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吗?”孟安荷闻言,还真来了几分兴致。
她自幼在江南长大,后来学建筑又走许多地方,什么园林大宅没见过。
这邱府在这嘉州城中当得起精巧二字,但要跟苏州园林相比,那也只能算是小门小户的普通宅院罢了。
要论眼界,夏瑶比她差不了太多。
能让她这般评价,定然是有意趣之处。
周砚上前开门,推开厚重的朱红大门,领着众人进门。
孟安荷跟着进门,左右打量着,不时微微点头。
是以苏州园林的感觉来建的小院,小是小了点,不过工匠手艺颇巧,倒也有精妙之处。
但景色给的太直白,终究还是差了几分苏州园林的韵味和意趣。
孟安荷推开了一扇门,站在镂空的窗户前,一束束光透过窗框撒在她身上,看着院子微笑道:“这后院比前院设计的更好些,有点意趣在里边了,看得出来当年修这院子的主人家去过江南,颇有网师园一角的韵味。
可惜小了点,没有水景,但这窗景还是颇有神韵的,等来年春天玉兰花开的时候,应该会很漂亮。”
院子里的花,如今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枝条,可爱花的人依然能认出是什么花,待到什么季节开。
周砚站在一旁看着,突然有点懂了老祖宗的审美。
窗景,原来是这样的意境。
几个孩子已经跑去玩秋千了。
从后院出来,逛到了书房。
打开门上的锁,推门进去,阳光透过雕花窗户的缝隙,撒进书房,落在了书桌上,一旁则是满墙的书柜,墙上挂着几幅字画,书香气扑面而来。
孟安荷在书房门口站了许久,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这书房的主人,定是个优雅恬静的人,这书房布置的太舒服了,瞧瞧那张藤椅,拿一本书,泡一盏茶,我能在这坐一下午都不挪窝。
那书桌也摆的好棒,不管是写字作画,都很舒服,前院虽然布置的有些杂乱,但偏偏这书房窗外种的这几根细竹看着特别舒服。
坐这写字画画,心肯定很静。这主人家,太有生活了。”
“是吧,我也觉得特别舒服。”夏瑶笑着说道。
“你妈要来,肯定也喜欢。”孟安荷微微点头,“她那书房,不如这典雅。”
“没办法,她乐意让我爸在书房待着,我爸那些书往那一摆,就典雅不起来了。”夏瑶笑道:“上回周砚送了我一本《东坡题跋》,我已经看完了,过年给她带回去,她肯定很高兴。”
“《东坡题跋》?还有这种好东西啊,我在蓉城的旧书市场逛好久都没买到。”孟安荷眼睛一亮,“晚上回去,我上你宿舍瞧瞧去。”
“行。”夏瑶点头。
“这画……是陈少梅的吧?”孟安荷进了书房门,很快盯上了墙上的一幅人物画,目光很快落到了落款处,又细细看了一会,点头道:“没错,是他的画,线条潇洒不失法度,衣纹具宋人风骨,画风清逸淡雅、寓柔秀于阳刚,大千先生对他的画评价相当精准。”
“还真是陈少梅先生的画,上回来我都没注意到。”夏瑶也是上前瞧着,有些震惊道:“没想到邱小姐还收藏了陈少梅先生的真迹。”
“这是名家画作?”周砚好奇问道。
夏瑶点头道:“陈少梅先生是民国四大家之一,与张大千、溥儒、金北楼齐名,英年早逝,但在短暂生涯中重塑了北宗山水的高度。”
张大千周砚在课本上见识过,能和这位齐名,必然是大家。
邱小姐给他留的这些东西,价值还真是不可估量。
孟安荷又往前走了两步,在一卷行书前看了一会,开口道:“这副行书是文徵明的,瞧着是真品的概率不小,你要不在这常住,我建议你收好妥善保管,前段时间香港拍卖了一幅,价格不菲,这副是赠字,小了点,但只要是真迹就有价格。”
“好!”周砚听劝,立马取下小心卷起收好,等会就带回苏稽去。
“好东西真不少,老藏家才拿得出来的宝贝,好多我都没见过。”孟安荷又把书架上的书大致浏览了一遍,看着周砚道:“全送你了?上任主人什么把柄落你手里了?”
“没把柄,可能是特别的缘分吧。”周砚微笑道。
“挺好。”孟安荷笑着点头,踮着脚从书架上小心取了一本古籍,啧啧称奇:“这本《十竹斋笺谱》闻名已久,我爹都找了好多年没找着,没想到在这碰上了,瞧着应该是复刻版,但确实做的十分精美。”
周砚瞧了眼她手里的古籍,笑着说道:“老爷子要是喜欢,孟姐就把它转赠给老爷子吧,放我这,反倒是明珠蒙尘了。”
“你倒是大方,这么宝贵的古籍,说给就给了。”孟安荷笑吟吟道:“照你这送法,没多久就得把这一书架的古籍送完。”
“宝剑赠英雄,古籍赠名家,邱老太太把这些书赠我的时候说,不愿让它们被束之高阁,成了摆设。老爷子是绘画名家,又是爱书之人,这书送他,比留在这书架上落灰好太多了,更符合当初邱老太太的心愿。”周砚一本正经道:“要是换个人要,我肯定是不会给的。”
“嗯,小周这觉悟和思想境界,确实相当高。”孟安荷点头,把手里的书递给他,笑着道:“你先收着,回头要有机会,你亲自送给老爷子,他肯定很高兴。”
周砚愣了一下,突然意识到这是孟姐精心为他挑选的礼物,伸手接过,笑着郑重点头。
一旁的夏瑶扭过头看着墙上的画,嘴角微微上扬。
孟安荷在书房里转了一圈,开口道:“这书房太棒了,甚至让我有种舍不得拆的感觉,如果你想保留这书房的话,那重建的时候就按照这个格局和尺寸建吧,连朝向都不用改,特别是这几扇窗户,一定要小心拆下来,太搭了。”
“好,都听您的。”周砚点头。
从书房出来,周砚又带着孟安荷上了楼顶平台。
“这江景真不错,还能远眺嘉州大佛和灵宝塔,看到这景色,我倒是突然能理解你为什么要买这个院子,且想要重建了。”孟安荷向前两步,看着江景赞叹道:“二楼做成包厢,格调提一点,配上你的厨艺,这将会是嘉州最好的饭店。”
“您要这么说,我就放心了。”周砚笑道。
“当然,如果要往这个方向去做,那重建的成本可不低,你要有心理预期。”孟安荷回头看着他,“建房子花一半,另一半得拿来装修,这也占大头。”
“我懂。”周砚点头,装修费钱这事,他心里还是有数的。
孟安荷看着下方街道来来往往的行人和游客,笑道:“挺好,这位置建饭店,做好了就是百年老店,只要嘉州大佛还有人来拜,生意都不会差。”
“你说还有个小瓦房,在哪?”
“这边,就老宅后边的那破瓦房,我想把它推了修个小院。”周砚给她指道。
孟安荷瞧了一会,点头道:“位置挺合适,把后院围墙砸了,东西搬运也挺方便的,人工能省不少钱。面积不算大,但修个小院是够了,你们人不多,够用。”
“采光会不会受影响?”周砚问道。
“就看前后左右以后修不修高楼了,修的话,肯定会有影响,所以设计的时候尽量把采光往自家房子借,这样哪怕以后两边和后边真修了高楼,问题也不会太大。”孟安荷左右瞧了瞧,指着左边靠东大街邻着那栋宅院道:“你要等到机会,把这房子也买了,这样两面采光都能有保证,以后不管其他方向怎么变都无所谓。”
“行,回头我问问。”周砚点头。
照这买法,早晚得买下半条东大街。
孟安荷往楼梯走去:“那量尺吧,先把尺寸确定了,回去我才好做设计图,你要是有什么要求,一会也可以直接跟我说,我尽量满足你的需求去做设计,以后你们住着也更舒服。”
“行。”周砚连忙跟上。
量尺是细致活,周砚和林叔、老周同志三人拉着卷尺在两座老宅里里外外量了各种尺寸。
孟安荷拿着笔记本,将各尺寸记录下来。
不光是地基尺寸,还有各种她觉得能用得上的材料的尺寸。
孟安荷指挥道:“量一下这块石头的长宽高,还有墙角那个缸,等会再把这两扇窗户的尺寸也量一下……”
“孟姐,小院我想要三个卧室,一个书房,一个厨房,一个会客厅,厕所我想……”尺寸量的差不多了,周砚拿出他自己画的设计草图,开始跟孟安荷说他的设想和需求。
孟安荷听完眉头微蹙:“你设想的厕所可能没那么好安排,嘉州现在的地下网管还没有大范围普及,你得先确定东大街已经通了下水道,才能按照你这个需求去设计。
当然,你这个设计已经接近大城市的酒店套房布局,居住体验确实更好,我考虑一下如何在保证小院别致景观的前提下,让生活便携性也提高。”
“好,听您安排,我也只是在纸上瞎画的。”周砚点头,他也清楚这个时代会有很多局限性,反正要求提了,最后能达成多少都行。
孟安荷摇头,拿着周砚的设计图道:“这可不是瞎画,我觉得你还挺有设计天赋的,这套房布局就挺新颖的,直接在墙上定制衣柜,做出来应该会更简洁,不过如何防潮是需要考虑的。
这动线的规划也和传统格局不同,看着有点别扭,但实际使用感受应该不错。比如这卧室用客厅隔开,对于隔音较差的房子来说,就挺实用,互不影响。”
周砚抿嘴不敢笑,生活嘛,总得有点隐私性。
这年代的砖墙有个屁的隔音效果啊!
以后要是娶了媳妇,挨在一起确实没那么方便。
提前做规划,住起来才有体验感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