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 种子
美国篮球学院地处山地,森林丶湖泊环绕,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一个封闭训练的好地方。
为了更好的备战奥运会,中心为国家队提供的食宿条件可以说相当好,所有人都住在木制的小别墅里。
每幢小别墅分上下两层,内设有客厅丶3个卧室丶2个卫生间,还有厨房,各种厨具一应俱全。
球员们如果不适应中心提供的饮食,可以自购食材,在别墅的厨房里自己做饭,给自己开小灶。
每栋小别墅可以住三个人,甘国阳则和好朋友查尔斯-巴克利丶萨博尼斯住在一起,封闭训练期间,甘国阳每天给巴克利丶萨博尼斯,还有隔壁的库里丶波特丶穆林做饭吃。
这是老将们答应给中国国家队做陪练的条件之一,阿甘要亲自下厨。
于是,封闭训练这段时间,甘国阳天天晚上要给老队友们做菜做饭。
简直和克莱门扎一样,做老大的同时,还要给小弟们烧饭照顾他们生活,不然谁给你做事呢?
巴克利这家伙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不是去跑步热身,而是想今天晚上要吃什么,给甘国阳列菜单。
开拓者的老将们退役的退役,养老的养老,所以是一边帮着陪练,一边进行度假,日子过的相当舒坦。
但对中国国家队的球员而言,风景优美丶设施完善的训练中心,很快就成了折磨人的地狱。
一开始,球员们还将这里称作「洋卡伦湖」,和在吉林的卡伦湖训练基地做对比。
可是,短短三天时间,国家队的球员,尤其是年轻球员,私下里暗暗抱怨,这洋卡伦湖,可比中国卡伦湖恐怖多了。
在国内,训练方案和强度,都是蒋兴权教练一手安排的,作为老派教练,他坚决执行三从一大,球员们的体能和基本功都相当好。
到了美国,训练方案由中方教练组和美方一同商量和制订,其中甘国阳的意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甘国阳并没有刻意增加训练量和强度,根据他多年的经验,他知道大赛前一味的上强度,对球员的状态保持并没有好处。
反而是中低强度的训练,对提升大赛状态有更加积极的作用。
但是,甘国阳要求在训练中加入大量的战术对抗训练和文化学习。
在第一天的对抗赛中,甘国阳意识到,当下中国球员,基本功和体能已经不是短板,甚至他们的投篮相当出色,在全世界都数一数二。
这都归功于甘国阳在1992年开的好头,给国内篮球发展打下了一个标杆,现在国内篮球训练都非常重视力量和对抗,基本功也都非常扎实。
在亚洲赛场上,中国男篮打其他球队完全是砍瓜切菜,没有任何悬念就拿到了奥运会的入场券。
不过,中国女篮反倒是出现退步,输给了韩国队,丢掉了亚洲唯一一个进军雪梨奥运会的名额。
在解决了体能丶力量和基本功问题后,中国男篮还想更进一步,必须在软体上有更大提升。
在第一天的对抗训练中,甘国阳发现了中国队一个很大的问题:对内线过于依赖。
由于甘国阳的存在,外加王治郅丶巴特尔丶姚明等一批「中国长城」的崛起,围绕内线展开队伍建设,是非常正常的选择。
在亚洲赛场,中国队强大的内线高度,打其它国家完全是降维打击,像姚明丶王治郅等球员往里一站,可以说开局一球没打呢,已经15:0领先了。
但是,甘国阳作为历史上最好的中锋,他之所以是最好,正是因为他不只是中锋。
甘国阳心里清楚,篮球赛场位置的模糊化,球员的全能化,是篮运动的发展大趋势。
这点不会因为某个特殊球员的横空出世而发生改变,最多延缓,因为篮球毕竟是团体运动。
甘国阳在NBA取得那么大的成就,自身实力是一方面,还有一点,就是他一直顺应潮流,跟着运动发展的规律走。
像中国队这样,把战术重点全都往内线堆积,短时间内靠部分天才球员的井喷,以及对其他国家的体型压制,确实可以迅速取得好成绩。
但是,甘国阳会退役,姚明丶王治郅也会退役,未来的时代,内线大个子球员的优势会越来越小,外线大型化,内线全能化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中国球队在这方面没有完全把握住趋势,这次奥运会,如果再取得一个非常好的成绩,那「重用内线」的思想钢印会越来越深。
甘国阳不仅要考虑本届比赛的成绩,要创造历史,更要有长远的眼光,为以后的篮球发展做出一些贡献和引导工作。
这是甘国阳为人处世的习惯与格局,他绝不会为了自己一时的英明,竭泽而渔,把当下丶未来的资源全都吸乾,完全不考虑后来者的发展。
在波特兰开拓者,甘国阳就是非常重视年轻人的未来,一边冲击总冠军,一边不耽误球队的年轻梯队建设,放眼联盟也只有他能做到。
像这次2000年选秀大会,甘国阳以球队选秀顾问的身份,又为开拓者留下了一笔小小的遗产:他力排众议,没有在选秀大会上挑选内线当自己所谓的接班人,而是在首轮倒数第二位,选中了后场球员麦可-里德。
里德在选秀大会上并不被看好,但就像当初一力要选芬利,之后又力主将芬利换走去选科比一样,甘国阳相当坚持。
而拉里-伯德相信甘国阳的直觉,没有太多犹豫,在选秀大会上挑中了里德,作为球队未来优秀的侧翼后场去培养。
在拿下里德之后,甘国阳辞去了开拓者选秀顾问的职务,接着一并辞掉了球员工会主席的工作,把精力都投入到了中国男篮的训练培养中。
训练分上午丶下午和晚上,可以说排满满的,上午战术训练,下午力量丶对抗训练,晚上看录像学战术考文化。
对国家队的年轻人来说,身体上的折磨是可以忍受的,毕竟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运动员,这么多年打熬筋骨,身体上累点真不算什么。
可是,晚上的战术课和录像学习真的是要了命了,是真的动脑子,大量的FIBA类战术就硬往里灌。
甘国阳跟着大家一起进行学习,他打了这么多年NBA,对FIBA的规则也需要适应和理解。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之一,莫过于让体育生学文化,哪怕这文化和篮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