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若望等人于是下船上岸,大明沿海口岸的百姓对红毛鬼并不陌生,京城的百姓也是有见识的,什么红的、绿的、黑的,长得跟罗刹鬼似的没见过?但内地就不一样了,他们看汤若望就像是看猴子一样。
若是赵二虎等人在他身边护着,一看就不好惹,百姓怕是得上手去摸摸看了。汤若望这个显眼包,自然也没逃过孙承宗的眼睛。
孙承宗不认识汤若望,他并不是西洋学派的,不过他倒是认识徐光启,能够在河南看到西洋人,还是非常稀奇的,于是孙承宗很自然地叫住了汤若望来问话。
在大明的官僚之中,孙承宗因为参与事务比较多,时不时亲临战场前线,虽然不会亲自插手指挥,但也做到了和将士同食同住,他算是相对温和的派系,但也依旧秉持着传统的代天牧民的思想。
被孙承宗截住的汤若望,恭恭敬敬地给他行了个大明官员之间下级见上级的礼,只见他躬身作揖,字正腔圆地说道:“下官钦天监司历协修汤若望,见过老大人。”
孙承宗见之,心中更奇,所谓“协修”,大明确实有这样的官职,只是这是用来糊弄人的编外岗,属于是末流杂品官。
他于是开口盘问道:“你既是钦天监协修,不呆在京师,来此何为啊?!”
汤若望一时语塞,他现在已经辞官了,这样还要说自己是钦天监的官员,只是为了扯个官身虎皮,避免被刁难。他无法应对孙承宗的追问,面色微微赧赫,于是只能取出自己的路引递了上去。
路引上面对于行人身份、途经地、目的地、时间等都写的明明白白,甚至徐光启为了照顾他,还在路引上加了句“祈望诸地有司毋逞私意相难”的话,并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大名,盖上了信印。
“原来是徐子先之友啊。”孙承宗面露笑意地说道,“子先是我同年,他与我都是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子先现在何处?我与他已经十年未见了。”
汤若望也没想到自己跑了上千里,居然还没有跑出徐光启的阴影,双方一见如故,攀谈了起来。
孙承宗听说汤若望要跑去西安传教的时候,差点没忍住让手下把他给砍了,还是看在徐光启的面子上才没有动手,但已经有了明显的不悦。
汤若望则是发挥自己的传教的传统艺能,开始向孙承宗推销他的上帝,希望孙承宗皈依,阿门,好死不死,竟精准踩在了孙承宗的雷点上,双方不欢而散。
孙承宗思来想去,觉得这事不能就这样算了,于是他当即起草一封信件,寄给了洪承畴,让他“多多关照”这位西洋的传教士。
汤若望还不知道自己一不小心就招惹了地头蛇,他这次传教之旅,要遭受上帝狠狠的考验了。