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无情不似多情苦
178无情不似多情苦
天子今天的心情很不错。
曾敏和张先这两位大太监的感觉最明显,过去几个月因为朝廷银匮的影响,皇宫里的气氛压抑且沉肃,连他们都没少被天子训斥责罚,那些普通内侍更是每天提心吊胆,唯恐行差踏错触怒天子。
好在终于雨过天晴,两淮盐案顺利破获,从那些贪官污吏家中查抄的赃银足以让朝廷过个丰收年,而且最重要的是通过薛淮的建言,天子可以在满朝文武面前名正言顺地插手盐政监察,而不像以往那般阻力重重难以成行。
天子不再脸色阴沉,整座皇宫都仿佛变得明亮起来。
当云安公主姜璃提着食盒走进御书房,她看见的便是坐在御案之后面色温和的天子。
“拜见皇伯父。”
从这个由天子特许的称谓就能看出姜璃的受宠程度,毕竟她是已故齐王之女,封号公主本身就是破格赏赐,私下不必恪守君臣之别更显恩宠。
天子微微一笑,打趣道:“朕有些时日没有见到你了,今天怎么有空入宫?”
姜璃轻盈地走到御案旁,放下已经由内廷检查过的食盒,眉眼弯弯道:“皇伯父前阵子忧心国事,云安怕添乱就不敢相扰。今儿天好,云安特地做了些江南风味的绿豆糕和桂花糖藕,请皇伯父尝尝。”
“哦?”
天子拈起一块玲珑的绿豆糕,细细端详道:“江南风味?嗯,闻着清香,你的手艺是愈发精进了。”
姜璃微垂着眼帘,专注地打开食盒第二层,乖巧地说道:“青绿别苑来了一位擅长江南风味点心的厨娘,云安便跟着她学了一些。”
“还是你有孝心。”
天子咀嚼的动作缓了缓,眼中带笑看向她:“不过你这丫头素来无事不登三宝殿,这点心虽好,只怕不是你的来意吧?”
“果然什么都瞒不过皇伯父。”姜璃俏皮道:“云安最近听说了两淮盐案的事情,那位薛同知……哦不,现在该叫薛钦差,手段真是雷厉风行。官场上好些人头落地,抄家封铺,动静大得很,听着怪吓人的。”
天子自然清楚姜璃和薛淮的关系,两人因为一场意外相识,后续联系不断加深,但没有做过有违礼法的行径。
虽说姜璃从小就眼界极高,但是薛淮那小子一张脸生得过于英俊,兼之学识渊博才情卓著,他能和姜璃交好并不意外,先前天子隐晦地向沈望暗示过,他并不介意这对年轻人维系交情。
此刻他端起茶盏轻啜一口,淡然道:“动静大才能清淤除垢,积弊太深非猛药不能除根,薛淮这份魄力值得赞赏。”
“魄力确实足。”
姜璃轻轻点头表示赞同,随即话音一转,带着一丝少女的不安:“就是听说他行事丝毫不留情面,那些个盐商大户皆是百年基业,他说抄就抄了,两淮盐运司更是从上到下牵连甚广。”
她抬眼小心地看了看天子,补充道:“云安听到坊间一些传闻,有人说他锋芒太露树敌太多,只怕不是长久之道。”
天子轻轻放下茶盏,瓷器接触檀木御案发出细微的脆响。
他没有看姜璃,目光落在打开的奏章上,语气宛如古井无波:“为官者,心中若有公器,自当为社稷除害。若只因怕树敌便畏首畏尾,算什么本事?至于树敌……为朝廷做事,为天子分忧,有朕在,他怕什么树敌?”
姜璃似乎被这话里的分量震了一下,随即露出释然的浅笑,感慨道:“是呢,有皇伯父在,自然无人敢放肆。云安是怕他年轻,只顾往前冲,不懂回旋,万一以后惹出其他不必要的麻烦,岂不是让皇伯父为难?”
“麻烦?”
天子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弧度,似笑非笑道:“能替朕挖出两淮这么大毒瘤的麻烦,朕倒是不嫌多。薛淮此人,在京时就颇有愣头青的名声,行事不循常理。此番看来,他这份愣劲儿用对了地方,倒也成了优点。不过你提醒得也对,锋芒过露不懂韬晦,终究还是年轻人的秉性。”
“皇伯父说的是。”
姜璃连忙接道,小脸微肃道:“想来薛钦差一心为国,只求肃清积弊,对官场这些弯弯绕绕人情世故未必看重。只是盐务牵连甚广,这次他动了不知多少人的财路。盐税虽丰,可这江南富庶之地人心庞杂,云安总觉得他如此刚猛的手段,怕是后患不小。”
“后患?”
天子终于将目光从奏章上移开,落到姜璃脸上,眼神深邃平静,“你是担心那些被触及根本的豪族余孽、贪官污吏会反扑报复薛淮?还是担心江南商界因此动荡,继而影响朝廷财源?”
姜璃点点头,斟酌道:“都有吧。云安听外面议论,说薛钦差把两淮几大豪族抄了个底掉,连那些依附的远支也罚了巨款,几乎倾家荡产才勉强保住些生意,恨他的人只怕海了去了。云安不敢妄言朝政,只怕他矫枉过正。”
天子沉默不语,指节在御案上轻轻敲着。
片刻过后,他缓缓开口道:“薛淮报来的章程,朕看过了。分家析产、缴赎罪银、留产业根基等等,这罚得够重,但也留了活路。虽断了那些巨商大贾的垄断之途,却不至于让他们走投无路,不分轻重一律抄家灭族才叫矫枉过正。朕是支持他的,所谓破而后立,不把那些盘根错节的毒瘤挖掉,民间商路就无法真正顺畅。”
姜璃秀眉微皱,似乎有些听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