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拙神色凝重而又诚恳,双手捧出装有两千万下品灵石的储物袋,稳稳递至刘耳跟前,朗声道:“此乃我族对三将营的鼎力支持,盼其能助力将军在沙场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斩获荣耀,名垂青史!”
刘耳乍见那储物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目光瞬间炽热,紧紧锁住袋中,只见里面灵石堆积如山,闪烁着诱人光芒。他旋即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忙收敛目光,双手紧紧握住宁拙手臂,动容说道:“能得如此资助,必是军师在家族中全力周旋,苦心游说。我刘耳一介武夫,何德何能,竟蒙贵家族与军师这般厚爱,此恩此情,刘耳铭记于心,没齿难忘。”
宁拙亦有力地回握住刘耳手臂,目光诚挚,言语恳切:“将军,你我自相识,便觉意气相投,似有冥冥中缘分牵引,相处愈久,情谊愈深,如陈酿美酒,愈发醇厚。将军待人和善,心怀赤诚,对君上忠心不二,每逢战事,必身先士卒,奋勇向前,真乃顶天立地之大丈夫,宁拙心中,对将军甚是钦佩。本欲倾尽所能,无偿为将军分忧,奈何族中长辈,因对将军了解尚浅,提出需提取战利品的三成,此非我本意,实乃无奈之举。”
刘耳微微一怔,面露惊讶之色:“三成?”
宁拙无奈地叹了口气,脸上满是 “年轻人心怀壮志,欲为大义拼搏,却遭家中长辈俗事羁绊” 的苦涩与无奈。
刘耳却豁达地拍了拍宁拙肩膀,爽朗笑道:“莫说三成,便是六成,又有何妨?贵家族慷慨解囊,此等大义相助,本就该感恩戴德。只是当下有一难处…… 军师亦知晓,我三将营初建之时,为吸引各方豪杰,已将战利品归属权许诺出去,如今这三成战利品,却不知从何而来?或可从我与二弟、三弟份额中扣除,只是如此一来,恐需些时日方能偿清。”
宁拙微微一笑,伸出手掌,镇定自若道:“此事我于归途中已反复思量,权衡利弊。如今时机已然成熟,正是收回战利品归属权之时,此刻若不行动,更待何时?”
刘耳眼中闪过一丝疑惑,轻声问道:“哦?军师为何有此一说?愿闻其详。”
宁拙微微昂首,有条不紊地解释道:“自伏击战过后,我军移师驻扎于苍林仙城之外。然近日营中却风波不断,诸多修士聚众闹事,皆称此处待遇微薄,难以维持,扬言欲离营另投他处。”
刘耳面露惭色,自责道:“皆因我才疏学浅,能力有限,军中财资匮乏,以致无法厚赏有功之士,此乃我之失职,罪过罪过。”
宁拙轻轻摇头,耐心劝道:“将军此言差矣。将战利品归属权交予将士,本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激励与厚待。然此次伏击战,战果寥寥,非但无甚战利品可分,反而损兵折将,众多士卒法器毁损严重,而我军给予的维修补贴又捉襟见肘,故而他们心生不满,认为此契约于己不利,实乃人之常情。此实则一场公平对赌,既已下注,便应遵循规则。若伏击战大获全胜,收获满满,他们自不会如此闹事。再者,如今白玉营大肆招兵买马,虽有所收敛,然财大气粗之势依旧。我三将营中不少修士,皆被其优厚条件所吸引。只是碍于颜面,担忧背负背叛之名,日后在修仙界难以立足,遭人猜忌排挤,故而借闹事之名,以达转投他营之实。”
刘耳听后,频频点头,深表赞同:“军师所言,鞭辟入里,一针见血,令我茅塞顿开。”
宁拙继而神色坚定道:“既然他们已觉此契约于己不利,此刻我军正可顺势而为,取消此约定。昔日之所以应允,实乃无奈之举,彼时军费紧张,捉襟见肘,唯有以此吸引修士参军。而今,我族资助已至,资金较为充裕,大可提升军饷,使其达至标准水平,甚至超越一线军队。将军切勿忘怀,我三将营在伏击战中表现卓越,战功赫赫,声名远扬。以此为基,再结合丰厚军饷,我坚信,必能吸引众多修士慕名来投。”
刘耳低头沉思,眉头紧皱,片刻后,缓缓抬头,神色凝重道:“此事关乎三将营根基,影响深远,不可草率决断。军师,且容我回去仔细思量,再与二弟、三弟深入商讨,权衡利弊,方定夺。”
宁拙点头赞许,满脸钦佩道:“将军行事谨慎,深思熟虑,此乃三将营之福,众将士之幸,理应如此。”
远山之巅,妖修老者席地而坐于山石之上,身下一片血泊,触目惊心。鲜血如泉涌,不断从他眼眶外侧及眉间巨大眼球中汩汩流出,其面容憔悴,神情凄惨。
他每日不辞辛劳,不惜损耗自身元气,暗中窥探三将营气运变化,虽代价惨重,亦在所不惜。
“嗯?!” 妖修老者原本沉静的神情陡然剧变,只见那象征三将营的猿猴气运,瞬间风云变幻,其双手双脚各自凭空盘旋出一股汹涌旋风,呼啸不止。与此同时,猿猴身躯猛地一震,如充气皮球般陡然膨胀,须臾间,便比之前壮硕数倍,威风凛凛,气势磅礴。
此等变化,竟引得白玉营与金戟军气运亦受激发。白玉营的白玉门匾仿若受无形之力牵引,缓缓升空,越升越高;金戟军的金戟光芒大盛,锋锐之气四溢,似欲破鞘而出。
然那猿猴似有所觉,见势不妙,旋即迅速收缩,眨眼间,体型便恢复如初。乍一看,仿若一切未曾发生,然若仔细端详,便能发觉猿猴气运已悄然改变,更为凝实厚重,栩栩如生,且眼神灵动,仿若有了灵智。
“此乃何故?” 妖修老者喃喃自语,满脸狐疑,“小六气运为何突然强盛如斯?”
他眉头紧皱,目光忧虑:“猿猴内缩之举,恐意味小六心存忌惮,无意与金戟军的孙干及白玉营的双净正面冲突,锋芒毕露。此等心态,与他命中定数相悖,恐生变数,此乃不祥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