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匀后倒入一盆开水。
“千万不能加冷水,鸭肉一收缩就炖不烂,且容易腥。”
按理该用砂锅炖汤,味道更香,眼下没这条件,吴铭将老鸭汤烧沸后,便移到灶房里用柴火灶小火炖煮,须得炖上两个小时。
继续备菜备料。
临近午时,吴铭进灶房里查看成果,一揭开锅盖,浓香瞬间扑了满鼻。
香气自窗间溢出,转眼飘满街巷,周遭的小孩儿一如既往地循香而至,一众街坊邻居也暗自垂涎。
这条巷子里的居民大多不富裕且生性节俭,虽每每馋得口水横流,却因囊中羞涩,鲜少光顾吴记川饭。
但也有例外,譬如刘牙郎,他不差这点饭钱,因此常来光顾。
今日连乔家也动心起意,乔大宝深深吸嗅香气,提议道:“咱明日便要迁走,到底多年邻居,走之前不尝尝的吴掌柜手艺,未免可惜。”
乔父乔母深以为然。
三人一拍即合,因是近水楼台,排在了第一位。
吴记生意红火得紧,上他家用饭必须提前排队,乔家早已见怪不怪。
队伍渐渐变长,过不多时,张关索赶到,在店外维持秩序。
午时的钟声一响,李二郎立刻开门营业。
见着乔家三口,不禁一愣,随即笑着迎众客进店。
众人七嘴八舌问道:“什么菜这般香?”
“这香气闻着和此前的菜品不同,莫不是新菜?”
李二郎扬声道:“吴掌柜今日新炖了一锅汤羹,叫酸萝卜老鸭汤,分量不多,售罄即止!”
“那还废什么话,快快端上来罢!俺肚里的馋虫可等不了了!”
店堂里人声如沸,竞相争点新菜,每桌都要,乔家也不例外,三人原是被这香气吸引来的。
汤盆一上桌,那开胃的酸香便夹杂着荤香直往鼻子里钻,盆中黄澄澄的汤汁炖得极其浓郁,大块的鸭肉和敦实半透的萝卜块沉在汤中,青翠的葱花点缀其上,煞是诱人。
一家三口迫不及待地拿碗盛汤。
乔大宝当先啜一口热汤,难以言说的酸爽瞬间席卷唇齿,唤醒倦怠的味蕾,唾沫止不住地分泌。
随之而来的是清鲜荤香的鸭汤本味,却无丝毫腥气,鸭肉酥烂至极,筷子一夹便松散离骨,入口化渣,酸、鲜、清、醇等诸般滋味在口中交织,真香啊!
乔大宝闷头干饭,碗里的干货和汤汁转眼见底,接着盛下一碗,心中暗想:待成亲以后,定要带素素来尝尝吴掌柜的手艺,她一定喜欢。
……
今天是周六,不到十二点,川味饭馆便开了张,十二点一过,店堂里几乎座无虚席。
以往只吴建军一人,面对接踵而至的食客确实难以应付,如今有陈萍主持大局,老爷子也帮忙上菜,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客人的满意度自然水涨船高,唯独陈桂彦不太满意。
每逢周末值班,他风风火火赶过来吃午饭,大多数时候都找不着落脚处,偶尔运气爆棚,也仅有一两个空位,必须同他人拼桌。
很气,却无可奈何。
这年头,懂吃的人越来越多,好吃的饭店却越来越少,别看川味饭馆店面小环境一般,架不住老板厚道,不仅食材新鲜品质上佳,师傅的厨艺更是没得挑!
许多人宁愿开半个小时车,也要来这里吃饭,这便是明证。
今天算他运气好,竟瞧见一桌熟人。
“徐爷!”
“小陈啊!来来来,加副碗筷!”
徐川今天带来了三个朋友,都是同道中人,对宋代的历史和文化颇有研究。
事实上,他四人已来过多次。
徐老爷子说这家店的厨师是个行家,不仅宋菜做得地道,餐具也仿得逼真,别处比不了。
三人原本不信,毕竟这家店从外面看实在平平无奇,可菜一上桌便显出不同来了。探完店才知徐爷所言不虚,又见这家店物美价廉,之后便常来光顾了。
陈桂彦麻利地搬把独凳坐在过道里,不等坐下,视线已落到桌上的那盆汤里,吸了吸鼻子,酸香刺激味蕾,唾沫接连分泌。
“酸萝卜老鸭汤?”
徐川点头称是:“今天出的新菜,值得一尝。”
川味饭馆的新菜,必须尝!
都是相熟的饭搭子,陈桂彦不讲客气,点完菜,便拿碗盛一碗鸭汤,细细品尝。
徐川笑问:“怎么样?味道不错吧?”
“地道的老鸭汤!”陈桂彦咂摸着嘴,“酸萝卜差点意思,但这鸭子简直绝了,肉质还是这么好,鸭腥味也压得恰到好处……多少钱一份?”
“78。”
“值!”
陈桂彦举碗饮汤,目光瞄向门后的厨房。
店里的人手比当初多了不少,不仅全家上阵,竟又聘了几个女厨师,全都作古代装扮,看着不仅不觉得违和,反而韵味天成,倒像是天生该这么穿似的。
“你们说,这家人究竟上哪儿找到这么多既会做菜气质又好的女厨师?”
这事不仅陈桂彦纳闷,徐川四人同样摸不着头脑。
别的店都请女服务员,这家店竟专请女厨师。
厨师这行女性本就占少数,气质好到能撑起宋制衣装的女厨师更是凤毛麟角。
上哪儿找的人暂且不论,关键在于,这得开多少工资才能把人请来?
以这三个小姑娘的厨艺和形象,换家高档餐厅工作,月薪少说也得五位数。
徐川推测道:“只能说,这家人是有追求的,竟然连宋代的厨娘也要复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