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第326章 攻破西平府,西夏覆灭(2 / 2)

最新无错章节,就在 追更人【www.zhuigengren.com】

贺尼合达想骑马突围,却被几名北疆骑兵围住,战马被射倒,他本人也被生擒。

这场决战,北疆军不足五千骑兵,以极小的代价,击溃了四万夏军。

被自己人踩死的夏军,比被北疆军斩杀的还要多。

逃窜的夏军也很快被追赶上,全都乖乖的抱头蹲下投降。

两日后,北疆军包围西平府,大军如潮水般铺开,黄色和红色的旗帜和甲胄在晨光下连成一片,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肃杀的气息。

城上守军全都脸色骇然,瑟瑟发抖,满是深入骨髓的恐惧。

“那、那是什么?!”

一名守城士兵指着北疆军阵前的旗杆,声音发颤。

只见最高的旗杆上,用粗绳捆着一个血污模糊的人,仔细辨认便会发现,那正是贺尼合达。

而在他左右的旗杆上,一溜挂着十几名夏军被俘将领。

“贺将军……贺将军被俘了?”

士兵们瞬间炸开了锅,脸上满是难以置信。

他们本就因城外大军溃败而心慌,如今看到主将被俘,更是吓得魂不附体。

“太子呢?太子殿下怎么不露面?”

有人高声喊道,目光在城墙上四处扫视:“之前说太子留守西平府,现在北疆军都围城了,他怎么连个人影都没有?”

“还有大人们呢?将军们呢?连个能主事的人都没有吗?”

“皇帝去夏州调兵了,可太子总得出来稳定人心吧?难不成……”

每个人心里都泛起了不祥的预感。

他们不知道的是,早在贺尼合达大军战败的消息传回西平府时,李承祯便带人溜走了。

而城中的大臣们,更是跑得比谁都快,有的带着家眷往夏州追李安全。

有的则藏进了城外的村落,早就把“坚守城池”的誓言抛到了九霄云外。

他们太清楚北疆军的行事风格了。

北疆军或许会放过那些底层的士兵和百姓,可对他们这些夏国的“主人”,绝不会心慈手软。

家产会被抢光,田地会被分完,女眷会赏赐给北疆有功将士,男人们则是会被发配矿区挖矿。

简直太凄惨了。

而此刻,城墙上的夏军士兵们面面相觑,恐慌像瘟疫般蔓延开来。

眼中满是绝望;还有人低声咒骂着逃跑的太子和大臣。

就在这时,城外传来一阵洪亮的喊声:“城上的弟兄们!听咱们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亲切的家乡口音让守城士兵们微微一愣,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北疆军阵前走出一名士兵。

“俺以前也是夏国人,跟你们一样,都是穷苦人出身,以前在夏国当兵,顿顿吃不饱,还要被党项官打骂,田主老爷们更是把咱们当牲口使唤。”

“可自从咱们投了北疆,日子就不一样了,北疆给咱们分田,田租田税加起来才四成,再没有苛捐杂税,冬天还有棉衣穿,顿顿能吃饱。”

“你们,恐怕已经很久没吃过饱饭了吧?”

他话音刚落,旁边又走出几名士兵,都是曾经的夏国降兵,纷纷开口讲述自己的经历。

“俺以前在兴庆府当兵,去年投了北疆,现在家里分了二十亩地,俺娘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党项人把咱们当炮灰,北疆把咱们当兄弟!上次打仗俺受了伤,大都护还专门派大夫来看俺,这在夏国想都不敢想。”

“你们守着这破城干啥?听说夏国的皇帝跑了,太子跑了,大臣们也跑了,你们凭啥替他们卖命?”

城墙上的夏军士兵们越听,心里越不是滋味。

他们低头看了看自己手里锈迹斑斑的武器,又摸了摸怀里半块硬得能硌掉牙的干粮。

再想想北疆降兵说的“分田”“减税”,心里渐渐动摇起来。

是啊,皇帝和太子早就跑了,他们守着这座孤城,到底是为了啥?

况且一直抵抗下去,等到北疆军破城的时候,这西平府怕是要血流成河了。

毕竟这个时代距离五代十国不远,屠城之事并不罕见。

“皇帝都跑了,咱们还守个屁啊!”

“拼了命也没人记着咱们的好,不如投降算了!”

有了第一个人带头,越来越多的士兵放下了武器。

有人趴在城垛上,对着城外喊道:“我们投降!别攻城!我们这就开城门!”

“对!我们投降!只要不杀我们,我们愿意归顺北疆!”

城墙上的骚动越来越大,原本还想维持秩序的几名小校,见士兵们都已无心抵抗,也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放弃了阻拦。

很快,西平府的城门被缓缓拉开。

北疆先锋骑兵进城,确定安全之后,北疆大军主力进城,迅速掌控了整个西平府。

士兵们分成小队,按照预先划分的街区展开清理,重点清缴那些曾作威作福的党项大户与夏国官员宅邸。

“奉大都护令,城中所有人等,全部出城集合。”

“谁也不许留在城内。”

“一日后,任何留在城中之人,杀!”

一名北疆军百户骑在马上,挥舞着弯刀,高声喊道。

声音刚落,几名士兵便踹开了街尾一处朱门大院,那是夏国前御史大夫的府邸。

院内传来慌乱的脚步声,几名仆役想从后门逃跑,却被守在巷口的北疆士兵射杀一人,剩下的全都惊恐的瘫软在地。

“不许动!蹲下抱头!”

很快,府邸内的十几名贵族子弟被押了出来,他们穿着华丽的锦袍,却早已没了往日的嚣张,个个面色惨白,浑身发抖。

而在另一条街区,却上演着截然不同的场景。

一名北疆士兵看到街角熟悉的院落,脚步不由自主地加快,前面便是他家。

他本是西平府人,两年前被夏军征召,后来在河西之战中被俘,归顺了北疆。如今随军入城,终于能见到家人。

“阿爹!阿娘!”

他推开半掩的院门,声音带着哽咽。

院内的老两口听到声音,颤巍巍地走出屋,看到儿子的瞬间,泪水便涌了出来。

很快,负责这条街区的北疆士兵来到他家,见状直接说道:“这户谁也不许动,去下一户。”

类似的场景在西平府各处上演,不少北疆士兵本就是西夏境内的汉人,对待他们的家人自然不会过多苛责。

与此同时,皇宫内的搜查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太监、宫女、后妃们全部被搜了出来。

更找到了被李安全囚禁的太后。

她躺在床上,面色蜡黄,气息奄奄,看到北疆士兵,眼中闪过一丝绝望,随即又闭上了眼,仿佛早已对命运麻木。

而在隔壁宫殿,夏国皇后得知李纯祐父子惨死的消息后,她便如同丢了魂魄,苍老了十几岁。

看到北疆士兵进来,她没有慌张,只是轻声问道:“你们……是来杀我?”

士兵们面面相觑,一名都尉开口:“奉大都护令,不杀无辜妇孺,跟我们去城外。”

“大都护或许会送你去兴庆府见李夫人。”

听见士兵说道自己女儿,皇后原本灰暗的眼眸中忽然多出了光亮。

城外的战俘营,放眼望去,有头发花白的老者,有满脸稚气的少年,还有不少瘦弱的妇女。

“大都护,这些战俘中,有不少是咱们北疆士兵的亲人。”

身旁负责管理战俘营的千户低声禀报:“刚才已经有几十名士兵认回了自己的爹或儿子。”

李骁点了点头道:“传令下去,”

“凡战俘中能在北疆军中找到亲人的,交由亲人自行安置。”

“没有亲人的,先留在大营,过段时间按北疆政策分田,让他们耕种谋生。”

老者可安度晚年,少年长大后视其意愿,务农、参军、做生意皆可。

千户躬身领命,立刻去传达命令。

随后,李骁又来到关押女俘的营帐。

女俘分成两部分,一是普通家庭的妇女,被驱赶出城,是为了方便清点人口,防止败兵或者重要人物藏匿在民间。

另一部分则是夏国官员的家眷,还有一些宫女。

“让她们认亲,有亲人在北疆军中的,便可随亲人离开。”

“没有亲人的,同样分田安置,自食其力。”李骁吩咐道。

又问道:“找到李安全没有?”

传令官回道:“拔里万户并未传来消息。”

李骁得知李安全逃往夏州的消息之后,立马派人追杀,只不过还没有找到。

“继续追查,务必找到他。”李骁吩咐说道。

“另外,传令各部,清缴西平府周围村寨,搜捕躲藏在乡下的夏国官员士绅,拔除所有田主的统治,将北疆的律法与政策,渗透到每个村寨、每家每户。”

处理完这些事,李骁返回自己的营帐,刚坐下,便有士兵来报:“大都护,抓到了李安全的太子李承祯,还有他的家眷。”

李骁走出金帐,只见一队武卫军押着一群人走进营帐。

为首的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正是李承祯。

他身后跟着一名中年妇女,乃是李安全的皇后,还有其他一些妃子,王子和王孙们。

李承祯本就生性懦弱,在历史上,蒙古军围攻斡罗孩城时,他身为正元帅,见势不妙便弃城而逃。

反而是副元帅高逸在被蒙古军俘虏,誓死不降,被杀。

李承祯如今落入北疆军手中,更是吓得连头都不敢抬。

“罪臣李承祯,愿归顺北疆,求大都护饶命!”

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哭腔。

李骁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厌恶,却也并未动怒。

淡淡开口:“你终究是西夏太子,本都不杀你,以后在北疆好好过活吧。”

他之所以不杀李承祯,一是告诉各国君王,北疆军对待失去权力的君王,不会赶尽杀绝。

二是为后世立规矩,士大夫阶层涉及利益太深,需严厉处置,而无权无势的君王,不过是多一口饭的事,没必要赶尽杀绝。

李承祯闻言,连忙磕头谢恩,脸上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

李骁的目光随即扫过李承祯身后的家眷。

那里有李安全的后妃,有李承祯的妻妾,还有几名的公主。

他想起史书上记载,李安全曾将女儿察合公主和亲给铁木真,成为其第六位皇后。

如今察合公主的真名已不可考,他便看向那群女子,从中挑选出最漂亮的一名少女。

“这个留下。”

他指了指少女,又从其他妃嫔中挑选了两名容貌出众的女子:“这两个也留下。”

“其他的都带下去。”

剩下的女子,留下一半,日后作为人情或奖赏;另一半,赏赐给各部将领与有功的士兵,按军功大小分配。

至此,西平府沦陷,夏国覆灭。

无错乱更新快,收藏不迷路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