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最后一期这一消息的传播,本就迫切想看到新一期的内容的读者们顿时就更加急躁,甚至说一些平日里最在平自己体面的绅士们都难免有些失态。
面对这种紧张的氛围,被《小说旬刊》雇佣的报童们还未正式开始工作脸色就已经有些苍白了,一些机灵的孩子更是大著胆子对分配杂志的人说道:
「请多给我一些吧!我还得给那些订阅了这本杂志的先生们送去,可我十分害怕我还未到这些先生们的家门口,我手上的这些杂志就会被人一抢而空!街上的那些先生们是真的会抢的!」
对于报童们来说,很多时候能将手头上的东西卖完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像今天这种情况实在是非常罕见。
而听到这样的诉求,由于桑德斯早就提前印好了一大批杂志,于是很快一个个报童便带著数量众多的杂志离去,可即便如此,他们才刚刚开始自己的工作不久,便一下子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给我一份!」
「先给我一份!我已经等不及了!」
「我多给你点钱,先把这一份给我吧!」
在这种乱哄哄的状况下,乔纳森·威彻保持住了冷静,不动声色地挤进了人群,很快又不动声色地拿著一本杂志从人群中挤了出来。
跟在场众多读者不同的是,乔纳森是正儿八经的出身於伦敦侦探局的成员,作为伦敦警察当中的佼佼者,乔纳森最开始的时候是出于兴趣才读的这本小说,但读著读著,乔纳森便愈发的为这部小说以及它的作者感到心惊。
作者似平真有两下子,并非纯粹的幻想,正因如此,在苏格兰场普遍反对这部小说的情况下,乔纳森才会期期不落,甚至说越来越期待新一期小说的出现。
当然,据乔纳森所知,苏格兰场有不少警员虽然表面上反对这部小说,但私下里似乎真的读过好几遍..
只能说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很多人还是能分清这一点的。
乔纳森想著这些事情的同时,也是很快就看起了这一期的内容,而这一期开篇的一行字顿时就让乔纳森的身子颤了颤:「凡有接触,必留痕迹!」
像这句话的话,本应由法国法医学家埃德蒙·罗卡于1910年提出,这一理论是法证学领域的核心理论。大致来说就是凡两个物体接触必会产生微量物质转移现象,即犯罪嫌疑人会在犯罪现场留下或带走毛发、纤维、血迹等物证.:.
但现在的话,无疑是被米哈伊尔拿来当做一段引言了。
而对于乔纳森这个真的有大量实操经验的侦探来说,他几乎是很快就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并且发自内心地点了点头。
光是这点内容就足以概括很多老警察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办案经验了!而且要比有些野蛮、粗鲁的警察要高明太多太多了。
莫非这位俄国作家真的从事过这一行?
乔纳森浮想联翩之际,也是继续看向了后面的内容。
在之前那几期的话,那位凶手杰弗逊·侯波被逮捕后便讲述了他的故事,但他的身体非常不好,就在他被捕的当天晚上,他就因动脉血瘤进裂而死。
而在这一期,福尔摩斯和华生便谈到了这件事:
第二天傍晚,当我们闲谈著这件事情的时候,福尔摩斯说道:「葛莱森和雷斯垂德知道这个死了,他们定要得发疯。这样来,他们吹擂的本钱不就完蛋了吗?「
我回答说:「我看不出,他们两个人在捉拿凶手这件事上,究竟干了多少工作。」
我的伙伴尖酸地说道:「在这个世界上,你到底做了些什么,这倒无关紧要。要紧的是,你如何能够使人相信你做了些什么。
,看到这里,尽管福尔摩斯讽刺的正是伦敦的侦探,但乔纳森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毕竞警察这一职业很多时候就是如此,他并非是真的在保护民众,而是要让民众真的相信自己受到了保护.
当福尔摩斯和华生简单的对话过后,很快,小说便来到了乔纳森最为期待的推理部分==
「我从头说起。正如你所知道的一样,我是步行到那座屋子去的——·我在街道上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一辆马车车轮的痕迹..··..由于车轮之间距离较窄,因此我断定这是一辆出租的四轮马车,而不是自用马车,因为伦敦市上通常所有出租的四轮马车都要比自用马车狭窄一些。
—毫无疑问,在你看起来,这条小路只不过是一条被人践踏得一塌糊涂的烂泥路而已。
可是,在我这双久经锻炼的眼睛看来,小路上每个痕迹都是有它的意义的。侦探学所有各个部门中,再没有比足迹学这一门艺术更重要而又最易被人忽略的了这样我的第二个环节就构成了。这个环节告诉我,夜间来客一共有两个,一个非常高大,这是我从他的步伐长度上推算出来的;另一个则是衣著入时,这是从他留下的小巧精致的靴印上判断出来的。」
足迹学!
在看到这部分的时候,遇事向来沉著冷静的乔纳森已经止不住地兴奋了起来,他既有一种学到了的感觉,同时也有一种自己曾经的实战经验如今正被人用清晰的理论讲出来的快感!
毫无疑问,这一方法在部分案子里肯定是实用的。
而在接下来的内容里,随著福尔摩斯条理清晰的将自己的推理过程讲述出来并串联起来,一种豁然开朗和破案的快感无疑也正席卷著伦敦一个又一个的读者,让他们在读小说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似乎全新的体验!
小说里的华生同样为福尔摩斯的推理惊叹,可当华生想要发表这个案件的时候,福尔摩斯却是递给了华生一张报纸,只见上面赫然报导著:
「破案神速之功完全归于苏格兰场知名官员雷斯垂德和葛莱森两位先生,这已经是一件公开的秘密。据悉,凶手是在一位夏洛克·福尔摩斯先生的家中被捕的。
夏洛克·福尔摩斯作为一个私家侦探,在探案方面也表现了一定的才能,他在这样的两位导师教诲之下,想来必能获得一定的成就。一般估计,这两位官员将荣膺某种奖赏,作为对于他们劳绩的表扬云云。「
到了最后都不忘讽刺苏格兰场一下吗?
就在伦敦许许多多的读者会心一笑的时候,突然之间,很多人似乎是意识到了什么,紧接著他们的脸色便不自觉的有些发白,但终究,他们还是怀著一种格外沉痛的心情看向了最后面的内容:
夏洛克·福尔摩斯大笑著说:「我开头不是这样对你说过吗?这就是咱们对血字研究的全部结果:给他们挣来了褒奖!」
我回答说:「不要紧,全部事实经过都记在我的笔记本里,社会上一定会知道真情实况的。这个案子既已破了,你也就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就像罗马守财奴所说的那样:
笑骂由你,我自为之;
家藏万贯,唯我独赏。
(完)」
「结束了?真的就这样结束了?!他难道就不想多挣一点钱吗?无论他接下来写什么我都接受!」
「传闻竟然是真的吗?真的是最后一期?!」
「NO!!!」
当许多读者看来这里开始哀豪的时候,一些人却是显得格外的兴奋:
「他竟然真的就这样完结了吗?那接下来我们杂志推出我们的侦探小说岂不是刚刚好?」
「他肯定是怕了!伦敦作家的侦探说定会他这个外国更加具有吸引!」
「真是再好不过了,他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
不过无论是惋惜的人还是兴奋的人似平都悲伤或者高兴的太早了点,等有些读者满是怨念地往后翻了几页后,他们很快就在最后一页看到了两行格外显眼的大字:
「福尔摩斯的新故事将在下期正式连载!全新的案件与全新的故事!!」
「Capital!!!」
当欢呼声似乎正在伦敦四处响起的时候,一些高兴的似乎有点太早了的人也是如同喝了泰晤士河河水一般难受.
虽然他们看上去和传出去的消息似平都很自信,可等真的要直面这位米哈伊尔先生的时候,那就真的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就在伦敦的许多地方都因为这一期的《血字的研究》变得有些喧嚣的时候,乔纳森却是格外贪婪的将这一期的小说内容看了好几遍,甚至还忍不住将有些内容给记录了下来。
等到乔纳森终于放下了手中的杂志后,他在消化这些似乎真的有用的知识的同时,脑子里顿时就冒出了一个明确的想法:
或许,苏格兰场侦探局真的应该请教一下这位作家。
作为一个行动能力很强的人,乔纳森只是稍稍犹豫了一阵,接著很快便下定了决心,然后就开始打探起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