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杀权臣,权臣杀皇帝,政治游戏规则一次又一次被打破。
发展到现在,君臣之间的信任度,已经下滑到了历史最低点。
稍微有所动作,都有可能做出错误的政治解读,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剿灭辽东叛军之后,李牧的声望本来就到了顶峰,再立下一堆功劳,后续朝廷不知道该拿什么么去封赏。
若是留在朝堂上收拾烂摊子,等到新君亲政之后,就会遇到一个权倾朝野的大号权臣。
偏偏这个权臣,自身的年龄并不算大,正处于政客的巅峰时期。
到了那一步,不是皇帝弄死权臣,就是权臣弄死皇帝,再无第三条路可选。
事实上,这还是最乐观的估计。
更大概率是等不到新皇亲政,江山就先变了颜色。
一下子把事情摆在了明面上,众人的脸色都变得非常难看。
谎言伤不了人,真相才是快刀。
对比这位首辅,他们这帮阁臣的表现,实在是太拉胯了。
执掌朝政这长时间,除了给清理江南士绅善后外,就是拥立新君。
除了这两项政绩外,其他的正事,他们是一件也没干。
更多的时候,都是充当应声筒,执行李牧的安排的任务。
“行啦!”
“今天就到这,大家回去好好考虑一下,明日一早敲定年号问题。
无法达成一致,就一起投票。
票数相同,那就抓阄!”
万怀瑾语气沉重的说道。
理智告诉他,现在必须做点儿什么么。
按照朝廷的惯例,首辅卸任之后,次辅就会顺势补位。
一旦担任帝国首辅,那就再也没人在前面遮风挡雨,他自己就要扛起大虞朝的江山社稷。
如果继续划水不作为,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同僚赶下台。
丢官去职是小,关键是生前身后名,也会全部完蛋。
现在的大虞朝,需要的不是一个橡皮章首辅,而是要勇于任事、能解决问题的首辅。
只有做出了成绩,才能令各方信服。
回顾大虞朝的历史,他猛然发现首辅的位置有毒,最近二十多年,大虞朝就没有几个能全身而退的首辅。
除了李牧这个主动卸任的,其他几位首辅下场,貌似都不怎么么好。
要身败名裂,要猝于任上,要遭遇意外。
想到这,万怀瑾就暗自叫苦。
以当前的局势,他如果做不出成绩来,下场不会比前辈们好多少。
一瞬间,他羡慕起了卸任的李牧。
在功成名就之时,急流勇退,妥妥的人生大赢家。
……
相较于来时,归途中的船队,规模要庞大的多。
除了运送战俘的船舶外,还增加了许多船舶装载财物。
不过这些财货,并不是直接从战场上缴获,而是官场上的人情事故。
别人敢送,李牧就敢收。
倒不是他没有节操,主要是人在官场身不由己。
在举世混浊的时代,出淤泥而不染,就是最大的原罪。
大虞官场上有一条俗成的定律,收了礼不一定是自己人,但不收礼的肯定不是自己人。
官员们贪腐成风,也不是什么么礼都收。
只有纳入了圈子,确定风险不高,官员们才会收礼。
没有找对门路,直接傻乎乎的上门送礼,只会被门房赶出来。
圈子文化,对李牧不适用。
身份地位到了他这地步,无欲无求实在是太可怕了,很容易被人当成王莽第二。
选择收礼,只是为了安百官之心。
效果非常明显,这场大戏一直演到落幕,都没有穿帮。
收了人家的礼,人家还感恩戴德,搞的李牧都不好意思。
幸好他没有选择留在朝堂上,不然后续搞反腐,都不好意思下手。
一想起抓了人之后,审问的第一条口供,就是向他行贿。
当御史拿着行贿证据,放在朝会上讨论,那画面实在是太炸裂。
现在无需担心,离开了朝堂中枢,行贿就变成了正常人情往来。
甭管是谁去查,最终都会这定性。
无论朝中各派,还是宗室王公,都不会允许他的名声受损。
如果有人瞎比比,那一定是污蔑。
望着前方的陆地,李牧嘴角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相较于前面几次出征,这一次算是时间短的,从出征到返航用时不到一年。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船队缓缓驶入港口。
“恭喜侯爷,勤王之战大获全胜!”
……
“尽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接下来本侯要检验你们的成果,要是没把地方治理好,有你们好受的!”
刚踏上陆地,就收到一众官员的祝福,李牧没好气的训斥道。
对众人的吹捧,尽管他心很高兴,但面上依旧严肃。
理智告诉他,只要他稍微流露出一丝喜色,未来的面子工程就会越来越多。
在讨好上司的问题上,官僚们都是无师自通。
没有他们做不到,只有他们想不到。
“侯爷请放心,如果没有点儿底气,我们也不敢过来向你汇报。”
卫新之的回答,一下子化解了紧张气氛。
迎接变成了工作汇报,自然不存在拍马屁的问题。
这种圆滑的表现,不仅没令李牧心安,反而让他意识到整顿内部刻不容缓。
在过去的岁月,安南都护府一直在高速发展中。
许多社会问题,都被经济高速发展所掩盖。
受制于人才匮乏,对官员队伍的建设,并没有严格要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南都护府也建立起了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
早期培养的学子,此刻也到了快要毕业的时候。
建立科举制度呼声,在都护府内部,也日渐高涨。
“那就回去再说!”
李牧笑着说道。
整顿官场的问题,不是一拍脑袋能够完成的。
哪怕是出现了问题,对比大虞朝的官员,都护府的官员们依旧算得上尽职尽责。
别的不说,光看这些年的疆域扩张速度,就知道给官僚队伍带来了多大的压力。
何况在大肆扩张的同时,安南都护府还在大肆移民,硬是没有发生大问题。
能够做到这一步,足以证明下面的人,还是用了心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