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事,顾易极为在意。
别的暂且不论,随着时间的流逝,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顾氏的影响力一定要扩散到全世界。
这是一定的。
而这顾氏学院也绝对可以称之为其中关键。
其不仅仅能够传言顾氏的影响力,亦是顾氏未来在整个世界扎根的基础。
且不说在如今能够给顾氏带来多么大的帮助,只要按照如今的这个速度发展下去,顾氏学院在未来的发展又岂会差过孔子学院?
这对于整个顾氏而言,都可谓是一大关键。
顾易的心中不由得便生出了许多想法,不过却立刻被他压了下去。
当务之急仍然是解决九州内部的烂摊子。
大震关。
顾易决定派遣高仙芝领海军赶赴辽东。
——清算辽东,势在必行。
无论是为了九州的尊严,还是为了大唐的荣光,这都是他此刻必须迈出的一步。
如今的辽东局势十分紧张。
双方派系之间的争斗已经完全陷入到了僵持的地步,既然有人心向九州,顾易自是要让这些人安心。
顾易可不仅仅只想保留原本九州的领土。
很多东西,且不论后世如何,但在当前顾氏辉煌的情况之下,既然有这个机会,那他便一定会去试试。
这是一定的。
顾易丝毫都未将此事放在心上,如今的辽东之地是不可能挡得住唐军的。
摆在他面前的难题仍旧是大唐内部的问题。
首先自然是恢复以往的秩序。
这一点虽然看似容易,但实则其中的难度也不是说说而已的。
无论是在任何时候,当一个制度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之后,要想重新复原那便注定需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哪怕顾氏如今的声望已然通天。
当然,这还只是次要的。
真正让顾易比较在乎的仍旧还是整个顾氏。
如今的发展已经与原本历史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走了出去。
在原本历史之中——
自安史之乱后,整个大唐便由盛转衰,代宗李豫时期虽然彻底平定安史之乱所带来的影响,但亦是留下了很多的麻烦。
无论是宦官的隐患也好,亦或是形成割据局面的河朔三镇也罢。
包括吐蕃。
这些都是原本历史之中大唐后期所面对的致命难题。
而如今呢?
且不说安史之乱的伤亡减少了多少,无论是吐蕃也好,亦或是河朔三镇也罢,乃至于朝中的那些宦官,如今更是全被顾氏断了其崛起之路。
光凭着这一点来看,便能够想象得到未来的顾氏将会承受到何种压力。
甚至都可能不弱于昔年的三造大汉。
这才是让顾易最为担忧的点。
昔年三兴大汉已经让顾氏承受了太多太多,若非是顾氏的底蕴足够再加上顾易的出手,甚至顾氏当时都有着分崩离析的风险。
那如今呢?
顾易的底蕴确实是多了不少,但顾易亦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耗掉所有的底蕴,这是必然的。
要说唯一的优点可能便是有着琉球的退路在。
包括顾氏也已经转变了发展方向,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如同当初炎汉末年时那般被困在巨鹿之地。
但此事仍是不得不让顾易在乎。
当然,虽是如此,但顾易亦不会停下脚步。
智者千虑此乃为了顾氏万世辉煌所必须要思量的,但在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之上,顾氏也始终不会停下脚步。
至德二年,春。
顾轩终是在万众瞩目之下返回了洛阳。
倒也并不是拖时间,只是如今的天下实在是有太多的事需要他这个太傅来处理,不得不拖到了现在。
这数月时间下来——
顾轩先后前往各地,一方面是为了扫清各地如今还有的残军劫匪,同样也是在安抚各地的人心。
他先后前往了江南之地,包括如今海贸的关键之地明州。
重新规划了整个海贸的具体制度。
海贸所牵扯的行业实在是太多,这就注定会引起之前的那般情况,当海贸出现问题的时候赖以生存的百姓就会生乱。
这是这种情况下必然的情况。
顾轩的内政能力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完全地彰显了出来,他竟然想到了大宋的一些制度,以更为具体的制度来管控起了这期间的交易。
简单而言,就是在这其中添了一道坎。
让官府参与其中。
这样自是会带来许多好处,倘若再发生这种状况之时,官府亦是可以帮助百姓们处理货物,以免民愤。
当然,这种制度自然也不是完美的。
以现在的情况或许还好,但随着时间久了便一定会出现问题。
各个官员相互卡一道或者是联合大商共同压价,便足以彻底改变这个制度的性质。
但话说回来,世间本无完美之制。
以当前的生产力及信息传播速度来看,这制度倒也符合当前的情况,要想解决海贸蓬勃发展所带来的混乱,那就必须要经过官府的管控。
这是目前最为符合大唐的制度。
至于其他的,顾易目前还管不了那么多。
洛阳城。
鼓乐喧天,一身龙袍的李亨亲率文武百官,于城外恭迎顾轩,万千百姓翘首以望,场面恢宏。
这是一个极为惊人的画面。
甚至就连顾易对此都有些恍惚了起来。
依稀之间,他甚至都已经忘记了顾氏多久没有受到过这种待遇了。
似乎自大汉灭亡至今,每一代的顾氏子弟哪怕是能够立下大功,也很难在有生之年返回国都。
顾泉倒是回来了。
只可惜的是他的身份是注定不可能享受得到这种礼遇的,李世民倒是并不会吝啬,但顾泉绝对不会要。
对于顾氏而言,这亦是多年未曾见过的殊遇了。
但可惜的就是顾易倒并不待见李亨这个皇帝,对此倒也并未有太多的感觉。
马车悠悠,行至御前,稳稳停驻。
顾轩立时起身下车,正欲向李亨躬身行礼。
“太傅切莫如此!”李亨抢前一步,连忙扶住,话语间更是一把拉住了顾轩的手。
他凝望着顾轩那被风霜染得微黑的面容,声音微哽:“太傅为我大唐社稷.当真是辛苦了!”
这一幅画面无论是任何人看起来都会称之为君明臣贤。
但在顾易的影响之下。
顾轩对于李亨这幅样子倒也并未太过感冒,只是陪着李亨应付了一下表面功夫之后,便随着众人走进了城中。
如今的朝堂局势亦是极为复杂。
扶持李亨上位的那些人,自是都得到了重用。
但他们与李亨之间的嫌隙是不可能完全翻篇的,说白了,他们是李隆基的臣子,而非李亨自己的心腹。
李隆基对李亨的限制实在太大,这就注定造成了如今的这种局面。
李亨对于这些人始终都有着一丝芥蒂在。
当然,他亦是不会选择在这种时候直接对这些人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