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238章 洞坑窑(1 / 2)

最新无错章节,就在 追更人【www.zhuigengren.com】

运a牌照的考斯特,后面还跟着几车皮卡。

黄峰靠着椅背,翻开红皮封面的证书:山西文物局考古院特聘研究员,黄智峰。

证书是林思成拿回来的,附带还有一张工资卡。他没时间,就让何志刚代发了一下。

何志刚说的也清楚:不管是考古队,还是实验组,从到运城那天开始,到回西京之前,一直领双份工资:一份陕西发,一份山西发。

除此外,只要发表论文期刊,还有奖金。

虽然说只能以“西大文物修复中心山西分中心”的名义发表,但钱却是实打实的。

算下来,光是这两月,至少能抵在陕博时半年的收入。

黄智峰一脸古怪:“这怎么弄的?”

何志刚直言不讳:“换的!”

黄智峰顿了一下,再没说话。

休息的这一周多,队里一直有传言:之所以停工这么久,是因为山西这边的部门要亲自勘查河津古窑。但依旧会以林思成为主,还专程派代表团去了西京,和西大、文物局谈判。

其它都没问题,但唯有一点:林思成要求用原班人马。

为此,山西这边计划以林思成为内核,拟投几百万新建的研究中心也就泡了汤。以及专门给林思成设立的上百万的科研奖金,并一件据说值六七百万的唐代白釉碗,等等等等,自然也就不用再谈。

这样一来,为了帮他们多要一份工资,和一份可以在论文、报告中署名的权利,林思成损失了多少?

大概算一算,没有上千万,也有几百万了。

当然,有些帐不能直接这么算,但借用王齐志的一句话,那只碗,那上百万的奖金,总不是假的吧?

黄智峰又想起两个月前,何志刚到省院,说是想调两个队到山西,给林思成帮忙。

其他人唯恐不及,避而远之,田杰和高章义却抢着报名?

更怪不得,张安世墓盗掘案之后,这两个莫明其妙的就上了晋升名单?

现在再想,估计那次林思成也干过这样的事,那两个,绝对跟着捞过大好处

黄智峰叹了口气:这一次,轮到了自己?

转念间,车队下了公路,进入乡道。

开了不久,隐约看到一座牌坊,门楼上刻着四个鎏金大字:北午芹村。

新铺的水泥马路,两边是崭新的民房,一座三层高的魁星楼立在村子中央。

一直往前,开过魁星楼,快到了山根下,车队才停了下来。

风景不错:满山翠绿,两道峡谷一左一右,劈出一座险峻的高峰。

两道河流顺谷而下,将村子夹在中间。

这就是河津三峪中的瓜峪和神峪。

“午芹峰,因山下盛产野芹,村子因此而得名。2005年,运城规划小康村,北午芹村是第一批试点。”

水即生往北指了指,“那里就是当年发现白釉碗和瓷片的地方。”

林思成顺眼看去:就在山脚下,挺大的一片松林。

不高,也就一人左右,应该是建了集中小康点之后,拆掉了老房子又栽了树。

林思成瞅了瞅:“谈秘书长,当年拆老房子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过瓷片?”

“应该没有!”谈武摇了摇头,“当时推平房子后,旧地基上垫了一层地里的熟土才栽的树,基本没往下挖过!”

照这么说,地下很可能还有遗迹物留存?

林思成想了想,指了指村北边的山:“田所,高队,上去看看!”

两人点点头。

待着也没事干,何志刚、王齐志、黄智峰也跟了上去。当地协助单位去的更多,除了几个上了年纪的,基本都跟了上去。

几个摄影师速度最快,扛着机器边拍边追。

离村子差不多半公里,山不高,山涯间裸露着白色的瓷土矿带。山腰和峰顶还残留着民国时修建的石阶和碉堡。

到了山顶,林思成眺望了一下:“记!”

方进连忙拿出纸和笔。

“遗迹点一,位于北午芹村北部边缘,表面为人工松林,遗迹性质不明确。”

“距北部吕梁山南麓午芹峰六百米左右,前坡较缓,山腰为断崖,有黏土裸露,应为风化型高铝高钙土”

任处长怔了一下,看了看山腰间的断崖:确实是粘土,也确实挺白,但林思成怎么断定是高铝高钙性瓷土?

万一是只有石灰石(高钙)呢?

正狐疑着,林思成指了指山顶的烽火台:“条石和石灰砖砌就,还有煤灰砖民国时,周边应该建过砖厂,这个重点查一下”

稍一顿,他又指了指村外边的几座厂:“谈秘书长,那儿除了煤厂和炼焦厂,是不是还有水泥厂,耐火砖厂?”

“对!”来之前,谈武做足了功课,对答如流:“两家炼焦厂,两家水泥厂,还有一家高铝耐焦”

任处长愣了一下:高铝耐焦,不就得用高铝高钙土?

转念间,林思成下了山顶,又到瓜峪谷崖边看了看。

这儿比较深,名属其实的深涧,但往下不过百多米,地势急转之下,又平又坦。

再往前三百多米,就是水老先生发现那只碗和瓷片的地方。

林思成仔细的瞅了瞅,然后往下走。

一群人乌泱泱的跟在后面。

水即生拄着拐杖站在车边,笑吟吟的看着他:“怎么样?”

“还行,遗址面积应该不是很大,顶多二三十亩!”

“确切位置呢?”

“应该在村北偏东山脚的缓坡下!”林思成往后指了指,又指了指路边的那片松林,也就是水即生发现白瓷碗和白瓷片的地方,“那儿应该是座庙!”

水即生怔了怔:“什么庙?”

“唐代的老子庙!”

想了一下,水即生的眼睛“噌”的就亮了。

其他人却不大信:就转了这么一圈,你就敢断定古窑在东北山脚的缓坡上?

更是把面积范围都推断了出来?

关键的是:还找出了一座庙,而且还是唐代的庙?甚至于点名道姓:老子庙?

史料中是肯定没有记载,不然昨天开会时发的资料里就会提到。至于具体有没有存在过,天知道?

毕竟一千多年了,即便有,也早已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

所以,就想不通,林思成是怎么断定那儿有过庙,还是唐代的?

狐疑间,林思成走进松林,竖起大拇指,比照了一下山峰位置。

又转了一圈,他指了指脚下:“高队,先找一下吧,就以这儿为中心,方圆三十米。如果找到庙,那窑炉的位置偏不到哪里

无错乱更新快,收藏不迷路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