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来到三将营的军营。此时,香案已然摆好。刘耳、关红、张黑三人跪地,而宁拙身为异国之人,只需站立鞠躬即可。
使者取出圣旨,缓缓展开,高声诵读 ——
“奉天承运,国君诏曰:刘耳、关红、张黑三位将军,英勇非凡,忠诚卫国。尔等在近日的伏击战中,全力拼杀,奋勇抵御敌军,以金丹修为成功活捉元婴修士马飞腿,为我两注国消除一大隐患,立下赫赫战功。尔等在危难之际,奋不顾身,毫无畏惧,实乃国之栋梁。现特将尔等三位将军之官职由‘游击将军’晋升为‘捕俘将军’,以资鼓励,并赏赐国力十块。军师宁拙,虽为异国之人,然心怀正道,奋勇作战,不畏艰难。战前,为我军献上谶言诗,言辞精准,预示战局。且在伏击战中辅助军队,屡立奇功,杀敌无数。此等胸怀壮志之士,当予以嘉奖。特赐国力四块,以资鼓励!愿尔等铭记此次殊荣,不负众望,继续奋勇杀敌,捍卫我两注国威。钦此。”
三将齐声高呼:“臣等谢恩!” 宁拙也随之附和。
“使者一路舟车劳顿,从王都赶来,着实辛苦,这边请。” 领旨完毕,刘耳满脸笑容,热情招待使者。
宴席渐近尾声时,宁拙来到使者身旁,悄悄塞给他许多灵石:“军营简陋,招待不周,还望使者莫怪。” 使者面带微笑,十分娴熟地接过灵石储物袋。不久后,在三将与宁拙的相送下,使者离开三将营,回王都复命去了。
深夜。
宁拙身处营帐之中,仔细端详着国力砖。修士们组建修真国度,国家上层会凝聚国力,制造出国力砖。两注国以水德建国,因而国力砖呈现黑色。营帐内的灯火映照在国力砖上,隐约可见细微的波纹,犹如深海暗流,此乃水德之迹象。宁拙用手掌轻轻摩挲着国力砖,砖面冰凉,却又不像冰块那般刺骨。这是宁拙首次接触国力砖,此前他只是在书籍中多次见过。宁拙催动神识,灌输到国力砖中。国力砖传来一阵波动,笼罩宁拙全身,旋即感应到了宁拙怀中的军师印。仿佛锁扣找到了钥匙,大门缓缓开启,从国力砖中流出一丝国力。国力在宁拙神识的调动下,先进入神海上丹田。镜台通灵诀!随着宁拙主动修行,上丹田中,国力化为恢弘之光,向四面八方辐射。光辉照耀之下,无数镜念丛生,效率奇高无比。宁拙又将这丝国力调动至中丹田气海。五行气律诀!国力灌输而入,几乎瞬间转化为大量的法气修为。魔染血筋功!同样,在进入下丹田后,国力转化为血筋,使得血筋大地直接增厚三尺。
“妙极,妙极。” 宁拙顿时感到三个丹田都鼓胀起来,全身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充盈着。这股力量温润深沉,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宁拙浅尝辄止,缓缓睁开双眼,满脸惊喜之色。只因在这短短十几个呼吸的时间里,他的修为已然突涨一小截,足可抵得上他正常修行一个月的功夫!
“借助国力修行,犹如直接灌顶,无需苦苦修炼!”
“更为关键的是,国力并无五行特性,能够转化世间一切功法的法力。”
“难怪在古早时代,许多修士不惜性命,也要冒险扶持龙庭。” 以伏击战的战功而论,宁拙所获远不及刘关张三将。尽管他的谶言诗十分准确,但也只是对三将营、红花营有正向影响。宁拙的战功,很大程度上是沾了刘关张的光。若没有三将活捉马飞腿,宁拙的战功也不会分得如此之多。
这其中,也有刘耳上报时,特意加重对宁拙功绩描述的原因。对于这些战功,宁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国力砖。
“若在伏击战之前,面对这样的选择,我或许还会犹豫不决。但亲身经历战场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力砖都将是我的必选、首选,乃至唯一的选择!” 伏击战给宁拙带来了极大的触动。有那么一刻,他虽身处军阵深处,但面临马飞腿的回马枪时,也险些落败阵亡!在决定生死的那一刻,宁拙甚至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之后,他通过定向遁空与孙灵瞳汇合,又全力以赴抢夺战利品,也无暇回顾。一直到全军启程,再次赶回苍林仙城的途中,宁拙才逐渐体会过来,心中涌起后怕之意。
“修为!”“修为是一切的最大基石!”
“我的五行境界虽高深,但没有修为支撑,简直是明珠暗投。”
“筑基…… 弱小!”
“金丹…… 仍旧弱小!”
“元婴…… 还是弱小!!”
这一战,大大拓宽了宁拙的见识。这便是行万里路、游历四方的成效。对于金丹、元婴这样的修为层次,宁拙自然很早之前就有所了解。在各种典籍上,他已看过无数次。然而,许多人生感悟,非得亲身经历,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分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身为筑基级别的他,即便身边有无数同袍,也可能瞬间被击杀。那些金丹级的千峰林修士,被刘关张三将轻易斩杀,如屠猪狗一般!强如隆爷这样的元婴级修士,到最后也差点被一把火烧死。这些都是宁拙亲眼见证的事实,而这些事实彻底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
“筑基…… 不够!”
“金丹…… 也不够!”
“元婴…… 还是不够!!”
“我要攀登上去,不断地攀登,全速全力积攒修为。”
“我要成为强大的修士,掌握自己的命运!” 险些被人击杀的那一刻,宁拙甚至连反应的能力都没有。他再也不愿经历这样的悲哀。然而,要积攒修为,谈何容易呢?
孙灵瞳天资聪颖、悟性极高,修行至今,也仍是筑基期。这并非她不努力,而是这实属正常。筑基期的修行,几十年算是少的,正常需要一百年左右。
所以,很多修士临到寿尽,都无法突破瓶颈,晋升到金丹期,只能抱憾而终。孙灵瞳这样的速度,其实已经很快了。宁拙年仅十六岁,便晋升为筑基初期,他同时修行三门功法,且这三门都是世间顶尖之功。单练一门,就要积蓄比常人更多的灵力,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宁拙在此基础上,还要乘以三倍
!所以,孙灵瞳认定,宁拙的修行必然缓慢,耗时很长。曾经,孙灵瞳也劝说宁拙,让他不要着急。世间之事从未有全是优点,也无全是缺点的。修行缓慢、耗时过长,且投入巨大,这便是修行顶尖功法的沉重代价!宁拙不想按部就班。他如今游历天下,为救治娘亲,走南闯北,甘冒奇险。他对修为有着强烈的需求,恨不得自己在下一刻就成为大乘期的修士。因此,他一直在积极寻找加快修行的法门。多亏了这个璀璨绚烂的修真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