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八十六章 逼王(2 / 2)

最新无错章节,就在 追更人【www.zhuigengren.com】

二人回到陈县时,太子正在雕阳渠两岸巡视。

当年邵勋安置的老一代流民大多已经故去,但“陈公”的事迹依然在远近传扬着。

听说“陈公”的嫡长子过来了,陈县百姓纷纷过来围观,让邵瑾大受震撼,

“我父收拢安置流民已逾三十年,不意遗泽仍在。”他感慨道,

“殿下,禁军数次于陈郡募兵,忠勇之处,世所难寻。”督护垣喜在一旁说道:“今殿下于天下诸州度田,分田百姓皆感恩戴德。长此以往,不但府库丰盈,便是发民成军,咸愿为殿下死战矣。”

邵瑾缓缓点头,他已经见识过这类事情了。

之前在颖川度田,清理出来部分空地,他优先给了左骁骑卫府兵、左金吾卫府兵余丁。一时间,两卫数万家欢声雷动,即便没分到地的人也高兴不已,因为看到了希望。

这其实就是父亲派他来度田的目的之一,即施恩,父亲确实是在一步步为他铺路。

不远处的河面上出现了一支船队,

邵瑾放眼望去,大概有十余艘的样子,皆满载,吃水甚深。

“五六月间,就数南下的船只最多。商徒满载北货,迤逾南行。”度支参军鲁尚轻声介绍道:“到七八月间,度支中郎将府南下的船队会大增,多驶往淮南,准备收取秋粮。”

邵瑾这才想起淮南安置了不少民屯,遍布七郡,遂问道:“淮南民屯当有四万余户,而今如何了?”

“回殿下,而今多能自食其力。”鲁尚说道:“但天子有诏,数年内不得编为民户,尚需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需要学堂。”邵瑾说道:“孤来陈县,见得官私学堂十余,却不知淮南民屯开办了多少学堂。”

“今年将开第七所,收录诸胡孩童数百人。”鲁尚说道。

“少了。”邵瑾一摆手,道:“待巡视至淮南时,孤要好好看看,这学堂怎么开得这般难。”

“北地事务繁重,尚需殿下总揽。淮南度田,遣属吏为之即可。”鲁尚劝道。

邵瑾沉默片刻,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

没别的原因,淮南开发得还不够,没必要去冒险,只不过这话不便公然说出来。

不过前阵子听幕府兵曹邵资提及,淮南皆良田沃壤,稻麦轮作之下,定成“天府之国”,于是便对这个地方很感兴趣一一邵资出身历阳邵氏,乃当地一小士族,因姓邵,便上门主动投效,算算碰碰运气,邵瑾看到后也很亲切,直接勾选其为兵曹。

邵瑾很清楚稻麦轮作下农田的收成不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能比的,而淮南又处于长江以北,

安置了大量府兵及民屯,且交通便利,若好生经营,资粮可源源不断输入汴梁、洛阳,成为朝廷直辖下的财赋重地。

他算是记住这个地方了。

“前番俘虏了数万秃发鲜卑,而今在何处?”他忽然想起一事,问道。

“依陛下之意,今岁修治滤沱河的鲜卑、高句丽百姓将分批发往徐州、淮南,成为府兵部曲。”鲁尚回道:“秃发鲜卑四五万人,一部已发往徐州疏浚河道,堆积垛田,另一部尚在少府手中,不日将发往河北,续治白沟水、滤沱河。”

邵瑾点了点头。

这会正在河北整治滤沱河的鲜卑、高句丽人之前在并州治河,那还是他的提议呢。完工之后,

雁门、新兴二郡军民欢欣鼓舞,纷纷称赞他的贤德。

考虑到这批人之前已经在广陵修治过邗沟了,现在逐步将其编为府兵部曲,其实是一种解脱,

也是一种酬劳一一毛不能逮着一只羊。

而秃发推斤一家被槛送洛阳斩首之后,秃发鲜卑这股势力算是覆灭了,余众被强制东迁,接替慕容鲜卑、高句丽人充当苦力,活跃在各处治河工地上。

毫无疑问,死亡率是很高的,活下来的人也形容枯稿,仿佛失去了生气一般。转为府兵部曲后,日子会好过一些,算是解脱了。

另外,他也对鲁尚十分满意,有问必答,答皆言之有物,显然腹中是有才学的。

此人也算是老人了,出身扶风鲁氏,秦王时代就在,之前不是特别重视他,此番召入覆田劝农使幕府后,便显示了他实干方面的才具。

真说起来,这次真看到了不少人才,尤其是谢安石。

太子太师宋公说他是和王导一般的人物,可能不太擅长处理具体的庶务,但他们往往交游广阔,能弥合分歧,团结大多数人。

能具体办事是一种本事,能团结人也是一种本事,如果用对了地方可收奇效,甚至成为股肱之臣。

邵瑾觉得宋纤有些过誉了,毕竟谢安才二十多岁。但他个人对谢安的观感不错,准备给他机会,长期观察。

五月底,邵瑾返回了襄城。

豫州诸郡度田深入进行,各种事情层出不穷,法曹、兵曹、贼曹、左右司马忙得脚不沾地,而度田过程中的各类事情,统一汇总成册,每隔旬日便发往洛阳,交由邵勋览阅。

无错乱更新快,收藏不迷路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