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城。
城内的一处寻常民宅里,站着四五个年轻的士人。
他们此刻正谈论着学术上的问题,说的正起劲,而等房门被推开之后,他们便停止了交谈,一个儒生装扮的人走出来,看向了他们,眼神平淡,“这么早便来了啊。”
众人赶忙行礼拜见。
“老师。”
这儒生就让众人各自坐下来,拿出了一本泛黄的书籍,坐在了最前头,开始为几个人讲学。
讲学不算太深刻,跟刘炫刘焯这样的无法比较,但是对这些出身不足的后生们来说,这就已经足够了,困扰他们多年的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弟子们皆是欢喜。
完成了这一日的讲学,几个弟子先后起身,拜谢了儒生,一一离开。
“伯当,你留一下。”
儒生开了口,就有一个年轻后生停了下来,这后生相貌英武,长得孔武有力,他毕恭毕敬的看向了儒生,“老师!”
儒生示意他去关上大门,跟着自己走进屋内。
两人回到了屋内,再次坐下来。
这位儒生唤作刘智远,自称是南郡人,在这周围游访名山,讲经授徒,许多人都听说了他的名字,也有庶民出身的人远道而来,想要跟着他学习。
像这位从魏郡来的王勇,就是慕名而来,跟刘智远学习的。
王勇字伯当,他年少时任侠,整日跟游侠们厮混,好勇斗狠,名声不好,后来才改过自新,决定读书学习,家境虽还不错,却找不到愿意教授他的老师,后来得知管城这边有个叫刘智远的大儒,很有学问,传授弟子也从不看其出身,王勇方才前来投奔,也是学了一段时日了。
‘刘智远’看着面前的这位弟子,心里却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这位刘智远自然就是为了躲开杨玄感而逃走的李密。
当初杨玄感表现得格外积极,似乎即刻就要动手发动叛乱,跟李渊积极对线,一同操作看的李密头皮发麻,不愿意跟着送死,连夜跑路。
可当他逃走之后,杨约出面,愣是将局势给稳定了下来,李密躲了许久,都没听到关于杨玄感叛乱的任何消息,这情况让李密十分尴尬。
他没有官职,但是有爵位,家里对外一直都是说他在游学,回去是能回去,但是杨玄感那李密这些时日里思索了许久,几次都准备动身返回洛阳,这情况一直维持到了昨日。
就在昨天,李密得知了一件大事。
皇帝出兵百万,准备去远征高丽。
出兵的消息传出之后,地方沸腾,各地的军府相继开始动身,而针对百姓们的大徭役也开始了,光是为了在涿郡修建能容纳百万大军的驻地,就需要数十万的民夫,况且,还要提前运输粮食到那边去,一时间,各地都开始抓徭役,以河北,山东等地最为严重。
当然,中原这边也没能幸免,官吏们四处出动,百姓们哭嚎着逃亡,拒服徭役的百姓越来越多,盗贼也跟着猖獗起来,天下的动乱已经由皇帝亲手拉开了序幕。
李密放弃了回家的打算,他如今有了新的想法。
他打算先去看看李家人的准备情况,而后再做出最后的决定。
王伯当看着面前的老师,在这些时日的接触之中,年轻的王伯当从李密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在王伯当看来,自家这位老师虽不是出身显贵的大家,但是才学能力都是当世一流,言谈举止更是无人能比,平日里的那种气质,王伯当更是不曾从任何人身上看到过,因此,王伯当对他格外敬佩。
可今日的老师,看起来却有些古怪,有点欲言又止的样子。
王伯当便开口说道:“师父若是有什么吩咐,开口便是,弟子定全力去办!”
李密看向面前这后生,李密在这些时日里也接触了不少人,面前这个后生算是少数能让李密认可的,他为人勇武,又有才智,最重要的是,人品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