵地,牢牢守住了这处攻破朱仙镇的关键所在。
作为第三梯队的三百战士,在乙司把总何立强的率领下冲了上来,他们并未直接冲进镇子里面去,而是在豁口处迅速清理起地面上的坑洼。
他们只是将明显的大坑大坎粗略填平,具体操作并不十分繁琐,为的是能够让后面的骑兵迅速通过,好去打开其他几处镇门。
何立强简单清理了豁口处的坑洼,便招呼战士们向北门那边冲了上去,才冲出不到二十步距离,便遇上了赶来增援的那第一波五百贼兵……
双方登时便杀在了一处!
三百对五百,却仍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