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第590章 刘伊妃:计划有变,准备夺冠!(1 / 2)

最新无错章节,就在 追更人【www.zhuigengren.com】

携北美首周破1.3亿、内地首日斩获7000万人民币的雷霆之势,《球状闪电》主创团队未作停歇,于北平时间7月3日上午飞抵韩国仁川国际机场。

当晚八点,汉城龙山CGV影院IMAX厅外早已被热情的影迷和媒体围得水泄不通,巨大的《球状闪电》韩文海报上,周讯饰演的林云目光坚定,身后是幽蓝粒子风暴,极具视觉冲击力。

影迷们高举着用中韩文书写的标语:路宽导演,欢迎来到韩国!、球状闪电,亚洲科幻之光!、林云,我们爱你!气氛热烈堪比顶级K-pop演唱会。

此次路演规格极高,承办方希杰娱乐很好地尽到了地主之谊,而因为《历史的天空》此前在韩国的热映,民众们对这位中国导演更为激赏。

在前年的《天空》热映后,韩国最大的网络论坛DCInside曾开辟一个投票话题:“你认为还有哪位韩国导演能拍出同等水准的、反映本民族二战创伤的史诗作品?”

结果78%的韩国影迷选择了“无”,其余的选择由高到低是朴赞郁、奉俊昊、李沧东、金基德等人。

这一结果背后是韩国影评界一次深刻的自我审视,著名影评人金容沃在其专栏中给出了尖锐的解答:

他认为这并非韩国导演缺乏才华或题材,而是在于处理本民族深重历史创伤时,所展现的叙事格局和美学境界的差异。

金容沃指出,韩国电影人并非没有尝试过本民族的二战悲剧。

相反,诸如慰安妇题材的《鬼乡》、日苯殖民统治背景的《暗杀》等都曾引发社会关注,然而这些作品往往被困在两种叙事模式中:

一是如《鬼乡》般,侧重于血泪控诉和悲情宣泄,情感真挚却容易陷入情绪的漩涡,难以抽离出来,构建一种更为宏大、冷静的史诗视角;

二是将历史事件高度类型化,融入商业元素,虽增强了可看性,却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历史的庄严与沉重感。

而路宽的《历史的天空》,在金容沃看来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范本。

它之所以让韩国影迷感到震撼,在于其超越民族悲情、直抵人类普遍悲剧层面的史诗级克制力,路宽没有沉溺于惨状的展示或情绪的煽动,而是以一种近乎庄严的、悲悯的镜头语言,将个体的命运置于宏大的历史灾难背景下静静审视。

这种叙事需要的不仅是对史实的尊重,更是一种能够承载巨大悲怆、并将其升华为艺术力量的文明底蕴和作者气度。

也许他并没有说出“小国寡民”这样悲哀的自我审视,但无疑对于韩国本土影迷而言,是极为希望韩国能有一个路老板这样的导演的,只不过现在查他的祖先应该有些迟了。

正因如此,《球状闪电》在韩国的开画非常理想,在首映这天的晚上也吸引了相当多的影迷的热议。

红毯仪式上,韩国影坛重量级人物纷纷现身,与路宽私交甚笃的导演朴赞郁、奉俊昊等人率先抵达。

几人热情寒暄后,朴赞郁操着一口釜山口音的英文:“路导演,我在戛纳看完《球闪》后一直在思考你处理科学意象的方式。”

他眼神中闪烁着创作的火花,“那种将量子态与人物命运交织的叙事,让我想起正在筹备的《斯托克》,如何用视觉语言表现血脉中潜伏的黑暗遗传。”

路宽会意一笑:“《老男孩》讲的是如何让暴力在封闭空间里绽放出美学之花,你应该充分发挥自己长镜头和对称构图的精彩运用,期待看到成片。”

“有时候很羡慕韩国导演的是尺度自由。”他顿了顿,看向奉俊昊:“你们作品中那种东亚特有的伦理困境,其实对我塑造林云这个角色的道德挣扎启发不小。”

刚完成《母亲》后期制作的奉俊昊也加入谈话,他推了推眼镜,语气谦虚温和:“其实在我视角里,用宏电子隐喻社会阶层间的不可见屏障也是一出好戏,这部影片真的是百看百新,我今天准备再一次学习了。”

路老板笑道:“这个视角也许只有你有了。”

朴赞郁点头同意:“路导演在《异域》里就展现过将历史创伤具象化的能力,这次更将科学概念转化为社会寓言,这种象征手法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他转向自己的韩国同胞:“俊昊的《汉江怪物》也是类型片和社会批判结合的天佳作,而路导演的《球闪》写出了科技和人性的对立统一,你们都很了不起!”

三位导演在红毯一侧的交流渐渐深入,从黑泽明的叙事节奏谈到今村昌平的民俗意象,再到共同欣赏的侯孝贤长镜头美学,这是属于东亚电影人之间一次真挚的艺术切磋,引得现场媒体长枪短炮轰杀不停。

相对而言,因为同属于儒家文化体系的影响下,路宽和日韩导演的交流会更顺畅一些,他电影中的一些关于社会压力、人性本质的思考,也更容易被日韩观众所理解。

“路导,您来了。”

路老板回头,是被他安排在韩国发展的汤惟。

两年前被软封杀的内地女星看起来状态不错,一袭剪裁利落的珍珠灰色缎面长裙,并无过多装饰,却愈发衬得身姿清颀,气质沉静。

昔日的风波似乎已在她身上沉淀为一种更为内敛的力量,妆容素净,眉眼间褪去了几分初入名利场时的青涩与不安,多了几分通透与从容。

“来啦?”路宽上下打量了汤惟一眼,“刚刚跟朴赞郁还聊起你,《晚秋》什么时候上映?”

这说的是韩国导演金泰勇执导的爱情电影,翻拍自1966年李满熙导演的同名经典作品,讲述了女主安娜因母亲去世获得三天假释,在前往西雅图途中的长途汽车上与遭遇麻烦的韩国男子玄彬相遇,两个陌生人在异国他乡展开短暂而深刻的情感交织的故事。

汤惟态度恭谨,很感激地看着这个两年前建议自己到美国进修表演、沉淀自己的“老师”,

“会在11月的韩国青龙奖首映,然后亚洲公映。”

“刚刚从西雅图拍摄回来,当时不知道您也在西雅图拍《球闪》,不然就过去探班了。”

她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转头看了眼不远处自己的助理,“路导,我征得金泰勇导演的同意,把粗剪的版本带来了,您如果有空的话能不能看一下我现在的表演……”

路老板摆摆手示意她别忙,“他和朴赞郁昨晚就到酒店找过我,也留下了DVD,明天去日苯的飞机上我看一眼再说。”

汤惟肉眼可见地激动起来:“是!谢谢!”

论起来她也还是问界的签约演员,算是被彻底安排在韩国发展了。

上一世的汤惟在经历风波后远赴英国进修,但主修的是莎剧,对她在电影中的表演相对美国的方法派表演训练来说裨益较小,这一世在路老板的精准布局和问界资源的强力支持下,至少她在表演提升上的轨迹已经被改写。

《晚秋》这部非常契合她的文艺片依然不容错过,上一世她不仅凭借此片一举斩获韩国电影青龙奖最佳女主角,更在百想艺术大赏上封后,成为韩国影坛首位获得主要奖项大满贯的外国女演员。

这部电影在韩国本土引发了现象级的观影热潮,她饰演的身陷情感漩涡、沉默却充满故事感的安娜具有独特的东方气质和破碎感,深深击中了韩国观众的审美取向。

和韩国导演相恋结婚后,再之后汤惟的发展就已经扎根韩国了,甚至比国内同时期的女星在国际知名度和时尚代言方面声量更大。

汤惟不敢耽误他的时间,只是心里尚且充满对未来的忐忑的女演员在大老板离开前,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路导,我……我还能回到国内发展吗?”

路宽脚步微微一顿,侧头低声笑道:“回去做什么?”

他目光扫过不远处喧闹的红毯,语气冷静得像在分析市场数据,“国内现在是什么光景?你回去准备走什么路线呢?没意义的。”

汤唯嘴唇动了动没出声,她不是没注意到近期关于问界旗下女星和世界第三大奢侈品集团开云的战略合作,可怜自己这个被“流浪宁古塔”的,或许都没在他的考虑中吧?

路老板知道她现在的心理状态,循循善诱道:“韩国市场对你的外形、气质都很认可,你在这里就是‘汤唯xi’,往后拿个青龙奖影后之类的站稳脚跟,不必到国内跟那帮煤老板砸钱捧出来的女明星雌竞舒坦吗?”

他知道汤惟是个一根筋的死脑子,略微透露了些消息:“去年韩流在国内引起的争议你也看到了,过段时间《太平书》就会按计划通过奈飞在日韩上市,这叫来而不往非礼也。”

“公司不是没有资源给你,这涉及对你的定位问题,就像两年前去美国进修一样,你现在要做的是耐心等待机会。”

两人的对话戛然而止,只留下汤惟愣在原地,思考他的“来而不往非礼也”是什么意思。

她自然是知道去年因为企鹅、湘台在韩流战略上的合流被问界“截杀”的网络旧事,关于帝吧出征之类的传说和谈资无数。(528章)

很显然,面对韩流在整个亚洲的肆虐,只有内地因为问界的存在横生过一些波折,不至于叫他们在国内肆意收割。

无论是对于指派吾悦挖走韩更的釜底抽薪,还是在微博对于唯粉、饭圈的强力打击,都很好地遏制了上一世此时已经席卷内地的韩流趋势。

当然,地缘关系永远是核心原因,汤惟在韩国生活了近一年,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如他刚刚所说,你来我也去。

韩国有流行文化,但问界有奈飞、电影甚至是她这个早早就被“发配”过来的女演员。

只看自己能够以什么样的方式成为他“韩城攻略”中的一颗螺丝钉吧……

首映式正式开始之前,《球状闪电》剧组在台上和观众互动,在周讯、辛柏青、段毅宏等人接受简单的采访提问后,路宽最后代表剧组致辞。

他表示,希望《球闪》不仅能带来视觉震撼,更能引发对科技与人性关系的思考,并特别感谢了韩国影迷对前作《历史的天空》的支持,这是电影在亚洲地区仅次于中国本土的最高票房出处,韩国观众对历史正义的共鸣令他感动。

这属于在棒子面前“蛐蛐”鬼子,明天再到鬼子面前“聊聊”棒子。

当然,是以一种隐晦而正当的方式,譬如一同探讨揭露日苯军国主义丑恶面目的电影题材等等。

是夜,汉城龙山CGV影院IMAX厅内座无虚席,当幽蓝色的球状闪电首次撕裂银幕上的雨夜,现场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低声惊呼。

随着剧情深入,陈光追寻父母遗案的执着、林云面对终极武器时那种混合着痴迷与冷酷的复杂人性,以及最终“宏聚变”引发的量子海洋视觉奇观,牢牢抓住了每一位观众。

影迷们在震撼处集体低呼,在感人至深时保持静默的敬意,全程投入。

一直到影片结束时,长达十余秒的寂静后爆发的掌声热烈而持久,充满了对这部硬核科幻杰作的认可与激动。

次日凌晨,韩国首日票房数据出炉:观影人次强势突破65万,粗报票房收于48亿韩元,约合430万美元左右,作为外片而言在韩国电影史上仅次于《阿凡达》,充分证明了路宽品牌与影片质量在韩国市场的强大号召力。

随之而来的是韩国影评界又一次的热烈讨论。

著名影评人金容沃在《东亚日报》发表了题为《从〈历史的天空〉到〈球状闪电〉:论路宽导演的“大观”叙事》的专栏文章。

文章开篇便坦言:看完《球状闪电》,我再次陷入了两年前观看《历史的天空》时那种复杂的情绪,一种作为韩国影评人的由衷钦佩,与一丝难以言说的、对本民族电影创作某种局限性的怅然。

金容沃将两部作品并置分析:如果说《历史的天空》是以一种沉郁顿挫的史诗笔法将民族的巨大伤疤冷静摊开,迫使世界凝视,那么《球状闪电》则是以同样恢弘的格局,将视角投向未来,用最前沿的科学构想包裹最古典的东方哲学命题——

个人痴迷与集体命运、技术伦理与人性本质。

路宽导演最令人惊叹之处,在于他无论处理历史还是未来题材,都拥有一种我们为之赞叹的叙事气度。

这种气度,让他的镜头总能超越具体事件的悲喜,直抵人类生存的普遍困境与终极关怀。”

金容沃对比了韩国同类题材的创作:

反观我国,我们擅长将历史拍得锥心刺骨,如《鬼乡》;

或将未来幻想做得精巧刺激,如《汉江怪物》。

但往往过于聚焦于我们自身的创伤、或急于进行社会隐喻,格局易显逼仄。

我们似乎总是陷在故事里,难以像路宽导演那样,拥有一种既能深入肌理、又能抽离俯瞰的从容与深邃,这种差距,也许并非技术或才华,而是一种文明底蕴滋养出的作者境界与叙事野心的差异。

文章最后,金容沃不无感慨地写道:

路宽导演用连续两部作品证明,他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整个东亚文化圈层思维的顶端,他一次次地为我们树立起标杆,让我们看到电影作为一种严肃思想载体所能达到的高度。

这既是我们东亚电影的荣光,也无疑是对韩国电影人的一种无声鞭策与挑战:我们何时才能孕育出拥有如此视野的导演,去处理我们自己的历史与未来叙事?

至少在目前,我们依然只能仰望这片由他开拓的、广阔而深邃的“天空”。

……

这篇评论道出了许多韩国影迷和业内人士的心声,既是对路宽艺术成就的高度肯定,也再次引发了韩国电影界对自身创作范式的深刻反思。

而《球状闪电》的成功,无疑为路宽和问界未来的“韩城攻略”,奠定了坚实的舆论与市场基础。

汉江畔的热浪未消,太平洋上的新风暴已然酝酿,《球状闪电》主创团队于7月4日下午抵达东京羽田国际机场。

相较于汉城外放的热情,东京的氛围更为复杂微妙。

机场抵达大厅虽聚集了大量影迷和媒体,但秩序感极强,人群中零星可见几名右翼团体成员手持抗议标语,针对路宽前作《历史的天空》对日苯军国主义的揭露表达不满。

不过这些抗议被警视厅人员迅速且有效地限制在特定区域,未能干扰主流程,这是东宝株式会社提前沟通好行程的结果,并不单单出于维护公共秩序上的高效与克制。

当晚的首映礼安排在六本木新城内的TOHOCinemas影城,尽管以强硬保守立场著称的东京都知事石原屎太郎在此前有过嘴炮,声称对于路桑的前作很是遗憾,对这部新作品不予置评,但这并未影响活动的盛大举行。

因为路老板在本子的影迷群体相当一部分是时间相对自由的家庭主妇,她们只是很期待看到丰神俊逸的路桑再一次莅临东京,给她们带来艺术造诣如此高绝的精神食粮。

这种由家庭主妇构成的强大消费力量,不禁让人联想到几年前席卷日苯的“勇样热潮”。

彼时的韩国演员裴勇俊凭借《冬季恋歌》等剧,以温文尔雅的儒雅形象和标志性的温暖微笑,精准击中了日苯主妇群体的情感需求,被她们奉若神明。

他引发的经济效应被媒体称为“勇样经济”,从旅游、出版到奢侈品消费,影响力遍及各个角落,主妇们不仅包场观影、组织应援,更是不惜重金追随其代言产品,展现了这一群体在娱乐消费市场上惊人的凝聚力和购买力。

路老板主要受导演身份的约束,不能像老婆刘伊妃那样凭借电视剧时常露脸、积累国民度,在日苯还远未到裴勇俊的地步,不过今天的阵势也有些“吓人”。

红毯两侧俨然成了东京都内最顶级的“师奶杀手”专场,这些平日里温婉持家的主妇们此刻仿佛集体解锁了“追星少女”模式,一个个精心打扮,手持精心制作的应援牌,上面用娟秀的字迹写着“路桑、最高!”、“《球状閃電》、私の心を打ちました!(打动了我的心)”等应援字眼。

当路老板的身影出现在红毯尽头时,现场爆发的尖叫分贝丝毫不亚于任何偶像团体,只是这尖叫声中夹杂着更多“卡哇伊!”“かっこいい!(好帅!)”的赞叹。

一位看起来年约三十五六、气质优雅的主妇奋力举着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盒挤在了最前面,俨然是东宝株式会社的资深客户,否则不可能站到这个位置。

她见中国男子步伐趋近,激动地胸前直抖,“路桑!这是我亲手做的和果子,请务必尝一尝!”

路老板不会说自己是被车前灯晃了眼,有意无意地走近瞧个究竟,也是在聚光灯下展现自己和日苯影迷的互动。

毕竟他在鬼子这地界因为之前的《历史的天空》被歪曲不少,不然石原屎太郎也不会大放厥词了。

“阿里嘎多!”路老板笑出一口大白牙,旋即又用英语试探道:“夫人会讲英文吗?”

“当然会!”主妇眼睛一亮,立刻用一口带着些许关西腔调、但十分流利的英语回答道,语速因激动而略快:

“叫我由纪子吧!我是庆应义塾大学文学部的毕业生!从您早期的作品《爆裂鼓手》开始就是您的忠实影迷了!”

她边说边微微挺直了身子,使得精心搭配的珍珠项链在灯光下微闪,成熟的风韵里透着一丝少女般的雀跃,混合成一种独特的性感。

由纪子双手恭敬地递上礼盒,眼神灼灼地望着路宽:“这是我亲手做的一点和果子,希望能在您艰辛的创作中带来一丝甜意。”

现场主持人适时地凑了过来,原本准备提供翻译协助,见状便幽默地转向这位美艳粉丝,“看来不需要我帮忙了呢!作为路导演的忠实粉丝,您最喜欢他的哪一部作品呢?”

“是跟日苯背景类似的《小偷家族》,还是梦幻的《返老还童》,亦或是很能引起共鸣的《塘山》?”

“不,都不是,是是《山楂树之恋》!”

这个答案让路宽和主持人都略显意外。

路宽本人作为导演声名显赫,演员身份尤其是与妻子刘伊妃合作的这部纯爱电影,在如此场合被提及,确实有些特别。

记者的长枪短炮趋近,作为一个很好的宣传契机,主持人顺势追问:“哦?这真是一个令人意外的答案!能告诉我们为什么吗?”

由纪子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悠远而认真:“路桑饰演的角色那种在压抑的时代背景下,将汹涌的爱意化作沉默的守护与牺牲……非常、非常有‘物哀’的韵味。”

物哀是日苯文化中的一种审美概念,并非简单的悲伤,而是指人对世间万物,无论是樱花之绚烂、秋叶之静美,还是人世无常与深情所触发的一种深沉、敏锐的共情与感悟。

这个审美概念在日苯的文学作品和电影用大篇幅出现,能代入的很痴迷,代入不了就是无病呻吟。

她顿了顿,寻找着更准确的词汇,“我们日苯人或许更能理解这种深藏于心底、无法言说却至死不渝的情感,他的眼神里有整个时代的重量和个人的温柔,那种克制的美,比任何轰轰烈烈的告白都更打动我的心。”

无错乱更新快,收藏不迷路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