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在晚唐

第343章 见堂(1 / 2)

最新无错章节,就在 追更人【www.zhuigengren.com】

  第343章 见堂

  干符三年,六月二十六日,午后,庐州子城,节度使衙署。

  天色尚早,一场夏雨刚刚停歇,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泥土气息。

  衙署外的青石板路被冲刷得干干净净,倒映着天光云影,可下雨刚过,天气就越发炎热,甚至没一会蝉声就此起彼伏,叫得人昏昏欲睡。

  可就在这恬静闲适的午后,子城内却涌动着一股令人室息的紧张气息。

  衙署内外,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平日里守卫衙署的庐州州兵,早已被替换成了清一色的保义军背鬼骑士。

  他们身披明光铠,手持长,面无表情,就这样拱卫在衙署内外。

  何为牙兵,拱卫衙署就是牙兵。

  其实这样的拱卫自赵怀安入庐州后就已经是这样的了,所以这一日与前几日实际上并无不同。

  可来往忙碌的衙署仆隶还是从这些甲士身上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味道。

  这种直觉是每一个在衙署中生存下来的仆隶的本能,虽然并不清楚今日要接待谁,但肯定有大事要发生。

  所以这些一直低头做事的仆隶们做事也就越发小心了,也没人敢说闲话,于是衙署内就更加沉寂了。

  只有院内的五六棵老槐树一个劲的蝉声作响。

  今日就是赵怀安宴请三山、三河豪杰的日子,只是他没有把宴席设在传统的宴会厅,而是直接布置在了处理军政事务的节堂。

  节堂空间开阔,四面通透,没有任何可以设置刀斧手的地方,赵大就是借此表明,他磊磊落落,不搞暗藏刀斧手害人性命的那种小手段。

  此时赵怀安已经提前等在了正厅,他也没有穿着此前那身威严的赭黄袍,而是换上了一身利落的黑色圆袍,只是料子也是用湖丝所织,价值不菲,一件就要七八贯。

  但别说,穿在赵大身上倒真有股调风流味。

  这人靠衣,马靠鞍,赵大这淮西土狗穿着高档货,也有点那味了。

  赵怀安大马金刀坐在马扎上,面前摆着一张宽大的条案,案上没有文书,只有一壶刚刚湖好的热茶,和一只——通体由白玉雕琢而成的小斧。

  玉斧长不过一尺,造型古朴,斧刃处闪着温润的光泽,没有任何锋芒。

  这并非兵器,而是一件象征着权力的玉器,是天子赐予节度使,用以“专杀”的信物。

  堂下,两侧早已摆好了数十张案几,上面也备好了茶水瓜果。

  赵六、豆胖、李师泰、王进、郭从云等一众保义军核心将领,分坐两侧,一个个腰杆挺得笔直,手按刀柄,眼神锐利如鹰,静静地等待着。

  赵怀安一直闭着眼小憩,外面的蝉声却越发吵闹,几次冥想都被蝉声吵醒,不自觉眉头就皱了起来。

  一直观察赵怀安神态变化的何惟道退下了,悄悄退了出去。

  江淮这地方,到了这个七月是又闷又潮,可把豆胖子难受坏了。

  他憋闷地松了松圆袍,又喝了一口冰镇的三勒浆,发现都给他喝完了,忍不住扫了一圈,却没发现捧酒的苍头。

  看到大郎在闭目小憩,他又不敢喊,只能左顾右看,然后就看见旁边的赵六也学着大郎的样子,在那边闭目小憩,甚至皱眉的样子都如出一辙。

  

  豆胖子撇撇嘴,暗骂:

  “六子现在是真能装了!”

  接着他眼珠子一转,偷偷将赵六案几上的三勒浆给摸了过来,先是倒了一半,想了想,又倒了一半,最后看赵六那杯也没剩多少了,索性就全倒进了自己杯子里。

  然后才小心翼翼的将空杯子又放在了赵六的案几前,就这会了,赵六眼皮子都没睁开。

  豆胖子狠狠给自己来了一口,一股透心凉直冲脑门爽啊!

  果然,这酒还是要这样吃,才叫爽快!

  可忽然他觉得有哪些不对劲,茫然了一会,然后才意识到,刚刚还吵得让人烦心的蝉声怎么越来越小,甚至没声了呢?

  豆胖子也没多想,自顾自又来了一口,虽然也还不错,但到底是不如第一口。

  果然,这冰的就是吃它第一口的凉意。

  那边,旁边被蝉声也吵得不行的赵六睁开眼了,他也意识到蝉声消失了,只不过他注意到对面的席子上少了一个人,正是黑衣社的都指挥使何惟道,于是若有所思。

  可马上,他就看见自己案几上的三勒浆空了,他茫然端起酒杯,忍不住喊了一句:

  “哎,我酒呢?”

  这一句话,直接把赵怀安喊睁开了眼,他瞪了一下赵六,骂道:

  “大伙就静气凝神,偏就你作怪!”

  赵六也委屈,他这会已经看到豆胖子心虚地背了点自己,就晓得刚刚酒一定是被这狗东西给换了。

  他也不想那么没出息,因一杯三勒浆而向赵怀安诉苦,可—

  可那是一杯冰镇的,加了蜂蜜的三勒浆啊,谁晓得这个天,能有这么一口,那是何等快活?

  所以赵六只能把气都发在了那几个到现在还没来的三山、三河的土豪们,回道赵怀安:

  “大郎,我是气那些个土豪!”

  “干,说是今早到,一个都没来,现在都午后了,还是一个人没有。自古都是民等官,什么么时候见过官等民?”

  “大郎,你说这帮人不会是耍咱们吧!”

  那边赵六刚说完,身体彻底好利索的李师泰就开炮了,直接骂道:

  “给他们狗胆了,要是今日没来,我带人杀过去,将他们一个个都点了灯了。”

  赵六闻言,忙给李师泰一个大拇指,还得是老李。

  就在这边吵吵闹闹的时候,外头传来雄壮的唱报声:

  “紫蓬山王稔、王缩到!”

  “大潜山刘长遇到!”

  “三河圩王茂礼、王茂昭、王茂章到!”

  三拨人马,几乎是同时抵达。

  而堂下,当唱报声传来后,众保义将们都齐刷刷地看向廊下,连豆胖子也将三勒浆杯子往案几下面藏了藏,然后眼神锐利地盯着外头。

  赵六警到了,暗骂了句:

  “狗东西,十八个心眼子全都用在咱六耶的身上!好好好,这么玩,是吧。』

  不过这个时候也不是计较的时候,先看看那些庐州土豪到底是何样人物。

  门外的阳光有些刺眼,三队人马的身影,由远及近,从光亮中缓缓走来。

  走在最左侧的,是紫蓬山的王稔、王缩两兄弟。

  率先进入众保义军眼帘的却是两兄弟脚下的一双麻鞋,上头还沾着泥。

  两兄弟年纪都不算太大,其中年长的那个应该就是王稔了,三十出头的年纪,身材敦实,脸膛是常年晒田的赭红色。

  他穿件洗得发蓝的粗布圆袍,下摆掖在腰里,露出的裤腿还打着两圈补丁,脚下麻鞋的鞋尖磨得快见了底。

  腰间斜插把横刀,这刀鞘倒是被保养的发亮,可那绳带一望就是有岁月了。

  这人一进廊下就慌了神了,小眼晴飞快扫过满堂披甲的保义军将,又警见赵怀安案上那柄白玉斧,身子不自觉地缩了缩。

  这个时候,他后面年纪稍小的一点的汉子轻轻推了一下他,才让他继续往前走,一路到堂前屋檐下候立。

  而那个推着王稔的,就是他的弟弟王绾,二十三四的模样,身形壮硕,同样穿的寒酸,露出的脖子上有一道浅浅的疤痕。

  和他兄长不同,他也带着刀,只不过没鞘,而是直接用布条裹着的,不像个武士,倒像个行走江湖的豪侠。

  而让赵怀安印象比较深的是,这人的眼晴有点清亮,看着就是个聪明人。

  这紫蓬山的两兄弟算是让赵怀安开了眼了,他以为的土豪该是如何如何了得的,没想到一出场就是两个底层武人。

  困顿、卑微、努力撑看豪气却掩盖不了内心的畏怯和羡慕。

  也对,土豪土豪,不土能叫豪?当年他见豆胖子的时候,这胖子也没好到哪里去。

  跟在二人后头的,还有五六个人,这些人也不能称呼为武士了,有穿皮甲的,有穿短衫的,浑身上下乱糟糟,人也黑漆漆。

  他们被背鬼们拦着了,不让进,这会就猥琐在廊房下,在一众甲士的环绕下,一个个垂着头,脚尖都快贴在一起,大气不敢出。

无错乱更新快,收藏不迷路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