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在整个朝堂之上掀起了惊天骇浪,根本就没人能够料得到顾轩刚刚归京便会掀起改制风波。
但细来想想其实倒也合理。
大唐经此一乱,哪怕有着顾氏出手,但局势的影响却仍是不小。
如今行新政亦是最佳之时。
但,就算朝臣们都能想明白这个问题又能如何?
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赌徒,
有着既得利益在前,是不会有人愿意去赌那看不到的未来的。
至于朝中的正直之辈那自是更加无需多言。
朝堂就是如此。
当皇位上坐着的那位一心向阳之时,朝中的风气便会同样如此,但随着朝堂的风气发生了变化,这些人便成为了忤逆之徒。
至少在现在,这群人终究是还不足以扭转大局。
顾易并未去多做些什么。
身为一个现代人,并且前后经历观看了这数百年来的时局变化,他对人心上的见解早已不是当初可比。
正如那句话所说一般——
“坏人千方百计,比不过蠢人灵机一动。”
无论是李亨也好,亦或是朝中如今这些尸位素餐之徒也罢,都不足以阻挡住他的脚步。
他只需要静等时机即可。
接下来的数日,整个朝中纷扰不断。
顾轩甚至就连冠军侯府都没出过一次,但亦是在无形之间搅动起了整个朝堂的风云。
一个个大臣接连上奏,劝李亨来阻止顾轩实行新政。
这些人似乎已经察觉到了顾轩的不可阻挡,纵使是有万般的心思,也没蠢到了一个地步,去攻陷顾轩。
只是从李亨这个皇帝身上下手。
这也是他们眼中,目前唯一一个能够拦得住顾轩的人。
他们甚至都找到了李辅国。
就是想要劝住李亨,让他无论如何都要将此事给拖下去。
而这点无疑也正顺了李辅国的意,身为无根浮萍的宦官,其此生所追求的也唯有权力及财富。
改制显然会让他也受到影响。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李辅国亦是参与到了其中。
别忘了,李辅国可是李亨的心腹。
他追随李亨多年,对于李亨的性格确实是太了解了一些,他十分清楚李亨如今的心态,所用的方法也是与旁人动不动就会威胁到社稷不同。
他只是和李亨说了一句话。
“我大唐之天下,到底是陛下之天下,还是他顾氏之天下?”
这个问题十分的老套。
前汉之时,桓灵二帝说过.炎汉之际,戾皇帝更是全都将此挂在了嘴边,这些事如今更是皆被记录在册,可为前例。
纵使不说是人尽皆知,但对天下读书人而言亦是全都知晓。
对于一些可称之为明君的皇帝而言。
这就是一个血腥的例子。
纵使对一些无能又没有太大欲望的皇帝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都呼之欲出。
但对于李亨这种人则完全不同。
可别忘了,他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在原本历史之中。
其联合宦官擅自登基,虽可称之为稳住了大唐社稷,但其猜疑朝臣重用宦官,宠信后宫,最终沦为权宦的傀儡,在宫廷政变中惊惧而死。
光凭其这一系列的作为来看,便足矣说明他的性格到底如何。
——贪权而无能。
李辅国在这种时候抛出了这个问题,几乎瞬间便戳进了李亨的心中,连带着他内心深处之中刚刚才被压下去的刺再一次的涌了上来。
而且李辅国的手段可还不仅仅这些。
正如原本历史之中那般,他再次与张皇后联合了起来,以枕边人及心腹的身份开始不断的和李亨说着各种情况。
没有什么家国天下,也没有什么万民安危。
唯一的核心便只是这天下究竟是姓李,还是姓顾。
再加之不断上奏的群臣。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就算李亨再怎么英明也难免会受到影响,更别说他本就不是一个英明的皇帝。
李亨终是做出了决定,开始去故意不回答改制的种种。
顾轩未出冠军侯府。
他亦是丝毫都没有召见的意思。
说白了,就是想要将此事给冷落下去。
其实李亨也说不清楚自己如今的心态,他对于是否改制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排斥,真正想做的就是想要压一压顾轩的势头,来奠定自己的权威。
这是他完全控制不了的念头。
哪怕此举于他而言根本没有什么好处他也愿意去做。
而在这种情况之下,这所谓的改制之事竟然真的就被停了下来,纵使是也有着不少人支持此事。
但在顾轩没有亲自出面的情况之下,此事亦是难有进展。
冠军侯府。
顾轩立于阶上,神色平静,对鱼贯而出的众官员微微颔首:
“诸君雅意,吾心甚慰。”
“今日所议,关涉国体,非同小可。”
“诸君无需心急。”
顾轩并未起身,就这样送走了一众的大臣,整个人的表情仍是那般平静。
对于朝中的种种情况,顾易自是早有预料。
虽然他还不能完全料到。
但靠着对于这些人的了解猜出个大致还是十分轻松的。
而且从古至今——
哪个改制者能够一帆风顺?
在原本历史之中,联宦官摄一国的张居正又如何?
其还不是面对了无数阻力?
那还是在万历皇帝年幼的情况之下,更不要说如今还是李亨这个皇帝有意为之了。
这是改革必然会面临的状况,顾易对此早有预料。
当然,既如此他又岂能没有准备?
就在月余之后。
来自四面八方大将的消息便相继送来了洛阳,其中具体的内容亦是十分简单。
——就是向李亨说明天下各地当今的状况。
言百姓渴求变法芸芸。
倒也并非是顾易有意而为之刻意去让这些人这样做,只是再次利用起了顾氏的民望罢了。
他早已表明了改制的种种。
无论是这些将军们也好,亦或是这数月之间顾轩踏足的各地百姓也罢,都知晓此事。
这就是滚滚大势。
相比于当前的大唐朝廷,百姓们更加相信顾氏。
顾易就根本无需去做什么。
如今的大唐刚刚稳定,四方经历动荡的百姓渴望大治,这滚滚的民意便足矣形成大势。
从一个个“带着人马前去平叛”的将军们口中传达到中枢来。
若是换做了其他时期。
这些情况或许还不足以传达到中枢,各方士绅有背景的官员便足以将这一切压下来,但唯独现在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