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宋是同转运粮食过来的漕帮队伍一起到的泗州,转运的这批粮食是扬州知府方维甸根据布政衙门文件筹措的三十万石粮食,后面还将陆续筹措四十万石。
扬州是国际大都市,扬州府有钱,凑几十万石粮食只要文件报表做的好,压力不大。何况还是省面下的硬任务,接收方还是刚刚从扬州高升安徽的赵安。
赵安在扬州做了不少事,也帮方大人添了不少政绩,光一个生员录取率大幅提高就能让方大人脸上添花,落个上等考评,查抄漕帮黑恶分子家产时也给府衙分了不少,又一直对方大人客客气气的,方大人他好意思顶著不办?
反正,是省的要求,他不过是奉命行事,真出事也是藩台大人扛,关他鸟事。
因安徽境内不太平,扬州那边担心运过来的粮食会被灾民哄抢,所以又派了一支300人的绿营兵沿途护送。
带队的把总赵安认识,就是那个参署游击下属的把总候封,这人跟著赵安查抄漕帮黑恶分子发了笔财,听上面说要运粮到安徽救灾,赵御史又高升到安徽任暂署藩台,候封就主动请缨过来帮忙。漕帮这边负责运输的是曾在长江口险些撞死福州将军的叶志贵,此人还带了两个帮手,一个庄迎九、一个任朝阳,都是赵安看重的。
估摸是丁九特意安排二人过来的。
过来运粮的扬州分舵弟兄有七百多人,大小漕船一百多艘,不能再多了,因为今年的漕运任务已经启动,扬州分舵已经全员动员参与漕粮北送,实在是抽不出更多人手供少君调遣。
淮安和徐州的漕帮分舵在丁九的协调下,也均是抽出人手协助当地官府往安徽运粮,这些人情后面扬州分舵都是要还的。
老宋等人一到,赵安就立刻接见。
不等赵安询问,老宋就有些激动的说扬州那边各行各业都在响应赵安的号召,积极筹措物资支持安徽。其中表现最积极的就是扬州教育界。
被赵安保荐接任扬州府学教授的马副校长号召全体师生为灾区捐款捐物,又以扬州府学名义给下面的州县发文件,要求州县也动员师生捐款。
更是主动带头捐出半年俸禄,在马副校长的以身作则下,扬州教育界截止老宋离开时已为灾区筹得救灾银两万三千两。
“好,好!”
赵安甚是欣慰,他果然没有看错老马这个人,没搞人走茶凉那一套。
殊不知扬州教育界筹得的那两万多两有一大半是马副校长强制摊派给学生的,学生不捐钱就不让人家上学,美其名曰:“不行善事,读的什书?”
老丁也做了很大贡献,想尽办法给孙女婿筹得十二万两救灾银,其中除两万多是各级自愿捐款,其余都是老丁借的高利贷。
不过,老丁终于要升了。
江苏巡抚福崧上奏朝廷保荐老丁升任正五品的海门同知。
海门厅在雍正年间是隶属江苏的直隶州,干隆年间因通崇沙洲群连陆成片,便改海门州为直隶厅,地扼长江出海口。
虽说老丁的正式职务是同知,但民间俗称厅长。
也就是丁县如今已经是丁厅了。
眼下老丁正在等待接任者与其交接,大概下个月就会到海门上任。
老丁的高升赵安肯定高兴,原先估计老丁有可能到北边任知州,这样方便他把盐往北边偷运,现在是升南边的海门厅长让他的计划落空,不过海门那边是长江出海口,有很大的战略意义。
对走私非常有利。
如此一想,自是欢喜。
当下询问老宋如何看待安徽请设临时捐纳一事,主要是卖功名这事。
老宋是底层的老官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对卖功名的得与失肯定是有发言权的。
但老宋的脑回路跟赵安却没在一个点上,赵安是希望从老宋这得到补充意见,就是这个卖功名怎个操作法,又如何把安徽教育系统安抚住,说白了,功名可以卖,但你得把学官们拉下水。
要不然,就算朝廷同意安徽开设临时捐纳,安徽的教育官员却抵制不办,这政策就没法往下推。所以,收上来的文凭费跟教育系统怎个分法,跟地方官们又怎个分法,从省到县如何落实,都得有个相关章程。
老宋做了这多年县教育局长,这会不帮赵安拿主意什时候拿?
问题是老宋听了赵安的想法却是坚决反对,认为这样做就是饮鸩止渴,竭泽而渔。
理由是赵安如果想在安徽站稳脚根,考验其的不仅仅是这次大灾的应对能力,还有其今后治理安徽的表现。
再者,根据白莲造反前三阶段的理论,安徽这地方无疑是“小贷党”扎根经营发展壮大的好地方,因为安徽不仅相邻“战区”,还背靠江苏,把安徽经营好了就能为将来起事积蓄足够力量,同时也能渗透白莲起事地区。
这好的一个根据之地,滥发功名肯定会导致地方赋税大幅减少,而地方赋税收入关系的不仅是地方官的治理表现,也关系地方能够动员的钱粮人力。
具体一点,就是能买功名的肯定是没有受灾的富人,要是安徽的富人因为有了功名便不再向官府纳税,等于官府和这些富人之间没有了任何联系,那怎才能指望这些富人支持你呢。
最关键的是富人若有了清朝的功名,又怎指望他们支持反清呢。
富人,就是士绅。
历朝历代,没有士绅阶层支持造反成功的,尚无一例。
被老宋这一说,赵安觉得有道理,真要把安徽的富人全变成清朝的“大学生”,这帮“大学生”们可不誓死捍卫大清。
很简单的道理,好不容易拿到文凭,你却告诉我学校倒闭了,是人都得跟你急!
仔细一想,又不以为然道:“我卖的是他大清的功名,免的是他大清的赋税,跟咱们有什关系?怎,明朝的尚方宝剑还能砍我这个大清官不成?”
“这”
老宋觉得赵安这是耍无赖的思维,过河就拆桥。
“老宋,你还是格局小了,你想啊,这监生执照是我替他们向清廷奏请的,也是我给他们发的,哪天我要出事,清廷能承认他们的执照?”
顿了顿,一幅京师出租司机的高深莫测样,“当年甘肃布政使王亶望在甘肃卖了三十万个监生执照,但他为什不是在甘肃出的事,而是调到浙江巡抚任上出的事?你想嘛,往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