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芸痛定思痛打出这个电话的时候已经是凌晨3点多了。
此刻的伦敦正是万家灯火初上,夕阳最后的余晖透过宽大的落地窗,洒在李泽凯位于伦敦肯辛顿的别墅内。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虽非正日,但趁着在伦敦的家人难得齐聚,提前为7月生日的父亲李家成祝寿。
客厅里气氛温馨却略显疏离,年过八旬的李家成端坐主位,精神矍铄,气度温和。
他近年来将更多精力投向欧洲基建、港口和公用事业等稳健领域,布局全球,家人确是聚少离多,今天长子李泽钜夫妇、次子李泽凯及其女友梁洛施以及庄家的表亲均在座。
庄家的精力和生意主要还是在香江,伦敦只有几个上学和移民的子弟。
李泽凯口袋里手机震动,他扫了眼号码随即不动声色地按掉,继续专心介绍自己的贺礼:“老豆,大佬和大家都送过礼了,我也备了一份小小心意。”
他示意管家取来一个古朴雅致的锦盒,打开后,里面是一件青花矾红彩绘的菱口盘。
“一件清乾隆时期的青花矾红‘海屋添筹’图菱口盘,Julian帮着掌的眼。”
他稍作停顿,留意着父亲神色的细微变化,见其目光中闪过一丝兴味,接着阐述:“这盘面绘的是‘海屋添筹’的典故,寓意福寿安康、绵延不绝。”
“难得之处在于青花发色沉稳内敛,矾红彩鲜艳夺目,釉质温润肥腴,而纹饰构图又深蕴东方哲学的思辨韵味。”
李泽凯笑道:“我是想着这样一件器物,既应和了当下的气象,又不至于过于张扬,置于老豆你的书房案头,日常晤对,也许能引发一些有益的思考。”
李家成拿起盘子仔细端详片刻,微微颔首,语气平淡却带着分量:“Richard有心了,古玩寓意是好的。”
华人首富又看向安静坐在一旁的梁洛施,语气依旧平稳:“Isabella,照顾好几个孩子,身体要紧。”他话语中带着长辈的关切,却也透着距离感,并未多言。
梁洛施立刻微微欠身,姿态恭谨柔顺:“谢谢爸爸关心,我会的。”
深知这位商业巨擘并不十分喜爱自己,因而她的言行举止也愈发小心。
李、庄家的三代庄宸轩送上礼物,是一幅当代海外华人艺术家的油画,色彩明快,寓意开拓进取。
李家成自然面上和蔼慈祥,虽然因为自己的人生轨迹他一贯主张严苛的家风,但今天这样的日子也不吝展示些对后辈的勉励和关心。
“谢谢Julian,不过你最近风头有些劲喔。”
“是,表爷爷。”庄宸轩微微躬身,脸上略有些赧色,虽然大家庭里的价值观向来不是什么迂腐的一国一家,但这样的事情总归不大拿得出手。
特别是洋奴才、慕洋犬之类的骂名加诸己身,还从他嘴里眼前这位表爷爷给拉下马被网友一同数落,还是有些尴尬的。
所幸李泽凯的手机再次顽固地响起,无形中化解了庄宸轩的压力,前者告罪到书房接听,再回来时依旧云淡风轻。
但知子莫若父,他眉宇间的异色逃不过李家成的眼睛,“Richard,陪我去你家花园走走。”
“好。”
二人一前一后走在暮色渐浓的花园小径上,关系素来有些微妙的两代人之间,沉默弥漫着典型的中国式父子的隔阂与张力——
父亲威严深重,儿子既想证明自己又难免叛逆。
即便现在已经一个八十多,一个四十多,但这样的氛围和基调从当年李泽凯只身前往国外打工创业、以及李家成在庄月明去世不久就领了女人上门,包括和李嘉欣等香江女星的轶事开始,都成为了今天这种微妙关系形成的主因。
“最近有事情不顺?”李家成开门见山,但并未逼视。
李泽凯知道瞒不过,斟酌着言辞将责任推了出去:“Julian的事情。”
“老豆你应该听到了,他之前在大英博物馆和内地的那个路宽有些龃龉,大英博物馆的尼尔、就是那个卡梅伦的艺术界亲信给他出了个主意,想……先捧后杀,挫挫对方的锐气,于是找到了皮诺家族……”
他极简地一笔带过,隐去了自己的深度参与。
李家成停下脚步,目光平静地看向远处修剪整齐的树篱,仿佛在看更远的地方。
他暂时还没关注到兽首捐赠的新闻,不过看到也不会当做一回事,即便因为战略重点根本没有交集,他对这位内地首富素来没有太大关注,但这种商人捐赠实属常态。
远的不提,前年的北平奥运会李家成基金会就捐赠了1亿美元用于兴建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这是奥运场馆中唯一由港澳台侨同胞捐资建设的标志性建筑。
其他除了历次灾害中的捐赠外,就是汕头大学和长江商学院的创办了,这些都是通过教育和精英平台的打造,增强自己的影响力。
李家成的眼中自然不会有这些头发丝一般的小事的落脚点,他没有追问细节,也没有点破儿子的隐瞒,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却重若千钧:
“那个年轻人好有意思的,我早就听过他的名头,不过现在的你应当不是对手。”
“手段机巧,终非正途,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他回头扫了眼头头上也有些白丝的李泽凯,“何况他对于你们才是狮,搞这些小把戏有什么用呢?”
“如果发现有价值的业务可以和我讲,只要不在内地都好说。但意气用事就算了,最近你把宸轩请过去跟人家道个歉吧,总不至于丢了你的面子。”
像是从小到大无数次出现过的场景在重放,李泽凯笑笑没有作声,更不会讲什么请他出手帮着找回场子这样失智的话。
他自己也不过是因为庄宸轩的事情随手落一子罢了,属于“适才相戏尔”。
只是老豆这么大的人了,对自己说话依旧一丝面子都不留,从小就是这样,似乎整个家族里只有他们两兄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对于已经快成为三个孩子的父亲的李泽凯来说……
还真有些叫人难堪呢。
小超人独自站在原地,看着老豆不甚伟岸的背影走远,面色在暮色中略显阴鸷。
——
经过一夜的紧急磋商,618当日上午十点,企鹅出品的移动端即时通讯软件“Q信”还是如期开放下载了。
虽然被一桩大小马眼中的“黑天鹅”,却是全国人民口口相传大喜事搅了局,极大地把活动流量都吸引了过去,但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也绝难有更好的办法逆转局势,只有硬着头皮上。
Q信,一个因为穿越者的存在而诞生的移动时代即时通讯软件,就这么诞生了。
上一世的微信诞生在2011年,这一世第一款上市的移动通讯软件虽然仍然出自企鹅,也比晚上才会配合《星你》发布开放下载的微信要早,但这个Q信也只能说中规中矩。
因为失去了一个产品的灵魂人物产品经理,更因为马画藤已经算是极为机敏地提前猜测到这一点,但紧赶慢赶之下,快工哪儿能出什么细活?
从几天前开始,企鹅就开始通过QQ弹窗、QQ空间日志、企鹅网科技频道等进行预告预热,制造期待感。
发布当天,最重要的手段依然是QQ客户端全线弹窗,直接附带下载链接,这是最具杀伤力的一招,能瞬间触达数亿核心用户。
同时,在WAP门户(手机企鹅网)、与各大手机厂商及渠道商的预装合作、以及塞班等主流系统平台的软件商店推荐位上进行同步推广。线下活动则集中于校园推广和与运营商的话费套餐绑定。
整个营销逻辑的核心,就是将PC时代QQ积累的庞大用户关系链和流量,尽可能无缝地迁移至移动端。
尽管有兽首回归的重磅新闻严重分流了公众的注意力,但凭借企鹅帝国无与伦比的渠道优势,Q信的首日数据依然展现出了巨头入场的体量。
发布后六小时内,Q信的新注册用户达到了100万之众,这其实已经比较符合企鹅的自身的预期了。
如果不是企鹅和问界这样的互联网大户,想要拿到个数据几乎难于登天。
2010年的当下,QQ的月活用户在6.5亿左右,但同时在线人数不超过1亿,在这场被穿越者带动提前发起的移动通讯大战中,其实配套的智能机市场距离成熟算是早了一年。
现在国内的智能机、或者说全球的智能机市场仍旧是塞班的天下,2G和3G网络混用,下载一个数MB的安装包需要耐心,且流量费用相对高昂。
但巨头们总不会在这样和战略利益攸关的事情上踌躇不定,否则上一世的企鹅也不会看着什么KiK之类的软件迅速崛起,旋即迅速让开发邮箱的张晓龙转战微信。
这百万用户在下载后迅速开始了使用以及体验的反馈,互联网舆论场继618和兽首回归后,又多了一个可供肆意发挥的话题,不过声量较小,毕竟活跃用户还是极少数。
这一版的Q信的主要功能,和上一世的微信几乎没有太大差别:
首先是和QQ深度绑定,无缝继承QQ好友关系链和群组,用户使用QQ号登录后,好友列表自动同步,无需重新添加,这降低了用户迁移成本,但也意味着它更像是QQ的一个功能模块,独立性不足。
好的一点就是应用包体刻意做得比功能日益臃肿的QQ手机版更小,启动速度和聊天界面切换速度也进行了优化,以“轻快”作为主要宣传点之一;
还增加了一个类似“签名档”的“状态”功能,用户可以发布简短文字和图片,好友可以点赞和评论,形成了一个极简版的“朋友圈”雏形,但这功能与QQ空间高度重合,且互动性较弱,更多是试水性质。
总体而言,在张晓龙以及问界众人的研判下,Q信仍然是为了应对本方挑战仓促上马的、亟待继续更新迭代的触及版本,也许只是为了在这个他们一向占据优势的市场先占个身位。
毕竟这样的竞争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分出胜负的。
……
截止北平时间618晚上七点,企鹅阿狸的618活动因为在核心时段遭遇的滑铁卢,迄今为止才堪堪突破2.5亿大关,超越了去年问界的双十一。
考虑到企鹅、阿狸动用的资源以及这七个月以来国内电子商务市场以周为单位的用户数和支付宝绑卡用户的增长,这个数字只能说差强人意。
好的是可以拿超越问界双十一作为软文营销的噱头,毕竟网友都是盲目的,只看得懂数值上的差距;
坏的是还剩最后5个小时,不知道在《星你》的接棒炒作和热播下,能否最终突破3亿大关,也算是为两家国内顶级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开个好头。
从七点开始,问界体系内的各大版块就开始集体的宣传造势。
除了一周前就开始轮番就《星你》、《球闪》、《太平书》进行宣传的写字楼电梯广告、户外大屏外,智界微博早早上线了独家专题,会和旅游卫视同步更新和播放。
这种“台网联动”的模式在当今尚属罕见,在消息公布之前也算是小小震撼了一下业界。
众所周知电视台购剧是要付出不菲的一轮首播或者独家首播的费用的,怎么可能允许其他视频网站分流呢?
所以对于剧集的制作方而言,在过去的时代通常都是有条件地二选一,或者约定延迟播放。
但这个问题在问界面前不存在,因为它集电视台、视频网站以及制作方的身份于一体,“台网联动”对于问界是“1+1+1>3”的效果,非但没有内耗,反而能更高程度上促进剧集的热播。
主要是由于年轻一代、白领和学生群体观看电视的习惯已逐渐向网络迁移,视频网站的“随时点播、随时暂停”特性,完美弥补了电视台线性播出的局限,为无法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提供了便利,精准地捕获了最具活力和消费能力的网络原生代受众,实现对电视受众群的有效补充和扩大。
至于在话题发酵和热度延续、乐趣二创、平台价值和品牌塑造上的益处就更大了。
当然,就像奈飞即将上线的《纸牌屋》一样,国内的智界视频和奈飞将同步推出可以精准追踪用户的观看行为的初代大数据工具,这在上一世也是奈飞首创,算是哈斯廷斯留下的遗产。
通过观看完成度、暂停点、拖拽行为等生成详细的用户画像和数据报告,再用于优化自身的推荐算法和内容采购策略,甚至可以为制片方和广告商提供前所未有的观众反馈洞察。
随着刘伊妃、井甜、苏畅、兵兵、黄小名等人自己的微博预热结束,旅游卫视率先开始了直播,智界视频会在两集结束后上线,这叫做“跟播”。
……
横店影视城,某明清宫殿景区。
前内娱顶流女星樊冰正在拍摄《诛仙3》,因为剧情需要,她饰演的角色遭遇“天雷”轰击。
然而樊冰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她其实非常害怕巨大的声响。
当爆破师准备制造雷鸣效果时,她强装镇定,但眼神中流露出不安,拍摄结束后立刻在助理和经纪人的簇拥下返回房车,显得疲惫且情绪不佳。
通过场务和对话和导演的无奈,兵兵饰演的女主的背景和性格初现端倪:
25岁,国民女神,话题女王,但因其直率、甚至有时显得无脑的言行常惹争议,内心孤独。
一个简单的开场过后画面切换到繁荣的魔都,樊冰为了躲避媒体骚扰,搬入了位于浦东新区的汤臣一品,搬家过程浩浩荡荡,大量的衣物、鞋子(特别是高跟鞋)和奢侈品箱子堆满了走廊,引起一阵混乱。
汤臣一品,包括通道里的大量奢侈品箱子就像是一个大型的、行走的广告植入现场。
印着巨大LouisVuittonLogo的硬箱与橙色的Hermès礼盒堆叠如山;
散落在地上的高跟鞋,鞋底清晰可见ChristianLouboutin的红色标识;
助理怀中抱着的衣物防尘袋上,则绣着Prada的经典三角标,镜头扫过这片奢华狼藉,画面质感却如同时尚大片的拍摄现场。
此时,住在对门的庄严恰好出门,黄小名饰演的这位复旦最年轻教授穿着简约的西装,气质清冷,面容英俊却表情疏离。
观众看到黄小名的第一面就感觉有些“陌生”。
等到他对门外的喧闹感到不悦、面无表情地从樊冰和她的行李中穿过,径直走向电梯时,就更加惊异了!
他竟然真的不油了!
这是在黄教主此前宣传的微博里自嘲和调侃,大家只当是提前做心理建设,没想到这第一幕的初见剧情中,无论是樊冰对他的“无视”感到些许不快和好奇、还是黄小名饰演的庄严自身的肢体语言都准确而简练。
黄教主第一次在问界、吾悦联合出品的影视剧担纲男主,自然是不敢怠慢的,他从专业的表演角度请教过路宽以及很多表演老师、老戏骨,采用了“减法表演”和“内部技术”:
首先是极简主义的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摒弃任何不必要的微笑、挑眉或夸张手势,表情波动极小,目光常处于一种穿透现实的游离状态。
就像适才与樊冰搬家队伍的喧闹形成对比的,是他走过时视线的回避和身体的微侧,一种不愿被卷入的疏离,而非刻意展示的冷漠。
其次是还没展现出的,台词的节奏控制和停顿,以及人物情感的内化,这些都会和“咋咋呼呼”的兵兵的女主形成喜剧化的反衬和对比。
开场的男女主出场一个是兵兵的大女主本色出演,一个是黄小名的去油展示,加上精良的妆容和顶级时尚元素、问界团队首屈一指的服化道水平,都给了观众很强的代入感。
特别是兵兵现在的动作细节:
一边抱怨着搬家辛苦,一边毫不在意地赤脚踩在一双刚掉出来的ChristianLouboutin高跟鞋上打电话。整个场面喧闹、混乱,却又充满奇异的吸引力,将一位生活不能自理、被宠坏却又自带光环的顶级女星的排场与真实性格暴露无遗。
范兵兵的表演精准地拿捏了那种“理所当然的巨星感”和“缺乏生活常识的喜剧感”,让樊冰这个角色在开场几分钟内就变得鲜活、夸张且令人过目不忘。
与此同时,一个叫观众们不知不觉看得入迷的“植入广告”悄悄来临了……
因为电梯停运,赵丽影饰演的女助理气喘吁吁地从楼梯跑上来,急切道:“冰姐,昨天的事情被媒体写成您耍大牌了。”
她在华艺崩塌后一直留在公司,仍旧是个小透明,在这部剧中混了个很符合自身气质的角色。
兵兵饰演的樊冰正为负面新闻心烦,手机却没电了,她习惯性地向助理伸手:“手机给我!”
女助理递过来一部鸿蒙手机,这是第一部搭载安卓系统的、以原连想乐Phone为基底打造的智能机,还在最终测试,这也是一款触屏加Home键产品,是老会长留下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