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文豪

第371章 重要线索(2 / 2)

最新无错章节,就在 追更人【www.zhuigengren.com】

陆北顾沉思片刻,然后问道:“那你说,究竟是谁要这做呢?这可必须要有人对工程流程极为熟悉,方能将这批定制的工械不引人注意地送到东岸,然后提前将其‘陷’在面,而且还不被人察觉,过了半年才发动此事。”

“会是李仲昌吗?”

崔台符问道:“他当时虽然待罪,但依旧总领工程,最有能力做到此事。”

陆北顾摇头道:“李仲昌已因六塔河案彻底失败而被流放,若真是他主使,为何下面无人攀扯?且他若要用此等手段,目的何在?”

“那是李璋?”

“他嫌自己脑袋多?”

“你的意思是?”

崔台符似乎猜到了什么么。

陆北顾道:“我更倾向于,是另有其人,利用了工程的混乱和李仲昌的疏于监管,暗中做了手脚。”

“那会是谁?目的又是什么么?”

崔台符没敢说话,只是跟着这个思路思考了下去,但很快,他就变得噤若寒蝉。

“你猜到了。幕后之人的目的,或许不只是散播流言那简单。”

陆北顾的目光变得深邃,看着崔台符说道:“这批工械的出现,坐实了‘形似明器’之说,使得虚无的流言有了‘物证’,加剧了民间的恐慌和朝廷的猜疑。这更像是一石二鸟之计,既打击了力主工程的文、富二相,又为日后攻讦埋下了伏笔,至于幕后之人.”

他顿了顿,没有再说下去,但眼神中已透出凛然之意。

能在如此重大的工程中动手脚而不留痕迹,其能量和心思,绝非寻常官员。

而这桩案件的调查虽暂时有了突破口,但对于他来说,水面下的暗流,却愈发显得汹涌莫测。

“明日,我们就开始查当初是哪些官吏、工匠负责东岸堤坝的修复。”

陆北顾沉声道:“即便是再高明的手段,也总会留下蛛丝马迹。此外,需扩大查访范围,广泛询问去年在东堤附近劳作过的役夫,看是否有人曾留意到不寻常的细节。”

崔台符点头,然后说道:“这说的话,我倒是有个想法。”

“且说。”

崔台符毫不犹豫地说道:“光靠明面上去询问不行,我们毕竟没有用刑的权力,所以我觉得这种事情,还是得明察暗访你在明,我去暗。”

陆北顾想了想,同意了崔台符的提议。

官面上的手段虽然强硬,但因为他们无法用刑,所以被传唤的人,总是会下意识地想要隐瞒一些信息,并且知道他们对其无可奈何。

两人商议已定,便分头行动。

陆北顾以正使身份,在澶州州衙继续公开调阅文书,传唤相关人员,询问六塔河工程东堤修复的官吏名录、役夫征调记录,摆出按部就班循例查证的姿态。

而崔台符则换上便服,亲自深入市井,寻访那些曾被征召去修复东堤的役夫。

几日过后。

陆北顾这边的调查进展极为不顺,如果说六塔河工程本身还有大量资料可以查阅,那六塔河决口后的修复工程,则几乎没有多少资料可查。

因为六塔河决口后组织修复工程的时候人心惶惶,管理可谓是混乱不堪,很多事情根本就没留下书面材料,亦或因官吏更迭而遗失,甚至是被害怕承担责任的官吏所刻意销毁。

而当时被派往六塔河修复堤坝的役夫,来源更是复杂,可以说全河北的都有,本地征发的役夫确实有,但绝大多数,都是从其他地方紧急调来的支援人手。

现在,这些人都因工程结束遣散而回到原籍,短时间内肯定是找不到人,至于留下的相关役夫征调记录更是语焉不详。

而那些经历了大灾后又被临时组织起来干活的澶州本地役夫也没心思干,干活的时候都是胡乱干,所以对于东堤的修复具体是谁负责、用了什么么工具、发生了什么么异常,大多都记不清了,或者干脆避而不谈。

澶州本地的官吏,又因六塔河案牵连,被抓走、流放者甚众,剩下的也是人人自危,哪怕知道些什么么,但晓得陆北顾又不能用刑,所以对这种自己不必说清楚的往事讳莫如深,生怕一言不慎再惹祸端。

陆北顾连日在州衙盘问,所得有限,只大致厘清了东堤修复工程是由一个临时拼凑的班子负责,领头的是个因原上司被革职而临时顶上的小官,此人也在工程结束后不久被判罪流放了如果要找,恐怕得去琼州找人了。

而就大宋罪犯的流放死亡率来看,这人现在是否还活着,都难说。

线索似乎就此中断。

然而,崔台符的暗访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突破。

他亲自去濮阳的码头上扛大包了。

崔台符专挑那些看起来老实巴交,因家境贫寒仍需在附近做工的前役夫攀谈,交谈时也并不直接询问东堤和工械之事,而是先从去年的苦况、如今的生计聊起,慢慢拉近距离,再不经意间提及当时干活的一些细节。

在与几名前役夫闲聊时,他得到了一个关键消息。

随后,他赶紧来禀报给陆北顾。

“咕咚咕咚.”

崔台符猛地灌了一大碗茶水。

他此时穿着一身码头力夫打扮,因为本来肤色就有些偏黑,而这几天晒得更黑了,陆北顾差点都没认出来他。

“有消息了!我听说,当时负责东堤修复的人不多,主要是从大名府和博州这两个临近的州府紧急征调来的,虽然书面记录应该都没保存下来,但是肯定错不了。”

“辛苦了。”

陆北顾给他又拿了些吃的,看崔台符狼吞虎咽地吃着,开始思考。

“大名府,博州。”

陆北顾沉吟片刻,道:“线索指向了这两个地方,那批形制怪异的工械,很可能就是通过这两个地方来的役夫携带并混入了东堤的工程之中。”

崔台符噎到了,他咳嗽着道:“陆御史,此事牵涉渐深,若继续追查下去.”

“有什么么责任,我是正使,我来承担。”

陆北顾目光坚定,打断了他:“我们既然奉旨查案,自当力求水落石出,无论牵涉到谁,都要查清真相崔详议,你此番暗访之功不小,我打算现在整理一下现有线索,写份文书,将赵村沿革已明、工械形制特异且有线索指向大名府、博州等情况,先行回禀,并请求准予我等前往大名府和博州继续深查。”

“成,那我与你一起署名。”

崔台符见陆北顾决心已定,心也热切了起来。

这种事情,既然已经被卷了进来,自己又卖了这大的力气,这时候便没有退缩的道理了。

搏一搏,升官发财就在眼前。

当日,陆北顾便派人骑马走官道,将文书紧急发回开封。

同时,他并未坐等回复,而是与崔台符一边继续在澶州继续搜集证据,梳理证词,一边开始着手准备前往大名府和博州调查的事宜。

(本章完)

无错乱更新快,收藏不迷路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