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九十五章 运费与收入(1 / 2)

最新无错章节,就在 追更人【www.zhuigengren.com】

太子离京前,入宫见了一下邵勋。

在一般人看来,父亲不是钓鱼就是打猎,又或者在欣赏歌舞,似乎没什么正事可做。可当你抱有这种想法,然后某天几份打着大大红叉的奏疏突然被退回来,并且附上了难听的评语时,你就知道他不全是在玩了。

他对这个天下的掌控力仍在,而且一直在默默观察着身边的所有人,包括他的儿子。

当然,父亲也不是一点变化没有。

额头上的皱纹多了,身材也不似以往那么健硕了,即便他依然经常练武。

就是白发很少,这似乎是他们家族的传统,即便祖父七十岁以后,黑发仍然是多数。

忍耐,继续忍耐。

做好了心理建设之后,邵瑾先以地方事务入题:“儿在徐州时,特地去了一趟东海,祭祀先祖之余,又看了看郁洲浦。”

“如何?”邵勋轻轻翻阅着手中的文册,随口问道。

“舟楫林立。”邵瑾说道:“不过多为少府船只,外洋商船却很少。”

“都有哪些货?”邵勋问道。

邵瑾想了想,道:“阿爷,儿在郁洲岛买了一些上好大木,走运河拉到了洛阳,遣人打制家具。而今洛汴富贵人家特别喜欢交州硬木。”

“为何?”

“既硬又柔韧,更不易受潮变形,乃上好木材。听闻番禺船屯都遣人至交州采伐大木,建造船只了。”

邵勋唔了一声。

他想起了前世结婚时,买了一张柚木婚床,那价格简直让他心中滴血。

好木材还是得去热带找,就是运输成本有点高,但大航海时代欧洲人还是乐此不疲地运输热带木材回到他们那些寒冷的国家,一罗德(英格兰木材体积计量单位)柚木的价格是橡树的好几倍,盖因这是最优质的造船木材之一,铁甲舰时代都在用,直到全钢铁舰船时代来临。

没想到啊,洛阳、汴梁的富户也是识货的,知道热带木材的好处。

“还买了什么?”邵勋问道。

“东宫日常所需的香料和蔗糖。”

“郁洲岛还有哪些货品?”

“大颗圆润的珍珠,一般盛在铺着丝绒的木盒中。温润的象牙,有些是雕刻过的象牙奇物。色泽瑰丽的玳瑁壳样式颇多。色彩斑斓的珊瑚树,往往用湿布小心包裹着。还有砗磲,打磨得透亮。鱼皮刀鞘、蛇胆、沉香木屑、犀牛角、吉贝布、椰酒、椰壳器皿以及许多草药、海味奇珍,儿不能一一分辨。”

“看来是真逛过坊市,连细节都一清二楚。”邵勋高兴地说道。

邵瑾低下了头。

他早就习惯这种项目模式了,父亲随口问的一句话,很多时候带有深意,说不定就是在考较你。方才若胡诌一通,说不定就被训斥了。

“依你之见,海运如何?”邵勋问道。

到重点了!邵瑾心念电转,最终决定实话实说:“若无海船世兵存在,恐难也。”

邵勋沉默了片刻。

他就是世兵出身,祖上也是世兵,对这项制度的弊端再清楚不过了,对人身的限制与压榨简直罄竹难书。

光一个祖祖辈辈当世兵就已经很让人难绷了,更别说自己种出来的粮食还要上交相当一部分给朝廷。

世兵是会用脚投票的,世兵家的儿子娶不到媳妇,女儿想嫁给普通民户,这都是发生过的事情。

他以前也很讨厌这些,但当上天子后,又觉得这项制度是真好、真省钱。

这就是屁股不同了。

大梁朝的世兵大部分都裁撤了,就只有北方边州及南方还存在着,主要原因就是省钱。

另外,随着水师的制度化建设,又玩出了新花样,即水师世兵。

对,水师将士既非禁军,亦非府兵,而是世兵。

灭晋之后,因为大规模的水上战争结束,维持一支数万人规模的水师似乎没有必要,于是对其进行分流——

一部分老弱被裁汰,编为民户;

一部分分流到设立的四个水师军镇之中,成为镇兵,即江陵、沙门、石头城、南海四镇;

还有一部分分流到扬、交、广三州的度支校尉帐下,成为海船运兵。

这最后一部分,就是太子提到的至关重要的海船世兵了,俗称“海船户”,与“江船户”区分开来。

为了提高海船户的收入,贞明四年(337),由司农寺出面,向这些海船户“购买服务”,即海船户出船、出人,为朝廷运输粮食,当时拟定的规矩是:从交州至建邺,一斛稻谷给运价二十五钱,一斛稻米给五十钱,一斛糯米给五十五钱。

那一年运输了二十万斛稻谷,花费了将近八千贯的运费。

无错乱更新快,收藏不迷路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