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第381章 天下一心(合章)(2 / 2)

最新无错章节,就在 追更人【www.zhuigengren.com】

刘备挥了挥手:“把部曲交给子龙,你自去辽东。若你能宣威海外,或许还能有重回大汉的一天。”

“……唯。”

士仁慢慢放下条石,伏在地上久久无法起身。

……

回到临淄后,刘备发了一份讨伐陈王刘宠的诏令。

其实就是编了一个公开版本的事件通告发往各地,把这事栽给了刘宠。

诏令称刘宠派应劭到临淄作乱,试图谋害天子,导致天子在射猎时受伤。

事发后,应劭挟持曹嵩出逃,残杀驿站官吏十余人,随后应劭被射杀,算是绳之以法。

但曹嵩年迈体弱,受应劭挟持时不幸丧命。

朝廷对故太尉曹嵩之死表示遗憾,以上公之礼致哀,并对刘宠和应劭的恶劣行径表示严厉谴责……

官方通告嘛,大家都懂的,刘备没把事情推到临时工头上,已经算是很厚道了。

半个月后,官方通告发到了谯郡,曹昂也回到了谯郡将曹嵩下葬。

曹操杀了汝南应家全族,鸡犬不留。

同时,刘宠死了。

袁术去找刘宠借粮,刘宠不肯,还把袁术赶出了陈郡。

此后不久,张闿以避祸投奔的名义带着一票人去了陈郡,并在陈县突然发难,杀死了刘宠与其国相骆俊。

这次,张闿没有再隐藏身份,因为他旋即就被袁术私自任命为讨虏校尉。

袁术率部进了陈郡大肆劫掠,但立刻被陈郡军民围攻,不得已又退了出来,退往了淮南。

……

初平三年,九月初八。

稷山秋社。

刘备治下各郡县主官,以及各部军司马以上的将领全都回了临淄。

在初一的大朝会上,刘备已被拜为卫将军,昌国侯。

左沅受封昌国君。

昌国是齐郡下属的县,最早是韩王信的侯国,离临淄很近,就在稷山南部。

这次,刘备的封爵不在幽州老家了。

刘备迁卫将军是理所应当的事儿。

左沅多次平乱,因功封君也无可质疑。

大汉的卫将军是个很特殊的将军位,这是京师宿卫统帅,且任此职者都会被视为“天下总监军”。

贾诩所说的名正言顺,就是这个原因。

刘备的本部家臣皆有欣喜之意,刘备升迁就等于他们升迁。

但升官不是这次秋社的主题。

主题是让所有军将入学大汉军事学院。

刘备是少师,替天子建学府是理所应当的事儿,各部军将到军事学院‘进修’也是应该的。

事务繁忙没空上课也没关系,轮流进修嘛,反正先报名入学再说。

做刘备的学生,那就是与天子同门。

这事各军将是没法拒绝的,谁要是反对,那就是立场问题了。

……

稷山的祭台,既是揭幕式的仪仗台,也是学院以后的点将台。

此时,祭台已经被建成了五丈高台,以青石垒砌,整齐且厚重。

高台两侧的石阶也都是青石铺就。

台前有一面巨大的悬旗,不是常规的竖立旗杆,而是横杆悬垂,从高台一直悬到台下。

此旗尺寸超过四丈,远超所有旗帜,旗上只有一个‘汉’字,字周围环绕着二十八宿星图。

台下是校场,其中立了一座崭新的巨碑,这是记功碑,碑上目前没刻字,唯有基座刻满了军法条律。

碑前有夺旗钟,立下殊勋者可敲响此钟,其声足以传遍临淄城。

若有钟响,记功碑上就会刻名。

其实军事学院还没有完全扩建完成,这里没有大殿,没有屋舍,只校场周围有巨鼓金锣和无数旌旗。

但大门是建好了的。

门两侧有两块巨石。

右边的砺剑石刻着‘入皆同袍,忘其私名’。

左边的断争石刻着‘出皆同泽,天下一心’。

……

卯时。

手持长刀的近卫排成了整齐的队列,站到了校场四周。

没有礼乐,没有喧哗。

唯有风吹过旌旗时发出的猎猎之声。

场边那排丈余高的牛皮战鼓也静默着,但已有鼓手持起了大锤。

各部将领沿甬道走到大门前,看着‘天下一心’的巨石,也看着门内的近卫,全都不敢出声。

即便徐荣、张辽、徐晃等战功赫赫之将,此刻也保持了缄默。

沉闷的鼓声响起。

刘备带着部曲列队走来。

其实刘备只带了从各部选出的八百人,关羽张飞赵云田豫卞秉等各自都只带着百余人。

但装备和行动都太整齐,以至于八百甲士走出了超过八千人的效果。

全身玄甲的兵士脚步跟着鼓点,裙甲撞击出沉重的闷响,皮靴落地整齐如一,仿佛大地的心跳。

点将台上,一杆三丈高的玄色大纛悄然矗立,银线绣出巨大的‘刘’字。

甲士们在台下列队,排成了方阵站定不动,整齐得像是一个人,衬得旁边的其它军将全都像草台班子一样。

刘备一步步走上高台。

除了鼓声,没有别的声音,也没人发出指令。

当刘备站到点将台中间,鼓声停了。

场面变得异常安静,压迫感宛如实质。

在台上沉默了一会后,刘备终于开口说话了:“诸君……你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出自不同的门庭,有着不同的境遇,奔着不同的前程……”

“但今日进了此门……便同为大汉将军!”

“入得此门,皆是同袍!出得此门,皆是同泽!”

“你们将有同样的身份,同样的背景,守同样的军法,论同样的功勋,遵同样的将令……听同一个声音!”

“……我的声音!”

(本章完)

无错乱更新快,收藏不迷路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